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思想品德教学优化材料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开门见山”,趣味材料导入,引人入胜,激发兴趣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资料导入新课,给学生以新鲜感,无疑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愉悦的兴趣。如我在讲“诚信”一框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听完故事,我顺势引导到:商鞅凭什么赢得了百姓的信任?这种因素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呢?学生情绪活跃,兴趣浓厚,为新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二、“画龙点睛”,突出教学重点
突出教学重点是一节课的中心任务。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思想品德教师总是千齐百计地寻找资料,设计教学方法来加以实现。我在讲授《明辨是非善恶》一框时,我准备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小伙子,好吃懒做,以乞讨为生。有一次,向一位老妈妈乞讨,老妈妈把饭倒给了狗。年轻人深受刺激,毅然参军,由于作战勇敢而成为一名将军。后来,他专门拜访老妈妈……学生对将军的行为不理解。我解释到:老妈妈给小伙子的,是比一碗饭更受益终生的道理。这样在教学中,通过故事阐明事理,既突出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新晨
三、材料释疑,调动学生思维,突破难点
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难点往往都是些知识性,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概念,原理或观点。单纯的说教法对突破教学难点是不会理想的。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趣味材料经过学生的质疑,判断、比较,分析和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可使教学活动活泼有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取得较好效果。例如:我在讲“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时,我讲了曹雪芹的故事: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写成的。在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唯一“正路”是读经书、考科举,写小说被认为是“不肖”、“不才”的行径。当时又是清朝文字狱盛行的时期,在写作中稍有不慎,就会触怒统治阶级,轻则充军流放,重则满门抄斩,甚至株连九族。那时候除缺吃少穿等物质生活上的困苦之外,特别受不了的是精神上的折磨。除了二三好友支持他外,世人都认为他是“傻子”、“疯子”。统治者甚至用拆毁他的房屋,令他几度搬迁来阻止他的写作活动。面临这样的逆境,曹雪芹没有消沉退却,而只从中吸取动力,更加努力地进行写作。曹雪芹正是把逆境当成动力,才没有被饥饿吓倒,也没有因缺钱买纸而停笔,更没有因穷困潦倒、备受欺凌而草率写作。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红楼梦》的写作上,逆境中“披阅二载,增删五次”,终于写出了令世人称颂不已的《红楼梦》。讲完故事我问到:挫折到底是坏事,还是好事?这一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学生在谈论质疑中,兴趣浓厚,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轻而易举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有法无定法,思想品德教学中,恰当引用一些趣味性、典型性的故事材料来说明和揭示教材原理的教学方法,能变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既使教学生动有趣,又能陶冶学生情操,产生共鸣,从而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