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范文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的地铁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都面临着管理幅度大、周期跨度长、点多面广等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辅助管理,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控制成本费用,促进资源的科学、高效利用。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避免业务系统间联动性弱、可扩展性不强、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等问题,是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国内地铁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的广泛调研,对地铁运营在不同时期对管理信息化系统需求的迫切性、重要性、建设时序和维保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实施建议,并对地铁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1国内地铁运营单位信息化建设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信息化系统一般可分为生产信息化系统和管理信息化系统。生产信息化系统主要是指地铁各相关专业与运营生产维护密不可分的信息化系统,如信号、通信、综合监控、PSCADA、AFC、ACC等系统。管理信息化系统是指在运营生产管理中常用的计算机辅助手段,如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系统。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做好其规划和建设,可以使信息化成为引领及支撑地铁运营生产发展的持久驱动力。国内各家地铁常见的信息化系统如图1所示。由于国内各家地铁公司的运营经验各不相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建设资金存在差异,在信息化建设上也各具特色,但总体上呈现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广州模式和南京模式。

1.1广州模式广州模式以广州地铁、苏州地铁为代表,在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初期,引入第三方咨询公司,做总体的信息化规划。如广州地铁的信息化系统,连续做了3个五年规划,对内部管理流程不断优化,确保了各系统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前期整体规划,建立数据通道,实现数据共享。在之后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各阶段、时期,新建的系统都能与老系统间实现数据的有效调用,真正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享,信息化系统的可扩展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1.2南京模式南京模式主要包括南京、沈阳、西安、哈尔滨等地铁公司,即在信息化建设初期采用单个系统推进的方式,着重于各部门、中心的需求,以较小的投入,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随着地铁运营由单线向网络化运营的过渡,各系统间资源无法共享、数据无法互通的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虽然后期也在尝试着手整合,但因各系统由不同软件公司开发,存在的技术问题较多,整合难度很大。通过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广州模式的地铁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深度集成,线网规模越大,后期应用效果越好。如广州地铁的信息化系统已覆盖其90%的业务范围,为地铁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其前期投资规模大,项目实施周期长,后期的运维成本也相对较高。南京模式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见效快、投资少,在单、双线运营时应用的效果也较为理想。但当网络化运营后,大部分系统已不能够有效支撑多线运营,对系统升级改造幅度较大,部分系统甚至需要推倒重建,极大地影响了管理质量和效率。

2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与建设时序

国内各地铁公司运营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OA、内外部门户、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施工管理、运输策划管理、票务管理、运营日报管理、乘务司机管理、服务热线等系统,其主要功能如表1所示。国内各家地铁公司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时序并不完全统一,这一方面与当时所处的社会整体环境,即软件系统的发展程度相关;另一方面也受限于各地铁公司自身的发展定位和经营策略。但通过对近几年新近开通的地铁公司信息化建设时序和运营经验较丰富的地铁公司信息化系统重新规划及建设的顺序分析,在不同阶段,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时序大致如表2所示。

在首条线开通运营前,运营公司的主要工作是搭建组织机构、配备人员物资、规范管理制度、组织验收接管、确保运营开通,此时的信息化建设以保障地铁运营高水平开通为目标,倾向于将办公管理、资产管理、施工管理类系统在正式运营前上线,明确管理流程,规范管理要求。首条线开通运营后,随着生产任务的增加,对生产管理类信息化系统的需求较为迫切。如施工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行轨行区施工作业的冲突检测,避免由于人为操作疏漏而发生的安全事故;乘务司机管理系统能够对司机的出、退勤进行管理,避免司机酒后驾驶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这些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能有效保障地铁安全运行,提升地铁服务水平。网络化运营后,整个地铁的业务需求、管理需求成倍增加,人工处理线网运营事务的工作量会非常大,这时就需要相应信息系统的辅助以提高事务处理能力。通过视频会议、安全管理、客流分析、运输策划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能够减少会议组织准备时间、提高危险源管理效率、实时统计分析客流情况、实现运行图高效编制,进而减少了相关环节的工作量,提升运营管理的工作效率。

3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运营维护与发展趋势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地铁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特别是随着运营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网络化运营,部门、机构、人员和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信息化系统能有效简化管理流程,实现异地办公的无缝管理对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失误,保障地铁运营安全。

3.1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运营维护模式信息化系统运营维护模式与其建设模式息息相关。如广州模式下,信息化系统建设投资金额高,相应的维护成本也比较高。广州、苏州等地已将信息化系统建设作为地铁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生产性系统,在地铁建设费用中统一招投标。信息化系统在集团层面统一规划和实施,后期的维保费用也由地铁集团出资解决。鉴于地铁信息化系统的独特性、专业性和复杂性,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工作多由专业队伍承担,如上海地铁与宝钢集团共同组建的上海地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对上海地铁各信息化系统进行开发、维护。广州地铁与品高软件合资成立的擎云科技,除了承担广州地铁大部分信息化系统的维保工作外,还将广州地铁信息化建设经验对外输出。这一方面保障了信息化维护队伍的专业性,保证了地铁运营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将广州地铁信息化的成果、经验、产品对外输出,获取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苏州地铁目前也正在寻求本地的软件公司合作,保障信息化系统维保的专业性,兼顾后期对外的成果输出。与本地有实力的软件公司合作,以当地地铁信息化维护工作为基础,建立专业队伍,保障信息化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将相应成果对外输出,已成为目前地铁信息化维保管理的趋势。

3.2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发展趋势一是地铁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的信息化系统一体化的趋势。新近开通地铁的城市在信息化建设前基本都要进行一轮信息化规划,从集团公司的层面统一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等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实现各分公司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如建设合同中的各设备系统在建设分公司的项目管理完成后,移交给运营分公司,直接形成运营资产管理的本底数据,在运营维护中对相应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二是地铁运营生产信息化系统与管理信息化系统相结合的趋势。如综合监控系统,能根据现场设备的状态进行告警,提醒运营维护人员组织检查或抢修,是运营管理流程开始的触发器之一。通过综合监控的设备告警触发,增设相应的运营管理流程,更利于运营精细化管理的实现。目前,国电南瑞正与武汉地铁进行该方面的尝试。三是移动手持终端在地铁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中逐步应用的趋势。如在南京地铁的iPDA系统,是利用移动手持终端和电子标签技术,为相关专业运维提供现场管理的工具和手段。该系统主要包括日常巡检、检修管理、IETM交互式故障处理、无人值守库房管理、资产管理、检查评价、安全危险源管理等功能。通过移动终端技术,实现现场维护的数据采集、技术支持和信息反馈,真正意义上实现现场运行维护工作的全面管控,达到提高工作、管理效率和质量的目标,实现了管理落地。其网络架构图如图2所示。广州和苏州地铁也开发了类似的系统,处于适用改进阶段。

4结语

综上所述,各地铁应结合自身特点、线网规划的规模和开通的强度、运营所处阶段以及信息化投资概算,选择最适合自身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模式。通过标准化带动信息化的发展;通过整体和分期的信息化规划,增强系统间的联动和可扩展性,避免信息化系统的重复建设;通过信息化平台的统一建设,打破信息孤岛,使各系统既相对独立又能相通相联,实现数据自动合理地流转。以信息化为手段,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地铁运营安全。

作者:郭巍 单位:南京轨道交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