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高架车站的造型设计范文

论高架车站的造型设计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高架车站的造型设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论高架车站的造型设计

当规划道路宽度不变,两侧建筑物层高变为20~30层时,可以发现周边建筑物本身已经形成了很强大的建筑氛围,此时,若选用过于刚硬的建筑造型,则会与周边建筑环境形成冲突,形成了竞争的形态,削弱了双方的个性。在这样的环境下,适宜于采用同类型的建筑元素,使之风格能够相对和谐统一,彼此衬托(见图2)。当建筑物的层高不变,规划道路宽度减少为45~60m时,我们可以看到车站基本已经覆盖了一大半的路面,建筑形体本身已经比较拥挤,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尽量的简化建筑物的造型,力求减少建筑物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果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非付费区过街等功能由市政道路解决(因为道路本身的等级不高),减少空中的的建筑体量(见图3)。高架车站常遇到的另一个尴尬环境是在景区或旅游点所设置的站点,这样的区域,往往自身就非常的有特色,在这里,一个中规中矩的建筑造型反而成为了异类,在综合观察了各个城市此类站点后,笔者认为香港迪士尼地铁站的设计理念是在这一类站点设计中值得借鉴的。香港迪士尼地铁站全线基本采用了一线一景的设计理念,采用轻钢结构与钢化玻璃的组合,基本色泽为白色,而在迪士尼地铁站,结合周边中世纪的建筑风格,该站大胆的采用了绿色的桁架结构作为建筑的主元素,与周边的环境良好的组合在了一起(见图4~5)。周边环境对建筑物外观造型的影响程度非常之大,因此在工程的方案设计阶段,方案的效果图一定要如实地反应周边的建筑环境。而地铁高架车站除了需要考虑每个点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之外,还需要考虑全线高架车站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在全线的高架建筑风格统一以后,再要去要求车站与某个特殊的站位周边的建筑风格协调往往就变得很矛盾,因此,这就对地铁线路的总体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全线总体设计阶段,就综合考虑各个站点的实际情况,寻求全线及各站点及周边环境和谐的平衡点。并非确定最美丽的建筑造型,而是选择最适合本线路及本工程的建筑造型。

同一个形体,在不同的角度有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同一个形体,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也有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如下图所示,当人眼位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时,对同一座建筑物所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A点是我们常用的鸟瞰视点,这个点的优点在于能够全面的表达建筑物的整体效果,整体形态是否和谐,也能宏观的反应出建筑物与周边建筑环境是否协调,这个视点的局限性在于现实生活中,能够从这个点去观察建筑物的人群非常少,因此对建筑物造型的外部效果的反映能力有限。在这个视点,需要关注的是建筑物造型的基本色泽与形体的状态。B点为远点人视点,在这个点是现实情况中最能呈现建筑形体的一个点,在这个视点的时候,需要关注的是建筑物造型的结构形式是否匀称,外墙的材质效果(如铝板表面若采用颗粒状处理,则可掩饰施工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铝板弯折的廉价感,又如玻璃需要到厂家去看大幅面的产品效果,才能真正把控对材料的选择结果),不同光线效果下同一材质的不同反应(如有外遮阳的彩釉玻璃与没有外遮阳的彩釉玻璃呈现的色泽完全不同),不同材质之间的衔接及过度。C点为近点人视点,这个点是现实情况下最多人实际观察建筑物外形的视点,在这个视点时,需要特别关注各个细节的处理。例如功能必须的幕墙开窗、百叶等与外墙之间的衔接关系;内外墙之间的衔接关系;面对外墙开门的设备用房的门需要加设入口门框的设计;扶梯底部大面积不锈钢版面的趣味化处理;墙材之间的接缝宽度及色彩等。D点为底立面的设计处理。对于地铁高架车站来说,需要重点处理的底立面有两个,一个是地面行人常常会看到的一层底立面,如天桥底部、车站路中主体底部等,需要特别注意管线对底立面造成的混乱,以及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混杂在一起造成的繁复视觉感受,都需要注意避免。另一个底立面则是二层天桥面行人看到的二层(站台层)底部的立面处理。这个立面常常被忽视,但同时也是乘客日常都会观察到的角度,需要重点关注与处理。

另外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另一个“底立面”,是在外表面后方能透视看到的部分立面,例如钢百叶后方的混凝土墙体与设备区窗、玻璃后方的混凝土梁体侧部、玻璃后方的支撑体系结构等。由于玻璃本身具有通透的特性,为了使高架车站达到遮阳、通风、挡雨的功能,高架车站常见大面积的使用玻璃幕墙,玻璃幕墙因其通透的材料效果受到建筑师的喜爱,而在玻璃的使用中,常出现的问题就是由于仅仅考虑了玻璃的通透性,却很少考虑玻璃的不受光性,使玻璃的质感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以上海applestore为例,可以看到在日景中,设计者通过底部玻璃圆柱体内部的空洞及圆柱体外部的环形铺地来强化圆柱体的线条感,而在夜间,则通过底部圆形的灯光来强化玻璃圆柱体的线条感,如果我们尝试用手遮住这个建筑物的下半部分,就可以发现,这个玻璃体的形体感就大大削弱了,基本上只能看到中间的一个发光体,看不到外部的圆柱体了。当玻璃里面也无物可透时,也就没有通透可言。因此玻璃的使用,一定是需要与线条及灯光搭配使用的,在增加了下部线条的修饰和灯光的照射以后,整个标志体显得通透而俏丽,圆柱形的形体和内部的爪式结构也体现出了对比下的退晕效果(见图10)。以地铁站为例,可以看到,若大面积的使用玻璃,玻璃效果与铝板墙类似,看起来单调而僵硬,但当玻璃与构造线条结合在一起,虚实结合,玻璃背后有经过设计的“亮点”可以体现,就能体现出较好的设计效果。

目前高架车站外部钢构造型部分的费用约为整个车站费用的1/3,在这样的造价控制条件下,建筑师拥有较大的结构形式及材料类型的选择空间,在建筑造型设计时,也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若在设计初期,就能够充分研究城市周边环境与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外型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强与城市规划部门的沟通衔接,多视角地对建筑物造型进行研究,则能更为全面的呈现最终的建筑物造型效果,达到最佳的整体效果。玻璃是各个建筑师在高架车站设计中喜爱采用的材料,在采用该材料时,需要充分结合线条与灯光的组合设计,更好地体现玻璃的特性,呈现出建筑物的层次感。(本文作者:张瑾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