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简述安全生产的意义,并从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措施、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措施、安全生产管理专项措施、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四个方面详细分析,提出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安全生产意义
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方法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可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减少职工伤亡,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损失,减少财产损失。
2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需要组织的保障,一是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二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是生产经营单位专门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设机构,其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主要作用是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的各类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及时督促完成隐患的整改,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等。
3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措施
(1)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生产经营单位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导向、凝聚、激励、辐射和同化功能,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需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全文化是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等“以人为本”多层次的复合体,能够潜移默化地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提升员工的个人素养。建立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与企业运营匹配的安全文化体系,能有力推进安全发展、和谐发展、规范发展、高效发展。(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积极借鉴相关事故教训,及时修订和完善,防范类似的事故重复发生。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可以结合职业健康管理体系、风险评估和安全评价等一些先进的体系。(3)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途径。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制定系列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设备设施操作规程、隐患排查办法、安全生产监督办法等,是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可以进一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全行为,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提高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各类隐患的排查治理;并持续改进,最大程度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4)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应履行报批程序,审批后以正式文件印发。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计划的完成情况监督检查,并组织验收。对没有完成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项目,应分析、查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并将分析原因、补救措施及时上报。(5)劳动防护品管理劳动防护用品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职业病和预防工伤事故。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依规为从业人员免费配置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建立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和使用档案,并监督作业人员按照使用要求正确佩戴、使用,作业人员做到“三会”。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头部护具类、呼吸护具类、眼(面)护具类、防护服类、防护鞋类、防坠落护具类等应具有“三证”和“一标志”。(6)相关方安全生产管理相关方的安全管理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部分,应建立健全外委生产单位精细化安全管理体系,制定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相关方生产单位的安全、健康、环保目标与生产经营单位保持高度一致,并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要求。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三同时”构成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责任主体。“三同时”可以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安全生产的一种事前保障,对于防止和减少生产事故与职业危害、职业病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针对我国境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引进的建设项目提出的要求,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建设项目。
4安全生产管理专项措施
(1)隐患排查与安全检查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监管机制、监管手段的创新和发展,可以促进生产经营单位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并及时完成整改、形成闭环管理;同时要根据规定及时上报。安全检点主要包括生产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作业人员行为,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措施,要求设施、环境、人的行为必须满足规范、规程要求,安全检查形式可以分为综合、定期、经常性、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职工代表不定期检查等,定期安全检查可以结合隐患排查等工作展开。(2)职业危害预防管理我国职业健康形势有所好转,但局部区域和某些行业依然问题严重,防护装备技术落后、防护措施不健全,防护服、呼吸防护器、头部、听力、眼睛及面部防护、脚部和腿防护等防护用品的使用率低是主要原因。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制定相关制度、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依法接受其监督,按照“三级预防”原则,根据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及时制定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提高职业危害预防能力和实施效果。(3)应急管理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后果。生产经营单位采取的应急管理是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也是生产经营单位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责任,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生产经营单位外部(社会)两大领域。应急管理应形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按规定配置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并进行演练和评估,正确处理常态管理和非常态管理、应急管理与战略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与政府应急、社会应急的关系等,按照预防与应急准备、检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四步推进实施。
5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
(1)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应采取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生产经营单位除了日常生产安全活动的监督监察,还要包括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梯等特种设备监督监察,按照有关的条例和规范要求进行排查,对不安全因素进行预报、预测和预防,总结成绩,找出差距,不断改进。(2)安全生产统计和分析安全生产统计是实现安全生产必要的基础工作。填报单位应按照国家和行业统一制定的指标内容及报送程序和时间,如实、按时、逐级报送。统计人员有调查权、报告权、监督权。(3)安全评价安全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三个方面内容,分为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和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措施建议、作出结论、编写安全评价报告等环节。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通知》(国发(2016)29),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不再列入行政审批事项。(4)事故调查分析与责任追究事故原因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故分析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了解、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后,再进行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划分,确定主要责任,并提出处理意见。事故汇报、应急、责任追究、处理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四不放过”,对事故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查处事故直接责任者的同时必须追究相关管理人员、有关领导及事故单位的责任。
作者:张冰 常婧华 宋黎霞 单位:黄河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