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个人信贷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一、贷款利率超过了农户的平均收益率
人民银行的贷款通则中规定商业银行可以对贷款利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浮动,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其经营的根本原则,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权衡“三性”,从事日常的业务经营。就个人贷款业务本身而言,个人贷款的利率水平是和贷款风险成正比的,风险越高自然相应的贷款利率水平就越高。从市场现有的个人贷款品种来看,除了房屋按揭贷款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外,其他个人贷款品种的利率水平基本在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70%。目前各家银行的个人贷款利率普遍维持在8%-10%的水平上,这种利率水平对于城市居民来讲或者对一些急于取得融资的小企业主来讲,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对于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普通农户,8%-10%的利率水平直接超过了其土地种植的平均收益率。由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尚未健全,农户信用评级较难开展,农户收入存在不确定性,针对农户的贷款风险溢价水平会提高,意味着农户申请贷款往往高于这一水平,超越其承受能力。较高的利率水平不利于农户通过融资来扩大再生产,仅能在原有的规模上进行重复生产。
二、贷款期限无法匹配农户的用款周期
个人贷款的期限(不含住房按揭类贷款)通常为1-5年,这对于有相对稳定收入和支出的城镇居民来说是比较合理的,对于一些以年为经营周期的小企业主也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对于普通农户来讲,其用款周期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年为单位的期限反而不利于其对资金的使用和归还。一般农户用款的时间段都在春耕阶段,主要是在采购种子,采购化肥,租用农机等方面用款,回款通常是在粮食收获贩卖后,集中在秋收后。对于大多数农户来说,为了能获取更高的收益,往往农民会在春节前后粮食的市场价格上涨时出售粮食,自此,农民的生产经营性贷款的需求时间跨度为9个月。而一般银行贷款期限是以年为单位,超出贷款需求期的3个月对农民造成了不必要的额外利息负担。同时农民的信用意识差,在卖粮取得收入后,如果不及时还款可能造成该笔收入被挪作他用,直接影响该笔农户贷款能否及时归还。若农业减产或卖粮款不能顺利收回,将导致农民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还款,致使农民个人贷款的实际用款期限存在着极端不确定性。按照银行的规定,贷款期限是固定的,还款时间也是确定的,农户必须按照规定时间还款,否则就会按违约处理,这也是大多数农民不愿意选择去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直接原因之一。大多数农民之所以选择民间借贷,正是因为其贷款期限的灵活性更能满足农户在贷款期限上的要求。
三、还款方式难以满足农民的还款意愿
商业银行在开展农户个人信贷业务时,应根据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规律以及农户生产性资金的周期性特点,在准确估计农户资金需求以及农户粮食收入回流的高峰期的情况下,制定合理的贷款的发放和收回的节奏。目前个人贷款的还款方式比较灵活,如:等额本息、等额本金、一次还本分期(月、季)付息、免违约金无限制提前还款等。不过,仍存在一些限制性条款,比如超过一年期的贷款不得采用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还款方式。另外,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在还款方式上更倾向于让客户选择分期还款,对于普通农户而言粮食收入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存在源,如果采取分期还款的方式,农户在粮食价格较低的情况下被迫卖粮来偿还贷款的可能性,对于收入有限的农户来说加重了其贷款的成本。吉林农村金融研究中心在吉林地区的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农户希望采用的还款方式是一次性还本分期付息,这也是农户进行民间融资经常采用的还款方式。这种还款方式的优势比较明显,一是分期付息可以减轻农户日常的还款压力,二是一次性还本与农户收入取得的时间容易匹配。商业银行应在发放贷款前对农户的信用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尽量避免一次性还款引发的违约风险,同时结合农户卖粮收入的回款周期特点灵活调整农民的还款期限,通过分期付息的方式提前收回贷款利息。这样,在客观上提高了农户的还款能力,满足了农户的还款意愿,同时也确保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收入支出比低估了农户的还款能力
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中规定,个人贷款的借款人单笔贷款月债务支出比不得超过其月收入的50%,月总债务支出比不得超过其月收入的55%,各家商业银行也严格执行了这项政策。但对于广大靠土地种植为生,平时生活用品基本自产自销的农户来说,其月收入、月支出难以界定。在此情况下,依靠收入支出比来确定农户的贷款额度上限就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农户的收入是一次性的或是阶段性的,不具有连贯性,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仅按照月收入来衡量农户的还款能力必然会低估其还款能力,由此作为依据来确定对农户的贷款额度显然并不合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及成因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种类繁多,既面临系统层面的风险,也面临非系统层面的风险,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较大的种类归纳如下。
1.经济风险。
目前全世界经济都处于一个下行的周期,经济增长乏力,对于目前个人信贷影响很大,毕竟经济增速下降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收入,其原来的收入预期就被打破。经济风险中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泡沫风险,这一点突出的体现在房地产领域,我国房地产多年持续过热,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风险,作为个人信贷领域的主体部分房地产抵押贷款因此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就会危及到整个个人信贷体系。
2.利率风险。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严重,CPI居高不下,货币的贬值正处于一个加速通道,货币超发使得我国的实际存款利率一直处于负水平,在此背景下,对于银行而言实际收益下降,对于个人而言希望拖长还款时间,从而导致风险发生。
3.经营风险。
一、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作用
(一)发展个人信贷业务可以积极调节银行资产结构。
伴随着不断转型的经济发展,信贷传统经营理念遭遇了严重的冲击挑战,银行对资产结构积极调整,对贷款风险有效分散的关键途径便是集中力量发展个人信贷业务。
(二)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有利于对银行盈利结构有效改善。
迅速发展个人信贷业务是银行直接扩大融资以及利率市场化、调整赢利结构、加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另外,个人贷款风险权重的降低,对银行提升经济附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非常有利。
(三)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可以提升整体银行营销能力。
个人信贷的发展除了可以获取高额的利息收入之外,还对银行产生较多的交易机会与示范作用,形成了金融产生的交叉销售,最大限度的提升了营销综合能力。
二、银行个人信贷特征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防范;风险;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在有些地区还表现得比较明显,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面对消费信贷的发展过程出现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急需建立一套防范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逐步建立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制度
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征询体系是银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前提保证。
二、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在建立全社会个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档案的基础上,各银行还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以此作为放贷的基本标准,使之从源头上发挥防范信贷风险的作用。
信用评价体系一般采用积分制,具体分成四个部分:①基本情况评分:包括个人的一系列情况,如出生年月、学历、职业、工作地点、工作经历、工作单位、家庭情况等等,不同情况有不同的积分。②业务状况评分:在信用记录号下,每发生一笔业务,无论是存款、贷款、购买国债及其他金融债券、信用卡消费、透支等等,都有一定的积分。③设立特殊业务奖罚分,如个人信用记录号下屡次发生信用卡透支,并在规定期内弥补透支就可以获得额外奖分;个人贷款按期还本付息情况良好可以获奖分;若发生恶意透支,并且不按时归还所欠本息,就应额外罚分,甚至列入黑名单。④根据上述累积得分评定个人信用等级。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防范;风险;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在有些地区还表现得比较明显,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面对消费信贷的发展过程出现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急需建立一套防范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逐步建立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制度
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征询体系是银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前提保证。
二、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在建立全社会个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档案的基础上,各银行还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以此作为放贷的基本标准,使之从源头上发挥防范信贷风险的作用。
信用评价体系一般采用积分制,具体分成四个部分:①基本情况评分:包括个人的一系列情况,如出生年月、学历、职业、工作地点、工作经历、工作单位、家庭情况等等,不同情况有不同的积分。②业务状况评分:在信用记录号下,每发生一笔业务,无论是存款、贷款、购买国债及其他金融债券、信用卡消费、透支等等,都有一定的积分。③设立特殊业务奖罚分,如个人信用记录号下屡次发生信用卡透支,并在规定期内弥补透支就可以获得额外奖分;个人贷款按期还本付息情况良好可以获奖分;若发生恶意透支,并且不按时归还所欠本息,就应额外罚分,甚至列入黑名单。④根据上述累积得分评定个人信用等级。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省行
论文摘要: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目前存在着贷款规模控制方式与授权制度不匹配、贷前调查质量不高、省行贷款管理不到位、新发放贷款质量不高等。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和商业银行的特点,对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提出了对策。要加强信贷人员的素质教育;加强省行对信贷的监控能力,对低风险的信贷业务适当扩大转授权;贯彻“四重”营销策略,切实提高新增贷款质量。
信贷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经营课题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都过于侧重宏观环境与外部因素,如宏观金融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干预,企业景气情况等,而忽视了从商业银行自身管理的内部角度进行分析。商业银行实行新的信贷管理体制以来,各信贷业务相关部门职能作用不断理顺,信贷管理不断得到加强,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拟从当前信贷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探讨应如何解决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若干矛盾,以达到加强信贷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贷款规模控制方式与授权制度不匹配
目前,商业银行除对哈尔滨、大庆二分行的贷款规模控制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外,对其他二级分行的贷款规模控制均为砍块方式。这两种贷款规模控制方式各有特点,并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科学管理都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两种规模控制方式并存是在信贷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过渡模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砍块规模控制方式与商业银行信贷授权制度已逐渐显得不相匹配。
砍块规模控制方式下,对于超过自身授权的项目,二级分行出于局部利益考虑,不会使用本行节余的砍块规模,因为向省行报批后,省行即可为批准的项目匹配规模。二级行如果没有规模,省行的转授权再大,对该行而言,也没有实际意义。
**年,省行取消对二级分行的砍块规模后,二级分行从自身经营的角度考虑,对省行批准的贷款利息回收比较积极,但对本金回收不够积极,以占用省行临时规模。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年“转贷”贷款较多,省行批准转贷,临时规模就会被长期占用;省行不批准转贷,就要承担不良率上升的风险。但是,连续转贷从长期来看,一旦贷款企业内部经营状况出现滑坡或外部相关经营环境出现恶化,很可能造成商业银行贷款不能顺利退出,甚至面临损失。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省行
论文摘要: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目前存在着贷款规模控制方式与授权制度不匹配、贷前调查质量不高、省行贷款管理不到位、新发放贷款质量不高等。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和商业银行的特点,对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提出了对策。要加强信贷人员的素质教育;加强省行对信贷的监控能力,对低风险的信贷业务适当扩大转授权;贯彻“四重”营销策略,切实提高新增贷款质量。
信贷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经营课题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都过于侧重宏观环境与外部因素,如宏观金融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干预,企业景气情况等,而忽视了从商业银行自身管理的内部角度进行分析。
商业银行实行新的信贷管理体制以来,各信贷业务相关部门职能作用不断理顺,信贷管理不断得到加强,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拟从当前信贷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探讨应如何解决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若干矛盾,以达到加强信贷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贷款规模控制方式与授权制度不匹配
目前,商业银行除对哈尔滨、大庆二分行的贷款规模控制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外,对其他二级分行的贷款规模控制均为砍块方式。这两种贷款规模控制方式各有特点,并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科学管理都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两种规模控制方式并存是在信贷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过渡模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砍块规模控制方式与商业银行信贷授权制度已逐渐显得不相匹配。
砍块规模控制方式下,对于超过自身授权的项目,二级分行出于局部利益考虑,不会使用本行节余的砍块规模,因为向省行报批后,省行即可为批准的项目匹配规模。二级行如果没有规模,省行的转授权再大,对该行而言,也没有实际意义。
论文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论文摘要:经济落后地区货币政策传导阻滞主要表现为信贷投放持续萎缩,县域金融服务畸形发展,信贷结构不合理,潜在金融风险大。原因在于基层央行的体制安排不到位,商业银行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对称,经济主体缺乏活力,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等。本文提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必须从完善体制人手,提高社会金融意识,促进经济与金融互动和双赢
近年来,稳健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来看已取得预期的宏观效果,但是在经济落后的部分地区,存贷比偏低,信贷结构不尽合理,金融风险还远未解除。它反映了金融宏观调控适度与资金分布结构性矛盾突出。如何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经济落后地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本文尝试作如下探析。
一、稳健货币政策在经济落后地区贯彻实施及货币政策效应基本情况
由于地区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国家宏观政策的微观效果差别巨大,经济落后地区货币政策效果并不显著,主要表现为:一是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持续萎缩。近几年湛江市的经济增长一直落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持续放缓,贷款增长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甚至也远远低于辖区经济增长水平。1998—2001年四年贷款平均增长只有0.29%,低于全省12.11个百分点,也低于“九五”时期湛江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7%的水平。在当前商业银行一级法人经营体制下,为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实现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上收贷款权限,基层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出现萎缩,贷款未能与存款成正比例增加,资金大量上存,2002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存资金达47亿元。目前商业银行上存资金一年期利率在3.15—4.3%之间,远远高于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利率(1.89%),甚至高于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3.24%),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外流趋势加剧,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进一步加剧。二是县域金融服务畸形发展。2002年,湛江各项贷款增加14.2亿元,其中市区增加30.4亿元,县域减少16.2亿元。由于湛江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企业、大公司定为自己的服务主要对象,上收贷款审批权,撤并县域分支机构,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县域分支机构已变相为只存不贷、只收不贷的储蓄机构。而湛江市商业银行虽将中小企业定位为主要服务对象,但县以下却没有分支机构,邮政储蓄资金只入不出,不断抽出县域资金,农村信用社本着“为农户服务”的宗旨,服务对象重点是农户。这样县域金融服务处于一种畸形的发展状态,一方面,本来已经虚薄的信贷资源被不断抽走,另一方面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各金融服务的真空地带,发展艰难。三是信贷投放向非生产性领域倾斜。经济落后地区不仅信贷投放总量萎缩,而且贷款的投向大量向医院、学校、市政、邮政等行政事业单位以及个别大型企业转移,支持中小企业的生产性贷款大量下降。四是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不高,中小金融机构支付风险没有根本好转。五是逃废债现象依然严重。2002年末湛江市逃废债企业共1432户,比上年末增加26户,逃废债本金19亿元,利息13亿元。
二、经济落后地区货币政策传导阻滞的因素分析
(一)金融体制方面的因素分析。
1、中央银行的体制与职能的安排不到位。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加强金融监管,改善金融服务是中央银行三大职能。近几年来,在金融风险不断聚集的情况下,为了防范和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基层中央银行职能的重点定位在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上,加强金融监管,创建金融安全区是基层央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如何发挥货币政策职能的作用在政策安排上不到位。基于上述认识和政策安排,基层央行贯彻货币政策的手段苍白无力,力不从心。就人行中心支行一级来说,只有再贷款和窗口指导两项政策工具,再贷款也仅限于中小金融机构的专项再贷款和紧急再贷款,政策限制严格,窗口指导与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发生矛盾时,难以发挥真正的指导作用。如某商业银行湛江市分行将服务对象确定为国际结算业务量迭500万美元以上、经营运作正常、有一定结算业务发展潜力的客户。据调查,2001年湛江市实现进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只有24家,因此,能享受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扶持的企业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