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包装的伦理学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大学生求职包装中存在的伦理问题
(一)“求职包装”的伦理学本质“求职包装”的另一种提法叫做形象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求职包装是大学生踏上社会的第一张名片。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求职的时候做一些适当的个人优质资源整合,增加求职者本身的“卖点”,让用人单位眼前一亮,从而在千千万万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获得所求职位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就像一件产品在包装的时候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规则:包装符合产品本身的特性,要适度适量,要绿色环保,在求职过程中的包装,也不可夸大个人形象,反之则过犹不及。
(二)大学生求职“过度包装”和“虚假包装”的伦理学本质商品的过度包装指的是包装的耗材过多、分量过重、体积过大、成本过高、装潢过于华丽、说词过于溢美等。求职的过度包装也有类似之处,在服装外形、自荐信和说辞上过度美化自己。过度求职包装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求职需要一定的投资,但在未来收入不可预测的前提下,金钱花在求职的“包装”上,对大部分家庭来说,肯定会造成很大的负担。“虚假求职包装”的现象在伦理层面要更严重,表现为在求职过程中为了增加自己的“含金量”,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包装的时候就会“添油加醋”,甚至无中生有。《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发现,北电网络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在审核300多份高校毕业生投送的简历时发现,竟然有一半掺假这不仅反映了求职大学生个人的信用问题,也是当前整个社会失信问题的缩影。它的泛滥触碰了社会道德的底线。
二、大学生不良求职包装的影响和成因
(一)大学生不良求职包装带来的影响1.对于求职大学生本身的影响。无论是过度求职包装还是虚假求职包装,都涉及人的诚信问题。若通过欺瞒的手段就可以带来一份好的工作,会使这个通过“造假”而成功的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遇事不能够脚踏实地,总想要走旁门左道来完成任务。这样的人磨灭了斗志,无法理性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长远的职业发展。2.对于用人单位的影响。不良的求职包装会给企业的招聘工作带来更大的工作量,增加了工作难度。如若通过面试录用了某个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发现应聘者的能力与面试时远不相称时,企业得重新组织招聘工作,浪费了人力和企业的财力。若应聘者能力低于需求标准,企业就要对该名员工进行培训,同样也会给企业增添负担。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在求职时表现出了积极性,而工作后却懈怠、不够认真负责。那样不仅会对企业文化产生负面影响,还会使企业的效率下降,减少盈利。
(二)超出伦理范围的求职包装产生的原因1.对求职包装理解的偏差。对求职包装理解的不正确,是一切错误的开始。它不但不能够给求职大学生提供正确良好的就业观念和求职方法技巧,还会误导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封闭思路,狭义的认为“包装”好,求职就能顺利。2.大学生就业制度不完善的影响。我国就业制度改革本身尚处在继续深化中,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就业机制尚未成型,就业市场体制尚不健全,就业政策法规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求职受到很多人为因素的干扰,不公平竞争随时可能出现,这些都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失信的社会环境因素。3.大学毕业生不良就业心态的驱动。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残酷的竞争下,大学毕业生要靠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中谋得安身立命的职位,确非易事。面对现实,无法调整心态的求职者容易发生变异性行为。当前社会的人才恶性竞争环境诱发了不良的就业心态、就业意识和就业行为,致使大学毕业生采取不合理的方式去完成求职包装。
三、从伦理学层面探讨良性求职包装的建议
(一)营造“重诚守信”的社会道德氛围,优化社会诚信大环境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因此,必须着力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全力营造一个重诚守信的大环境。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重诚守信的典型予以褒奖,对不讲诚信的人进行道德鞭挞,舆论谴责。在全社会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从而引导大学生讲诚守信,摒弃失信。
(二)完善就业法规制度,明确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求职,涉及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利益。从管理环境上,需要政府部门不断完善就业法规制度,明确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明确大学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地位,既保障用人单位自主选人的权利,也保障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的权利。一出现失信行为,必须受到相应的追究,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才能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有序管理,推动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学校加大力度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符合伦理操守的做法是选择应聘职位时考虑自己的适配度,再进行适度的包装,从而在稳中求胜。这方面的综合素质有赖于高校在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的时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心态,从大一到大四循序渐进,让学生知道自己适合往哪一类行业、单位和岗位发展,在平时不断增强素质,做好积累。
(四)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调适和校正心理的异动是大学教育责无旁贷的工作。可以采取专题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式,缓解部分毕业生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切实帮助他们减压,特别要关心低学历层次、冷门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等容易出现心理负担的求职人群。鼓励他们发掘自身优势,克服盲目自信、自卑胆怯、急功近利、患得患失等心理障碍的干扰,树立自信心,勇敢地向社会“推荐自我”,寻求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总之,在充满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中,大学毕业生要获得一个比较称心的职位,把自己很好地推销出去的确需要适当的包装。但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恪守道德,增强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样才能在芸芸求职大学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所以自身的学识和能力远远比求职包装来得有效和持久。
作者:黄晓波韩宇单位:南京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