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线研究范文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线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线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线研究

《信息记录材料杂志》2015年第二期

1冷却转鼓(铸片辊)

冷却转鼓为物料流延的承载体,依靠其表面超高的光洁度和低温使熔体降温形成片状。并将片膜向下一道工序传递。

1.1铸片辊表面温度对铸片冷却速度的影响片膜成型的质量与铸片辊表面温度、贴合程度、传热系数等因素有关。冷却速度越快,铸片质量越好。铸片温控系统一般采用板式换热器对冷鼓内循环水进行冷却的方式实现使冷鼓表面达到低温的目的。一般来说,要求冷鼓内水温要低于30℃,25℃是较为理想的温度,而在夏季生产150μm以上厚度的产品时,又难以达到30℃以下,所以可将冷却水管路上加上一台加压水泵,可以使冷却水的水压从0.1MPa增加到0.25MPa以上,使循环水的温度达到了使用要求。虽然,冷却转鼓的表面温度越低越好,但在实际生产中其温度不可能无限下降。而且冷鼓只能在一面对片膜冷却,对于其非冷鼓面的冷却效果就要差很多,在生产厚度150μm以上产品时就要考虑采用辅助冷却方式。(1)双冷鼓冷却方式即在铸片经过冷鼓后,再进入另一个冷却转鼓对其另一面进行冷却,这样使得片膜双面得到有效冷却。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2个冷鼓不能同时冷却铸片,效果稍差一些。如图3所示。(2)背风冷却方式增加一套吹风系统,使用净化后的冷却空气对非冷鼓面的铸片进行风冷。此种方式可以同时对铸片片膜两面进行冷却,降温效果较好。目前,大部分聚酯薄膜生产线都采用此种冷却方式。如图4所示。(3)水冷冷却方式在铸片时将片膜浸入水槽进行冷却的方式。如图5所示。

1.2铸片辊加工精度对铸片质量的影响作为铸片系统的关键部件,铸片辊的机械精度对于铸片质量的好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铸片辊使用时间越长其表面光洁度就越低。铸片辊的表面光洁度太低会导致片膜表观出现硌痕、凹坑等质量弊病。但是由于铸片辊体积庞大,无法拆卸至厂家修复。所以只能对生产线铸片辊辊面进行在线抛光修复。如图6所示。将抛光设备固定到机架上,抛光头可沿着与铸片辊轴线平行的轨道做往复运动,在抛光头与辊面之间固定抛光带,同时水洗。修复完毕后,铸片辊表面光洁度达到了0.015μm,径向跳动为0.01mm,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2静电吸附系统

片膜与铸片冷鼓的传热速度与贴合紧密程度关系很大。贴合越紧两者之间的空气就越少。但是如何将两者之间的空气排除呢,这时就要另一种专业设备—附片装置来实现这一目的。因此,要在铸片辊和冷鼓之间安装附片装置。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在生产时多采用静电附片的方法。系统在工作时电极丝与铸片辊之间形成静电场。铸片片膜在此静电场中通过时由于场强作用而带电,其极性与铸片辊所带电荷相反,由于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作用,使得片膜与铸片辊面紧密贴合,排除夹杂的空气,以达到最佳冷却效果。成型的铸片片膜再经过剥离辊剥离开,送到纵向拉伸机进行纵向拉伸。静电吸附系统不仅仅是将片膜吸附在冷鼓上,它对于铸片表观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2.1不同类型静电电极的比较附片效果直接由静电电极与冷鼓间形成的电场强度决定,因为铸片片膜与冷鼓的贴合是靠电场力的作用,电场力的大小由静电电极产生的场强决定。目前采用的静电附片有钢带和钢丝两种。钢带式结构,其宽度大于钢丝直径,厚度小于钢丝直径,易于产生更加均匀的电场。另外,在附片时还可通过吹风装置吹除附近的低聚物,保持钢带清洁,避免局部电场变化。钢丝结构,使用一根钢丝作为电极,两边通过转盘收放。使用较为方便,成本低于钢带式结构,但此种结构一般都不带辅助吹风装置,钢丝上容易粘连低聚物而影响附片效果。钢带和钢丝无论采用何种形式,保持电压的均匀和稳定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吸附在电极上的低聚物会使压膜线在某处形成绝缘层,使此处的电压降低,导致电场不均匀,铸片就会不均匀的贴附在冷鼓上,造成铸片质量下降。在生产中要保持压膜线清洁,及时消除附着物或更换新压膜线。在调整两端固定位置时,要根据标尺,使两端与冷鼓面距离保持一致。根据铸片质量控制好电压与电流。

2.2静电电极位置对铸片质量的影响在铸片时吸附电极与模头模唇之间的距离、吸附电机与冷鼓面之间距离,都需要根据生产片种厚度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大概距离的计算可通过经验公式近似求得。在生产150μm厚度以下的片种时,距离可以适当缩小一些,以减小颈缩的产生;在生产150μm以上的片种时,距离可以适当增大一些,将压膜线的位置做后移调整。

3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3条结论:(1)模唇开口缝隙应根据片膜厚度进行精确调整,要保证模唇加工精度。(2)片膜冷却效果与冷鼓表面温度、贴合程度、空气量和冷却时间有关。(3)铸片辊加工精度对铸片质量有很大影响。

作者:李扬单位: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