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水稻机插秧发展的经验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现代农业装备杂志》2014年第三期
1示范县辐射带动快
2013年安徽省水稻机插秧安排部级示范县6个,省级示范县29个。其中,6个部级示范县共完成水稻机械化插秧11.5万hm2(173万亩),占全省的19%。29个省级示范县共完成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36.7万hm2(551万亩),占全省的61%,部、省示范县完成的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占到全省的80%。各水稻示范县以项目实施为纽带,以推广机插秧技术为抓手,通过新技术、新机具的集成配套展示、实施成效和教育培训带动示范区农民的水稻机插秧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育秧技术的发展是机插秧快速发展的保障
水稻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俗话说:“七分育三分插”,只有育出符合机插要求的规格化高质量秧苗,机插质量才能得到保障。近年安徽省农机推广机构积极探索,不断试验各种育秧工艺和技术路线,结合当地实际,形成了一套适应当地机插秧作业的育秧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机插秧推广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如在安庆、芜湖等地结合农业部制定的“水稻育插秧技术规范”进行创新,探索出了“软盘淤泥育秧法”,对配置营养土的环节进行了简化和创新,深受示范户的欢迎;凤台县采用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取大田土硬盘育秧,不仅作业效率高,而且所育秧苗健壮、群体质量均衡,秧苗根系发达、盘结厚度达3cm,提起不散,有效保证了机插作业的要求。
3规模化运作是机插秧快速发展的基础
机械化插秧本身是一项科技含量高、运作环节多和系统性强的种植作业模式,它包含育秧、大田耕整、大田管理、插秧机作业等环节。若以一家一户模式进行机插秧作业,会面临技术培训难以满足数量众多的农民需求、育秧品质差异大难以满足机插要求、大田管理难以统一调配等诸多难题,十分不利于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和发展。近年来,安徽省多地尝试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的机插秧规模化作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知识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齐全的机械设备,由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合同代为进行育秧、机插等作业,不仅机插秧品质得到保证,合作社取得效益,机械化插秧也得以推广开来。由于规模化作业降低了合作社的劳动成本,农民只需要缴纳极少费用就可以完成水稻种植的所有环节。安徽省部分地方还进行了水稻机插秧的“整村推进”工程,实行机插秧大规模、连片作业。如2013年,被列为全国8个新增水稻生产机械化先行县之一的凤台县,采取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施肥、统一植保、统一田管等规模化作业,既解决了机插秧配套的育秧技术问题,也解决了机插秧管水难等问题。规模化运作大大简化了机插秧技术操作的难度,推动了机插秧技术的快速推广。
4多元化合作推广是机插秧快速发展的促进
紧紧围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安徽省各级农机推广机构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改以往农机部门单打独斗搞推广而采用“推广机构+合作社+大户+企业”的多元合作推广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如望江县召开机插秧现场会,由农机部门组织和指导、由合作社负责育秧、由种粮大户提供作业田块、由插秧机企业进行机插,多方互动,合作共赢。合作社和企业打响了品牌,大户完成了水稻种植,而农机部门以实施效果宣传了技术,多元化合作推广模式的成功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机插秧技术的迅猛发展。
5小结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机装备提升,安徽省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应针对新形势,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积极加以引导,克服机插秧技术发展新阶段出现的不利因素,才能保证水稻机插秧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
作者:陶然单位:安徽省省立医院基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