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物流专业发展对策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2015年第一期
1物流专业现状分析
1.1专业人才培养物流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很多是建立在一些传统机械类、交通类和管理类等老专业之上,根据教指委2013年报告中,可知现有物流专业57%设置在管理类院系,11%设置在交通类院系,工程类及其他占到7%左右。所以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会出现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与传统专业区别不明显等问题。同时专业教师多为老专业教师,在物流专业的教学中会存在专业教学拓展不够、照本宣科、与实践脱离等问题。以此造成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进一步出现企业招不到人,学生不好就业问题。
1.2师资建设根据教指委报告,2013年物流专业师资结构分布为硕士学位教师占比例43%,博士学位教师学位占的比例超过一半,其中职称比例中副教授和讲师占主力,比例分别为37%和43%。从调研结果看,师资结构相对合理。但由于专业较新,物流方向的专业硕士和博士比例较少,2008年后才陆续有物流方向的博士毕业,所以物流专业博士教师多为新进教师,专业教学经验较少。同时高校教师不仅有教学职责,还有科研任务,一些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机制,使得一些高校教师在个人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出现教学和科研分配不合理问题。
1.3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根据统计,截止2013年,将近18%的学校没有建立实验室,而已有实验室的高校其相应的实验占地面积大多都在500平米以下。实训基地方面,将近20%的院校没有相应的实习基地,大部分有多个实训基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实验设备设施落后,与教学要求不符,不能和课堂教学有效衔接,与企业实际相脱离,起不到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甚至很多实习基地存在挂牌模式,并没有承担实际的教学活动,影响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2物流专业发展对策
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专业发展对策如下:
2.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特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物流教指委的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为高校建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指导,在此基础上各高校需结合自身专业和学科背景,建立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物流服务的特色,其二是高校自身的专业背景。其中物流服务根据物流服务主体层次有微观的企业物流,宏观的政府相关物流,根据物流服务业务范围可分为企业物流、系统物流、供应链物流等,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不同的物流服务层次。结合高校专业背景培养人才,比如大连海事大学物流专业可以体现航海物流特色,制定相关理论和实践实验课程。武汉科技大学物流专业可以体现钢铁物流特色,增设相关特色课程等等。
2.2加强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加强课程建设,其主要是加强专业课程设置,避免出现内容重复,交叉多的情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强与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相关课程设置,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另外,教材建设方面,为了与专业课程设置相一致,避免课程间内容交叉太多,最好自主编写教材。没有自编教材的课程在课程选择上要尽可能选择符合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达到教学设置合理要求。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对于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内部采用老教师带新教师,物流专业教师(比如物流专业毕业并从事多年物流教学老师)带非物流学科教师(比如老专业或转专业过来的教师),并多采用定期教学听课评论会等,以此促进物流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对外鼓励专业教师进修,比如硕士学位老师进修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老师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学习,参加国内外访问学者项目;同时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到企业锻炼,并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2.4使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物流专业教学需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实践教学效果。通常可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案例教学、软件仿真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5加大实践教学资金投入,构建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物流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针对现在高校实验实习设施设备配备不足,需大力投入资金,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基础。其中实验设施设备主要有物流系列仿真模拟软件,物流管理软件及计算机硬件配备;以及托盘、叉车、堆垛机、货架、输送分拣、计量检验等类设施设备。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以物流教指委的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指导为基础进行,包含各种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在此之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专业相关的设计大赛,比如物流设计大赛、交通科技大赛等,并组织专业相关讲座让学生参与,构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张绪美单位:武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