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职校铁路工程学生择业价值观探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择业动机。择业动机是人们自主选择职业的内在驱动力。研究表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择业动机主要呈现出行业选择、经济收入和自身发展的多元化特征。调查发现,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择业动机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作稳定(90.50%)、收入稳定(85.50%)、专业对口(86.00%)、福利待遇(19.24%)、便于流动(7.7%)、出国机会多(0.01%)、其他(1.80%)。从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择业动机主要以工作稳定、经济收入可观和符合自己的专业为主导的多元化特征。这反映出大学生一方面希望能够获得有较高收入的工作,以尽量满足自己成年人独立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符合自身专业特点,希望能够获得既能赚钱,又能发挥自身的特长的理想工作岗位。这种现象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和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应给予高度重视。学生的择业动机在男女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男女大学生的择业动机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在三年制和五年制的学生比较上,我们发现在工作稳定和专业对口两个因素上,二者均呈现出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三年制学生比五年制学生更注重工作稳定,希望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他们把单位的发展前途与自身事业视为具有长期的稳定的关系。五年制学生受市场经济影响较大,更注重经济收入,不少学生认为单位效益不好就重新选择,对工作流动性较易接受,其比例高于三年制学生。这主要在于三年制学生受社会因素影响更多,他们经历了高考,更加了解社会,更多地考虑到自身的实际需要,而五年制学生在择业动机上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盲目性。
2.择业自主性。择业自主性主反映学生在应聘和获得工作岗位的过程中主要依靠谁的问题。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择业自主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凭借自身力量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当家做主。调查发现,73.50%的学生认为择业主要靠自己,依靠学校、父母、亲戚和朋友的学生为25%。这表明,大多数学生择业自主性水平较高,他们能正确认识到职业理想的实现主要应该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学校和他人的帮助。这表明就业体制改革和就业指导的教育是有明显效果的。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五年制与三年制学生在择业自主性上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对父母、亲戚、老师、学校领导和自己的依靠程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91.76%的三年制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倾向于自己做主,远高于五年制学生67.16%;这主要和五年制学生年龄比较小对择业还缺乏应有的理性思考有关。
3.行业及岗位评价。行业及岗位评价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对所要从事的工作做出的价值判断。它影响人们的岗位选择和工作态度,通过行业及岗位评价,可以发现不同的工作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了解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研究表明,学生的行业及岗位评价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调查中,我们列出了几种我校毕业生所从事的主要职业,对学生“在下列职业中,你认为最应受到重视的人士是什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认为最应受到重视的人士依次为农民、科技人员、国有企业工人、教师、民营企业工人、公务员、机关干部。调查发现,农民被排在首位,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表明,近年来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削弱,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尽管学生对农民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实际调查发现,没有学生愿意选择当农民,这表明学生对农民的评价只是出于社会责任要求,而不能反映他们的择业意向。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比较,我们发现学生在行业及岗位评价上多数因素一致。因为我们学校的行业特色明显,学生的选择也有限。
4.择业信心。择业信心是学生对自己能否在毕业时找到满意工作的能力的估计。学生随着高校“双向选择”的不断实施,以及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不断深入,表现出较强的择业信心。通过对“毕业找到一个满意工作的信心如何”的调查发现,很有信心的学生为41.18%,较有信心的为29.41%,一般为17.64%,没有信心的为11.76%。可见,尽管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但由于学校行业特色和目前形势需要,绝大多数学生对找到一个满意工作较有信心。对不同类型大学生择业信心进行比较发现,五年制和三年制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男女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男生比女生更有择业信心。这主要由于我们学校的行业特色、工作环境对人的要求及用人单位重男轻女的倾向有关。
二、教育对策建议
1.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择业价值观教育并正确引导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他们毕业后角色转变的速度和程度。他们毕业后以什么样的姿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一般都是围绕如何择业进行,而对大学生深层次的择业价值观、道德观缺乏应有的教育,这致使部分学生的择业出现一定的偏差,应给予重视。研究表明,多数学生能摆正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其职业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学生的择业明显受到社会上种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对自身长远利益和人生发展前途的重视程度很高,但是在择业中不能很好地处理金钱和亲情、友情、爱情等的关系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因此,要在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教育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待遇观、客观的职业地位观和积极的职业苦乐观,不能只要物质待遇,使他们能够自觉抵制享乐主义的影响,在职业选择上正确认识和看待权力、工资、晋升机会、发展前景、工作条件等,正确处理好金钱与人生、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采取有的放矢的教育方式。研究表明,五年制和三年制学生、男女学生和高低年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十分必要。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就业教育的内容、深度、广度、方式等方面的实用性研究。3.转变就业观念,加强横向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拓展就业方式。在经济结构转型的新时期,我们应该教育作为就业主体的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我们学校和老师应该做到加强与企业联系,深化校企合作,从社会需要和工作岗位实际出发培养人才。具体体现为:第一,加强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二,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创造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第三,加强毕业生与母校的联系,聘请他们来校作传授一线经验的专题讲座。此外,我们应该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做好学生专升本工作和继续深造学习工作。面对现实,我们认为学校一定要积极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应该是从祖国的需要出发,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工作,不要过多地考虑收入及社会地位,用心做好自己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事情。
作者:王瑞青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