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年第6期
摘要:药剂学学科具有应用性强等特点,所以实验教学在药剂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药剂学实验教学主要是使相关的制剂理论知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得到有效验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如何对药剂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介绍了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涵盖了药物制剂相关理论、对处方进行设计、药剂制作工艺以及对药物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等多方面内容。而药剂学实验教学作为药剂学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对学生的药物制剂、药物调剂、以及新型药物开发等能力进行培养的教学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弊端逐渐开始凸显出来,阻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实验教学的真正作用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一、对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一)社会对药剂学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以前向高学历人才的需求转变为现在对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1],因此这对药剂学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剂学从业人员除了要具备当前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自身能够与行业协调发展的能力;在专业知识运用方面,不仅需要从业人员能够灵活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要在现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既要有良好的操作能力,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以便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对其进行合理解决。同时药剂学从业人员还要提高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与本小组人员或单位人员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为技术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是对人才进行培养的主要场所,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好坏与学生的素质高低有着直接联系,学生素质的高低又决定了学生自身竞争力的强弱,因此高校要对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给与高度重视,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水平,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二)高校培养人才的责任要求
教育是对国家传统文化以及知识进行传承的有效途径,对于国家来说,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近年来一系列教育理论的提出,不仅提升了教育的战略高度,而且对高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方向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是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为社会输出各类专业人才是高校责任所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实行了一系列扩招政策,高校大学生数量逐年提升,在此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高校学生数量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当前高校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获得长久发展的关键手段之一。同时毕业生受到外界的压力逐渐增大,使得学生对未来产生了一定的不确定性,甚至有些学生还会产生上学没有实际用处的错误想法。因此高校与教师要针对此现象及时做出应对措施,以社会需求为人才培养方向,来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实现高校、学生、社会共赢的局面。“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的培养者和责任的执行者,因此应将“传道”作为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帮助学生正确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树立,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得学生具有一定的远大理想,提升学生对自己的肯定。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一定的专业知识,并注重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利用相关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药剂学作为药学的核心课程,则更应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结合,对学校开展的实验课进行充分利用,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推动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
当今许多高校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因此一些特有的教学模式以及方法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产生[2],虽然高校中这种固有的教学模式在以往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学模式也应及时进行改革,从而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其所需人才。在目前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中,一般采用的实验教材较为固定,教师以教材为参照来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其主要教学流程为:首先学生要对下节内容进行预习,对下节内容有整体的把握与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水平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所以学生的预习进度就会不同,并且对学生的预习程度也无法进行有效衡量,导致学生对后续教师所讲知识的接受力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其次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课堂讲述。由于学生在预习知识时,预习程度不同,因此有些学生就无法跟上教师所讲进度,造成班内学习效果差距较大,不利于班级的整体发展。假如此类型学生在课堂中占多数,那么教师就会占用大量课上时间来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述,但课堂时间有限,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会较少,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加之,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枯燥,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失去对自身专业的学习兴趣,对自身成绩的提高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所讲内容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预习程度不够、教师所占用课堂进行知识讲解时间较长,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就会没有过多空余时间来进行实验准备,导致实验过程整体过于忙乱,学生只会机械的按照实验流程来完成相关操作,没有多余时间来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原理知识进行思考,影响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提升;最后学生要对自身所进行的实验进行总结并及时报告给教师。此过程是学生在认真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问题以及反思思考,但是由于在实验阶段学生完成状态不佳,因此在此阶段做出的总结与反思就会过于表面化,对于专业知识没有深刻的认识,甚至有些学生在实验过后完全忘记当时是如何操作的,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则会选择抄袭等现象的出现,不利于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
三、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一)分小组对下节所学知识进行预习
教师在对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时,可以将本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以药剂学的课程特点为依据,以学生目前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来设定预习主题,并提出相关问题。随后在课堂中,要以小组为单位对班内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过程改变了以往让学生自主预习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学习兴趣。小组为了能够完成下节课的知识讲解任务,就会翻阅大量资料,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同时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而保证小组对知识的掌握。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注意要以学生的目前的知识水平为依据来进行制定,避免因教师所制定题目过难导致学生失去兴趣[3]。
(二)对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1.设置经典实验与综合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方式。据了解,在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是实验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学生只要参照相关教学内容以及步骤来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到标准的实验效果。此种方式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正确率,加深学生对实验步骤的印象,帮助学生熟悉了操作流程,但是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只会按部就班的参照相关步骤,缺乏了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要及时调整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采用将经典实验与综合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在前期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基础性实验,主要包括药物称量、煎煮、混合与筛选等内容。学生在对基本实验中的操作要点以及技能进行掌握后,还要注重学生对基本实验现象发生原理进行分析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后续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处方分析是药剂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想要保证后期制剂的成功那么就要对制剂的处方组成进行合理安排。教师可以针对某制剂中的辅料作用对学生进行详细的阐述,提高学生对辅料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由此延伸出其他相关的知识,将以前所学知识内容来对其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对目前所学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对薄荷水进行配置时,其中乙醇成分主要是发挥潜溶剂的作用,提高薄荷油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教师可以根据"潜溶剂"延伸出关于“增溶剂”和“助溶剂”的相关知识,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新知识来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从而实现知识之间融会贯通的效果。在确保学生对制剂中的配备要点以及各辅料在其中的作用掌握熟练后,教师则可进行设计性实验以及综合性实验的设置,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我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2.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传统高校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来向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基本都是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并对一些操作过程中的操作要点以及技巧进行讲解,学生则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观看[4]。等教师演示和讲述完毕后,学生就可独自进行专业实验。但是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都是按照教师所演示的步骤机械地重复一遍,大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经过任何的思考,认为只要按照教师所讲步骤进行就是完成了实验,而实验中遇到了哪些所学理论知识,在进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自己的解决办法以及存在的隐患是什么等都没有进行过多的考虑。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保证学生实验的完成效果,但是学生不能领会实验中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而且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以上述讲到的小组预习方法为基础,来对各小组进行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以及实验关键步骤的明确。在教师讲述完成后,各个小组的学生就要对教师所讲述的实验进行操作,一边操作并一边讲述,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实验自身的想法,并不是将学生局限在教师所讲的内容当中,如果学生在实验自身想法的过程中实验失败,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找出失败原因,对于操作过程中新颖的想法给与肯定。最后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表现给与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转动,发现学生的一些错误做法要及时更正,从而保证学生操作逐渐趋于标准化。这个过程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只起到了引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而且学生在讲述实验操作过程时,其自信心以及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未来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要科学合理的选择实验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及相关仪器设备情况,以药剂学的专业特色为基础,来对药剂学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并设置实验项目,从而编写针对性强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在实验教学中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应以教材《药剂学》中的知识顺序来进行,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增加整个专业课程的连贯性[5]。学生在这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每个课时学习一种或者两种知识的方法,而是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利用起来,将具有相同性质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学习,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在学习制剂知识时,教师可以专门在课堂中对同样类型的制剂知识进行讲述,如浸出体制剂可以选择益母草膏、鼻渊糖浆的制备,半固体制剂可以选择阿司匹林栓剂的制备等。在学生对上述制剂掌握后,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相关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大量药剂学相关人才。
(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1.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高校科研工作与高校教学水平也有着直接联系,因此教师想要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那么就要积极参与到高校科研工作当中,不断充实自身的科研实践,从而使得教师教学内容逐渐丰富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先进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将科研成果置入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工作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2.在团队中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在上述提到了分小组进行知识预习和小组进行实验,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在如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逐渐显露出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知识与实验技能的学习,学生可以加强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沟通,了解到其他同学关于同样实验的不同见解,而且在其他学生操作与讲述过程中还能发现自身不具备的优点,并及时对自身进行“查漏补缺”[6],对自身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外团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得到培养。
(五)对考核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
对学生进行药剂学考核可以采用实验成绩与卷面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将学生知识预习程度、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实验操作等平时的实验成绩以及实验完成后的总结报告纳入到考核范围中,保证考核方式的合理性与公平性。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验水平以及专业知识水平。同时针对设计性实验以及综合性实验,也要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大量优秀的综合高素质人才,协调好因扩招导致学生数量增长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就要对教学改革给与高度重视。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并且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高校要注重药剂学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其完成知识的预习任务,从而为后续进行实验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对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理念进行创新,科学合理地选择实验内容,完善现有的考核制度,保证考核内容的全面性,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大量药剂学相关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华.药剂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药学教育,2016,32(03):54-56.
[2]宋博,郑增娟,张维芬,等.药剂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6,3(38):71-72.
[3]曾振芳,黄秋婵,王强.我院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4):69-70.
[4]周毅,杜玲然,韦敏燕,等.基于产学研模式下的应用型药剂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5(06):63-65.
[5]卢秀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1):40-42.
[6]王章姐,施伶俐,华芳.《药剂学》考核模式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5,43(18):191-192.
作者:李桂兰;黄静;刘丽娜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