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水土保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也在发生转变,现阶段广大社会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力度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为了改善我国自然生态环境,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投入的资源和精力也越来越多。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能够为环境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将就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进行分别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生态文明建设
0引言
在新形势下,做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能够有效的改善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推动我国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实现水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必须对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具体要求和要点进行精准把握,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各项技术措施,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
1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分析
1.1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内涵分析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即是指以生态学专业理论为指导,采用生态系统自我调控或是人工干预调控的方式,缓解区域生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压力,同时解决土壤侵蚀问题,保护水土资源,使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恢复到正常水平。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生态系统稳定性恢复、可持续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充分激发生态系统的自主调控能力,通过采用人工调控作为辅助,如此才能最终实现水土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时,要将生态自然修复的具体需求和生产生活用地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确定生态防护用地,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逐步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结构,加快其恢复的速度。通常情况下,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具体措施有退耕还林、封育禁牧、建设人工草地、水土流失防控等。
1.2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分析
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概念是在我国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提出的,其概念是指在进行社会生产建设的过程中,精准把握环境规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不超过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对自然生态资源进行合理规划配置,最终实现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想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我国必须要对自然生态系统具备全面的了解和认知,顺应其发展规律,对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实现共同发展。为了降低自然环境承担的负荷,我国应加快改革发展的脚步,逐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进生产方式,降低社会生产对自然环境带来的恶劣影响,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综合分析上述内容,生态文明的内涵即是指先进的生态文化、完善的生态制度、发达的生态经济、适度的生态生活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由此可见,资源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解决社会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以及消费模式和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只有逐步消解其中的矛盾,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
2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现状研究
2.1近些年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取得的成效介绍
长期以来我国为了发展经济在自然生态环境方面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因此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到威胁人类生存的底部。水土流失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十分常见,由于这类问题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因此治理难度也相对较高。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国民对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也在持续提升。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我国为了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加大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的力度,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首先,我国2001年在长江上游和黄河中游地区相继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其次,我国水利部2002年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扩大到了全国128个县。截止到目前位置,随着退耕还林等技术措施的逐步推广和实施,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所取得的效果也在逐步加强,使我国森林覆盖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提升,土地沙漠化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此外,水土流失现象也在逐渐减少,不仅实现了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2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要点分析
想要使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取得理想的成效,必须对其要点进行精准的把握,并在实践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其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对生态修复和人工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对于一些受损较为严重的自然生态系统而言,其结构合理性和功能完整性都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依靠其自主调控完成修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以人工营建和保育措施进行辅助,加快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速度。其二,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衔接和协调,以此推动当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其三,倡导人文生态伦理,建立现代生态价值理念。相关单位应该以水土保持法为指导,创新生态按机制理念,结合区域水土流失情况,有针对性制定与生态自然修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推动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分析
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想要推动水土保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构建完善的受损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机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全面落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强化提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各区域相关单位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导向,结合当地生态自然修复的具体需求,构建修复机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计划和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组织技术对区域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实地勘察,并深入分析原因,保障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机制的科学性。同时,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构建严格的监督机制,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其次,探索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产业结合的有效途径,将提升区域农民生活水平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创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在推动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完成生态自然修复。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区域环境承载能力,保障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最后,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自然修复体系。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受损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和分析,找出内在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措施,促进修复工作成效的有效提升。同时,从制度建设和修复措施等方面入手,对区域生态自然修复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为具体工作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逐渐受到了我国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对此,应该在明确工作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区域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促进社会、经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强勇.浅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及其生态文明建设[J].科技风,2018,(26):157.
[2]姜德文.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意见推进水土保持新发展[J].中国水土保持,2016,(2):1-5.
[3]吴鹏.论生态修复的基本内涵及其制度完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628-632.
[4]范克虎,王东,李永红,等.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析——以陕西北部地区为例[J].农业灾害研究,2015,5(4):38-49,60.
[5]崔腾娴.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方式与运用实践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6):33-34.
[6]姜德文.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17,(11):3-10.
作者:赵峰 单位:宁夏灵武市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