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水土保持通报》2018年第1期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较大,但人均土地耕地面积十分有限,土地对于农民而言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时有出现。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综合结果,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以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为例,探讨新形势下,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形成机制,并对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土地抛荒;保康县;土地流转
土地抛荒是指土地具备耕种的条件,但是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个人故意不进行耕种,致使土地荒芜或闲置。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自这个问题出现后,众多学者对此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当今,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农村土地抛荒问题不仅是农村问题,更是全社会的问题。
一、保康县土地抛荒问题的现状
(一)土地的数量。保康县高山连绵,地势起伏多变,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荆山山脉自西向东自然的把保康分成保南和保北两部分。保北地势平缓,宜耕种,耕地多;保南地势陡峭,耕种难度大,耕地少。全县土地总面积483.75万亩,耕地占总面积的7.27%,为35.19万亩,据统计全县常年土地抛荒面积达2.89万亩。保康县地势有其特殊性,耕地面积少,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耕地面积仍在减少。
(二)土地的质量。保康县约有3100多个山头,山沟3300个,平均海拔910米。境内最高海拔2000米,最低海拔194米,落差较大。山地面积大,覆盖面积达78%,不利于耕种。2013年保康县土地局调查发现,县内1/2以上的土地有机质含量低,在2%以下;45%的土地过沙、过粘、砾石含量大,这导致土地闲置、弃耕的情况增多,局势更加严峻。保康县可利用的土地少,土地质量逐年下降。
(三)地区的耕作制度。全县的耕作制度一般是一年种植两季,但近几年部分地区出现了一年一次的耕作制度,如马桥镇、马良镇。由此,土地闲置的现象也是越来越突出。保康县存在着严重的土地抛荒问题。
二、保康县土地抛荒问题的形成机制研究
(一)隐形土地抛荒。部分农民将原来一年种植两季或三季的耕地改为现在一年种植一季,降低了复种指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形成了季节性抛荒这就是隐形土地抛荒。保康县属于亚热带气候,山地众多,收割和播种都存在一定的难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将原本一年种植两季的土地改为现在一年种植一季。这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土地都是荒芜的,以马桥镇、马良镇尤其突出。长此以往,被闲置的土地缺乏耕耘,土地质量大大下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二)人口的流动和农民的思想变化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保康县人口也迅速减少,人口的减少也意味着劳动力的减少。随着大城市的迅速发展,保康县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种地利润低下,所以,人们选择前往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务工。另一方面,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发展迅速,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走出山村,去往大城市发展,而孩子在毕业之后也更希望留在城市。种种原因导致了人口外迁规模比较大,据统计,2014年保康县人口流动率为41%,2015年上升为48%,未来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三)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就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者经济组织,并且保留土地的承包权,而转让土地的使用权。保康县地理位置特殊,山地较多,土地的流转更是问题重重。保康县是一个贫困县,经济发展并不完全,农民大多安土重迁,对国家的农业政策的理解不全面、深刻,分不清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的三者的关系,认为将土地流转出去土地就不是自己的了,大多都是宁可土地闲置、弃耕,也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
三、正视土地抛荒问题,寻求多种方法解决
(一)个人层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思想和意识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不再惜土如金,转而寻求更多的谋生方法。就保康县而言,每年有将近45%的青壮年前往沿海城市务工,留守家中的往往都是老人和孩子,这部分人并没有能力去耕种土地,土地只能弃耕。所以,近年来,从农村前往城镇发展的农民越来越多,弃耕的土地也不断增加。因此,要解决土地抛荒的问题,农民自身需转变思想,正确认识农业的发展问题,认识到农业在国家中的发展中的重要的地位,摒弃顽固、腐朽的思想,为解决土地抛荒问题尽职尽责,奉献一份力量。
(二)家庭层面。20世纪70、80年代早期的家庭一般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孩子,而这些孩子也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劳动力;但自20世纪70、80年代以后,农村家庭一般只有2个或者1个孩子,父母不再希望孩子像以前一样劳动,更希望孩子能考上好的大学,离开土地,或者选择外出务工。如此循环往复,农村的父母都老了,孩子也走了,农村将会失去重要的劳动力,土地不得不闲置、弃耕,这在更大程度上加剧国家土地抛荒的问题。因此,农村家庭也应该转变思想,正确、合理的的引导下一代,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储备力量,解决土地抛荒的问题。
(三)国家和社会层面。国家大力增强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落实惠农政策;进一步培养现代化农业人才,推进农业现代化。另外,国家应加强市场监管,保证农产品价格;同时,落实土地的监管的责任主体,双管齐下。社会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宣传的力度,加强农民思想的认识,重新审视农业的重要性,土地的重要作用。另外,社会还应当正确认识农民的重要地位,对其抱有一个合理的态度,给予农民信心,与农民和谐健康相处。最后要加大社会各界对农业的投入,鼓励企业支持农业的发展,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农民的农业活动,从而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
参考文献:
[1]邾鼎玖,许大文.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0(12):10-13.
[2]陈印军,王晋臣,肖碧林,方琳娜,杨瑞珍.我国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02):1-5.
[3]马彦峰,杨丽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与完善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7(08):59-60.
[4]王一汀,顾汉龙.解决农村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国土资源,2009(05):42-43.
作者:幸超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