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

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1我国乳业安全现状及乳制品监管中存在问题

1.1乳品质量安全现状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曾给我国乳品行业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事件曝光后,我国加快了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脚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乳制品监管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度,如《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1],并加强了对乳品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中国食品工业体系愈发健康稳健,乳品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显著降低。据《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8)》显示,我国乳品质量持续提升,2017年乳制品抽检合格率为99.2%,在食品行业抽检合格率中保持领先,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99.5%,比2016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我国的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已形成了稳中向好的局面,食品安全管理已由危机应对走向风险预防,变得更加主动和从容。食品生产涉及原辅料、生产人员、仓储间等方方面面,每个环节都要按照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的要求做好执行和监督工作。我国乳品安全系数的不断提升让消费者对乳品行业的信心也逐渐增强,但部分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2018年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食品安全生产规模体系检查工作组进行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发现一些企业在生产许可条件的保持以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方面存在缺陷。例如,企业实验室取样流程不规范,个别设备未纠编,鲜奶样品交接未记录,排风扇过滤网有破损,设备检修不及时,检验原始记录不完整,个别项目检验能力不足等。此外,市场监管总局在进行食品抽检时发现部分产品存在营养标签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2],包括营养标签的格式错误、营养成分的表达方式错误及营养成分含量及营养素参考值计算错误等。这些问题说明企业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还有待提升,也暴露出我国在乳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漏洞,监管力度有待加强,我国乳品安全监管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1.2我国乳制品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1.2.1.风险评估制度体系不健全,企业风险意识不足

目前我国的风险评估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风险评估法律体系不够健全,风险评估法律规定多分散于其他规范性文件中,缺乏独立性、针对性和具体性;二是风险评估体系规制内容有所欠缺。首先是风险评估规划制度欠缺,致使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经常处于被动性状态,使监管部门在产品质量事故中扮演“灭火队”角色。其次是风险评估信息公开不足,法规政策中要求风险评估信息内容公开的规定较少,目前公开的内容大多是行业风险评估结果,而对评估数据、评估方法、评估过程未做到公开透明,缺乏这方面的具体规定;三是评估机构缺乏独立性,风险评估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3],部门间职能交叉、责任主体不明确,衔接性差,存在相互依赖、相互推诿的现象。我国的乳品加工企业很多,遍布全国各地,然而由于自身风险意识不足,大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尤其在部分小型企业,这种现象更加严重。乳制品生产供应链包括很多环节,每个环节的质量安全把控对产品质量都至关重要。我国目前的乳品生产供应链主要包括原料奶生产、产品加工、冷链储运、市场消费、质量追溯等主要环节[4],而大多乳品企业并没有根据这些环节中的风险因素构建完善的乳品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例如在原料奶生产环节中饲料的农药残留检验、患病奶牛的隔离处理措施、挤奶设备的清洗消毒记录;产品加工环节中的原奶体细胞数、抗生物质检测、设备的CIP清洗、产品灭菌彻底性检查;储存运输环节中的低温控制、全程冷链保障;市场消费环节中的环境卫生要求、信息回馈记录;质量追溯环节中的问题产品回收处理制度等均缺乏安全风险评估指标。.

1.2.2.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食品安全重视程度仍需提升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呈整体向好的趋势,食品监管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步,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概率不断下降。然而企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仍有待继续提升,具体体现在大多食品生产企业均制定了较为详细的企业标准和安全管理制度,但在标准执行和制度落实方面仍存在缺陷。

1.2.3.政府部门监管范围不够大,监管力度不够强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实行的是切块分段共管的监管模式[5],监管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彼此信息交流较少、衔接性差,责任主体没有细化,容易出现脱节现象,造成监管空白和漏洞,出现质量问题时容易互相推卸责任。

2国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经验

2.1美国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乳品生产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健全,具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目前,美国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共有35部,如《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禽类产品检验法》《食品质量保护法》等,这些法律法规涵盖了全部食品和相关产品,为食品安全监管制定了具体的制度和监管程序[6]。在乳品监管方面,美国政府颁布的“A级高温灭菌奶法令”是为保证乳制品质量安全设立的各项检查制度和处罚条例,这是一个覆盖了从农场到餐桌的产品生产供应全链条的法规体系,这条法规运用HACCP方法对食品卫生和质量进行了严格控制。此外,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实行的是由上而下垂直的管理模式,不同的部门负责不同种类的产品监管,责任主体明确,能及时发现产品问题出现的根源。为了提高监管效率,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大多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采取进驻饲养场、食品生产企业等方式,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从而构成覆盖全国的立体监管网络。

2.2加拿大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加拿大采取的是联邦、省和市政当局三级行政管理,采取分级管理、相互合作、广泛参与的模式[7]。联邦一级的主要管理机构是食品检验局,主要负责制定、实施食品安全法规政策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各省下属的食品安全组织对本省管辖区域内的食品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市政当局主要负责向餐馆、饭店等食品场所提供公共健康标准,并进行不定期抽检。三级行政管理机构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对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生产供应全链条进行监管,保护消费者健康。需要提及的是,加拿大有成熟完善的食品召回机制,食品检验局(CFIA)负责全联邦高风险生产加工食品的监管工作,且CFIA将食品召回分为三级,级别划分因素包括食品风险评估报告、媒体关注程度、易感人群以及以往经验等等,通过对积累数据的分析来评估风险危害程度,以此做出科学合理的召回决定。

2.3欧盟

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有如下四大特征[8]。一是具有完善的能统一协调各成员国的组织管理体系。2000年,欧盟发表《食品安全白皮书》,将食品安全作为欧盟食品法律法规的主要目标,形成了一个新的食品安全法律框架。各成员国在此框架下,对各自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修订。2002年,欧盟设立了“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负责总则的具体执行以及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监管食品生产供应全链条[9]。二是以预防为主的监管机制。欧盟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坚持了预防为主的理念,通过风险评估与快速预警,确保对食品问题的事先控制而非事后追查。三是覆盖全程的监管体系。欧盟引入了“从农场到餐桌”的理念,对食品、饲料、生产食品的动物或其他意欲或已经包含在食物或动物饲料中的任何物质,建立了从加工、生产到流通的各个阶段的追溯制度。四是动态调整的监管制度与政策。欧盟不停地及时修订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指令、法规和标准,完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并以科学和动态的方法、措施来指导生产和消费,同时,不断改进在食品安全上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建立各种信息传递和快速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确保食品安全。

3对策与建议

3.1健全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3.1.1.健全乳品安全危机预警反应机制

我国乳品行业在危机事件应急处理方面还有待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不断健全危机预警反应机制,针对乳品行业性质及产品特点合理布局质量检测监控点,建设监控网络,记录积累各环节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利用先进的分析方法与手段,逐步健全危机预警反应机制,降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概率,促进乳品行业平稳化、规范化发展。

3.1.2.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风险防控

从“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来,经过十年的改进与努力,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逐步向统一监管转变,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力度加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已有良好开局。但我国食品安全还面临着严峻挑战,有专家指出,抗菌药耐药性(AMR)问题是当前对全球公共卫生最复杂的威胁,因此加强对抗菌药耐药性的监测和管理是目前食品安全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食品质量安全与生产供应全链条中的每个环节都紧密相关,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10]。要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合理的风险评估计划,细化评估方法,对风险评估信息进行公开彰示,接受广大消费者的监督。二是建立独立的食品安全评估机构,参与评估人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此使产品风险评估以更加有序的状态运行,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三是完善风险信息交流机制,信息交流不能仅限于监管部门内部,要让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也积极参与进来,做到信息交流的广泛性和透明性。从企业层面讲,乳品制造企业应基于HACCP体系,分析生产供应链中每个环节的风险因素和质量弱点,如抗菌药经常被用在奶牛疾病预防治疗方面。但随之而来的是令人头疼的耐药性问题,而且耐药菌可以在人和动物间传播,给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无法预估的安全隐患。因此,耐药性检测就可作为乳制品生产供应链条中的风险监控点,进一步研究分析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及其耐药基因抗药机理,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1.3.完善乳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目前乳品供应链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比较脆弱,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要耗费大量时间追溯问题出现的根源[11]。随着市场上乳制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产品质量追溯的准确性和效率问题日渐凸显,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生产供应全链条上下环节的信息传递和数据衔接[12]。“乳品质量追溯系统”是在乳品生产供应全链条中对产品的全部环节信息进行统计并存档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供应商信息、原辅料批次、原奶验收记录、产品生产日期、客户订单号等,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质量追溯系统快速查出问题根源,让政府和企业有足够的时间、明确的方向采取措施降低损失。“一包一码”技术是目前一种有效的实现乳品质量追溯的方法,可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3.2建立大市场并行的监管模式,加大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今年两会上国务院了机构改革方案并通过了审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并入新成立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过去分散式的各部门监管变为统一的集中监管,解决了市场监管职能中存在的分段监管、责任主体不明确、互相推诿的问题,实现了资源整合,强化了监管能力,提高了监管效率,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消费者的利益。机构改革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市场监管工作能一蹴而就,更不代表食品安全水平已经高枕无忧。相关执法部门要根据新规定、新布局,将工作落到实处,依据法律法规,加大对乳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首先,要加大对乳品企业奶源基地建设、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抽检力度,加强奶牛疾病预防监管,加强对抗菌药耐药性问题的监测管理,严格饲料饲草等投入品监管,实施不合格生鲜乳报告和处理制度,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违法行为[13]。其次,要提高乳品行业准入门槛,对商超、订户、电商等销售渠道的乳制品进行不定期质量抽检,并以此记录为依据建立企业诚信档案,规范乳品生产商的行为。第三,完善实施“飞行检查”制度。目前,许多食品安全监管在进行质量检查前均是预先发通知、定时间、定路线,这种流于形式的监管,可以说是当前食品安全隐患突出、假冒伪劣产品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飞行检查是在企业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开展的,启动谨慎,行动迅速,从而能够及时了解真实情况,做到了然于心,切实发现企业的安全卫生问题,做到及时依法处置办理,避免出现严重的社会危害,更好地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的合法利益。还可设立群众举报机制,让消费者积极参与到乳品监管中。我国乳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与相关部门监管范围不广、处置力度不够存在一定关系,因此政府必须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置力度。

参考文献

[1]王桂华.完善我国乳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2]姚柔娇.食品营养标签常见问题及规范措施[J].现代食品,2017,08:56-58.

[3]郁恋明.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监管体系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08:53.

[4]韩高文.乳制品供应链中的食品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13.

[5]李海龙,王荣艳.完善我国乳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16,15:10.

[6]郝晓燕.中国乳业产业安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

[7]李光宇.国外乳制品区域化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比较对安达市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1,20:13-14.

[8]马小芳.欧盟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特征及启示[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17):24-26.

[9]洪晓晖.我国乳品产业食品安全管理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10]房宁.保障食品安全需要风险评估[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03:14-15.

[11]曹尹露.我国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制度的完善[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7.

[12]乔光华.我国乳业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23(04):33-36.

[13]庞盛林,景利.山西省乳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06):633-635,646.

作者:周文利 程景雄 龄南 胡长利 单位: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研发部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