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供给侧改革下中国牛肉进口形势与展望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膳食结构的变化,消费者对肉类产品的消费量及其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牛肉相较于其他肉类产品,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特点,因此牛肉在肉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然而,近年来中国牛肉产量增长趋于缓慢,国内牛肉市场供求出现失衡,牛肉产量增长速度远远不能赶上牛肉消费增长速度[1],国内牛肉供给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内牛肉市场持续扩大的供需缺口,致使近些年牛肉进口量不断增多,2016年更是迅速达到了57.98万t。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奥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NFTA)的签署,预计未来进口牛肉数量仍然会持续攀升,这会对国内牛肉产业产生一定的冲击。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畜产品是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畜产品的“供给侧改革”也是势在必行。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指导思想,在未来要转变畜牧业生产模式,提高规模化程度,提高畜牧业整体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畜产品价格和供给的市场稳定性,使畜产的供应量、质量以及品种结构更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的消息,2016年中国肉类进口总量首次突破了450.00万t,同比增幅超过68.70%,其中,牛肉进口量为57.98万t,进口总额为25.16亿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2.37%和8.41%;同时,2016年中国牛肉出口量仅为0.42万t,出口总额为4025.95万美元,同比降幅分别为11.88%和9.98%。因此,笔者通过对中国牛肉供需现状以及进口增长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牛肉进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并展望供给侧改革下未来中国牛肉进口趋势,从而提出促进中国肉牛产业的对策建议。
1中国牛肉进口变化分析
1.1中国牛肉供需现状
中国肉牛产业1990年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1990年中国牛肉产量为125.60万t,2006年为576.70万t,平均每年增长28.19万t。近些年,国内肉牛存栏量保持小幅增长,从2006年的5040万头增长到2016年的5200万头,增长率为3.17%,此时牛肉产量也得到稳定的增长。在2007年,中国肉牛产业进入调整阶段,牛肉产量增速放缓,2007—2015年,牛肉产量增长速度大大下降,平均每年仅增长10.8万t。虽然近几年中国肉牛存栏量在增加,但是在2017年初,中国能繁殖母牛存栏量直线下降约10%,而肉牛的饲养周期基本要2~3年,所以在未来的几年内,预计中国牛肉产量增长会有所减缓。相对中国牛肉产量缓慢的增长,目前国内牛肉的消费量呈现出快速的增长趋势。1990—2016年,中国牛肉国内消费量从110万t增长至767.0万t,增长了近6倍。2016年中国牛肉消费量达到全球牛肉消费量的13.2%,仅次于美国(19.9%)和欧盟地区(13.4%),目前为世界第三的牛肉消费大国。中国牛肉消费总量大且持续增长,但从人均牛肉消费量来看依然小于世界平均水平。2016年中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为5.60kg,小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32kg,更远远小于巴西和美国的39.25kg和36.24kg[2]。因此,未来中国牛肉的消费量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1.2中国牛肉进出口现状
国内牛肉供给量小于消费量,为了满足牛肉需求量,中国不得不大量进口牛肉。同时在高额利润的诱导下,国际走私牛肉也不断涌入国内,近些年走私牛肉量甚至超过了进口量。2011年以前,中国牛肉进口量较低,且低于出口量,中国牛肉基本上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牛肉进出口主要以鲜冷、鲜冻牛肉为主。2012年,国内牛肉首次出现供不应求现象,随之牛肉进口量增长幅度也迅速提高。2016年国内牛肉供给缺口达到50.0万t(不考虑牛肉进口量)。2011—2016年,牛肉出口量大幅度下降,进口量显著增加,国内牛肉产能明显不足,只能依靠增加进口来填补国内空缺。2016年牛肉进口量达到历史最高点,牛肉进口量高达57.98万t,是2011年进口量的28.85倍,占牛肉消费总量的7.56%,是中国牛肉进口历史上一次标志性的突破,使中国几乎成为牛肉净进口国家,见表2。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后的第二大牛肉进口国。从中国牛肉消费趋势来看,在未来的几年内仍将快速增长,但受养殖成本持续升高、牛胴体重缓慢增加等因素影响,未来牛肉供给增长相对缓慢,牛肉市场供求将进一步失衡,牛肉进口仍然会持续增加[3]。
1.3中国牛肉进口来源国现状
2016年,中国牛肉消费的7.56%都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这些进口牛肉主要来自澳大利亚、乌拉圭、新西兰、加拿大、阿根廷等国家,见图1。2013年以前中国牛肉进口量的一半以上来自澳大利亚,但从2013年起,中国增加了从乌拉圭进口牛肉的数量,目前乌拉圭成为中国牛肉第一大进口国,进口量占27%。新西兰是中国牛肉进口的第三大来源国,牛肉进口量所占比例为15%。虽然国内的牛肉进口量快速增长,但依然无法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又由于政策对进口国的准入限制以及国内牛肉过高的价格,导致了走私牛肉在中国的泛滥。虽然中国不断开放牛肉进口的准入,但是由于牛肉的供给缺口增长过快,为走私牛肉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走私牛肉主要从美国、巴西和印度等国家出发,其中水路经过巴西、印度和美国到达中国港口,陆路经过越南、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入中国大陆边境。目前每年大约有接近200万t的走私牛肉流入我国,严重干扰了国内牛肉市场的秩序。牛肉进口量的剧增对我国肉牛产业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从正面影响来看,牛肉进口量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国外牛肉资源来满足国内牛肉消费需求的不足,缓解国内牛肉供不应求的压力;二是可以利用进口牛肉来调节国内牛肉市场价格,很多进口牛肉价格并不高于国内牛肉价格,而且牛肉品质好,在消费者选择进口牛肉的同时也对国内牛肉价格大幅上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负面影响来看,一方面牛肉进口量大幅上涨给我国牛肉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牛肉质量安全难以保证。
2中国牛肉进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2.1国内牛肉需求量持续增长
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增加是中国牛肉进口量暴增的根本原因。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展开、居民收入的增加及消费结构的改变,居民牛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2006—2016年10年间,牛肉消费量增加了34.94%,而牛肉产量增加了24.33%,牛肉产量增长速度远不如消费量增长得快。牛肉消费量不仅在近几年快速增长,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持续增长,这是居民收入增加及食品结构升级的客观要求。
2.2肉牛存栏量下降,能繁母牛减少
从供给角度来看,中国牛肉供不应求,为满足消费需求不得不大量进口牛肉。2000年全国肉牛存栏12353.2万头,2010年下降到10626.4万头,2015年初下降到10578.0万头,肉牛存栏量的大幅度下降必将导致肉牛生产能力下降,供给不足,有些屠宰企业已经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屠宰量超过1万头的屠宰企业很少。另外,2015年末全国能繁母牛下降到5400.7万头。母牛养殖周期长、成本高、获得收益较慢,且养殖风险巨大,因此有意愿和有能力饲养母牛的养殖户越来越少,牛源严重减少,造成牛肉供给紧缩,给牛肉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
2.3肉牛饲养比较效益降低,养殖户积极性不高
犊牛、架子牛购进成本以及饲料成本一直持续增长,2007—2016年,架子牛平均购进成本翻了一番,2016年已经超过1万元,玉米、豆粕每千克价格上涨60%~65%。在整个饲养周期过程中成本大幅度上升,全国肉牛养殖比较效益下降,2007年中国肉牛产业从快速增长阶段进入调整时期,散养肉牛成本利润率从2007年到2015年下降了约10%,直接造成肉牛养殖户积极性下降而减少肉牛饲养数量,甚至放弃养牛。由于肉牛饲养周期长,部分散养户的退出加剧了牛肉产量的缓慢增长,牛肉供不应求是增加进口的重要原因。2.4进口关税调减,进口牛肉价格降低从中国与新西兰的牛肉进口贸易关系来看,中国是新西兰的主要牛肉出口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减让表中鲜冷、鲜冻牛肉进口税率由2012年的5.3%下调到2013年的4.0%,到2016年变为0。关税的减让决定了牛肉进口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会下降,进口价格下降则意味着进口量将会增加,这也是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牛肉数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3供给侧改革下牛肉进口趋势分析
面对逐渐扩大的牛肉供需缺口,在国家政府政策的扶持拉动以及稳步上升的市场价格下,未来牛肉综合生产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牛肉生产量会稳步增长。按照目前牛肉产量增长趋势分析,预计在2020年牛肉产量将会达到764万t,而到2025年牛肉产量会突破826万t,年平均增长率在1.6%左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中国牛肉消费人群持续扩大,消费量不断增加,呈现出稳步增长趋势。但是受到肉牛饲养周期长、饲养成本高、疫病频发等因素影响,未来10内牛肉的供给仍然会呈现紧缩状态,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受到膳食结构、消费习惯的影响,对牛肉的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趋势[4]。按照目前牛肉需求量增长趋势分析,预计到2020年牛肉消费量将增加到832万t,而到2025年牛肉消费量会达到924万t,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2%。根据对中国牛肉未来供给量与需求量的预测可以看出,到2020年牛肉供需缺口在68万t左右,而到2025年扩大到98万t左右。上述预测说明国内的供给量仍然无法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牛肉产业发展趋势仍然会采用“国内挖掘潜力,国外进口调剂”的战略方针,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调剂余缺,从而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中国牛肉供给市场中,存在供给结构不合理状态,如中高档牛肉供给乏力,普通牛肉供给过剩,在每年进口的牛肉中,约有一半以上的牛肉以进口价格的4~10倍的零售价格填补国内巨大的中高档市场,而剩下的则以低于国内普通牛肉的低廉价格来挤压国内普通牛肉的销售价格,给国内养殖户的销售利益以及整个中国肉牛产业带来一定的威胁。
4供给侧改革下促进中国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虽然增加牛肉进口量是弥补国内需求缺口的必然选择,但是中国牛肉供给不能完全依赖国际市场,发展国内肉牛产业,使中国肉牛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牛肉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4.1鼓励饲养能繁母牛,扩大能繁母牛的饲养规模
母牛是肉牛产业的基础。由于母牛饲养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致使肉牛养殖户饲养母牛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养殖户放弃饲养母牛,基础母牛数量能够决定未来肉牛的产量,因此减少能繁母牛的饲养直接制约着肉牛产业的稳定发展[5]。因此,中央或地方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养殖户饲养母牛,加大对饲养母牛的补贴力度,充分调动肉牛养殖户的积极性,扩大能繁母牛的饲养规模。同时,对补贴的母牛需要建立复查机制,实施母牛登记制度,达到随时可以核查母牛养殖过程,杜绝临时购牛骗取国家政策补贴的现象。
4.2促进肉牛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
牛源紧缺是中国肉牛产量缓慢增长的重要原因。中国肉牛良种少且产肉率不高,单产水平不高直接导致了总体产量的缓慢增长。应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不断培育出产肉量高、品质好的种牛[6]。肉牛良种繁育首先要通过新品种的引进和示范,加强标准化养殖场及粪污无害化处理的建设,充分发挥地域资源、技术和市场优势,优化畜种结构、品种结构和畜群结构,提高基础母畜比例,淘汰品质差、效益低的个体,提高生产性能。
4.3建立现代化的肉牛疫病防治体系,开发新的疫病防治技术
疯牛病、口蹄疫等疾病的蔓延,不仅对消费者的心里造成恐慌,而且使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随着肉牛产业集约化程度的升高,养殖环境趋于恶化,疾病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为了使疫情可防可控,减少损失,应积极探索新的疫病防控技术,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治体系,寻求从源头控制疫病的有效途径,降低肉牛养殖风险,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4.4推动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占位
从牛肉屠宰加工看,美国90%的屠宰加工都集中在2~3个品牌屠宰企业。相对中国,共有2000多家肉牛屠宰加工点,有一定规模屠宰能力的企业全国就有206家,说明行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品牌化生产。牛肉加工企业需要打造牛肉品牌,让牛肉融入人们的饮食生活,从而抢占先机,奠定品牌基础。在牛肉品牌建设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牛肉产品创新和品牌营销。牛肉产品创新需要遵循“方便、营养、美味”的现代化消费趋势,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便熟食、休闲零食的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同时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展不同的牛肉消费方式,使牛肉营销多样化、丰富化。
参考文献:
[1]杨春,王国刚,王明利.基于局部均衡模型的我国牛肉供求变化趋势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18):98-100.
[2]潘力,田露,曹建民,等.世界牛肉消费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2,48(16):20-23.
[3]刘春鹏,肖海峰.中国牛肉供求现状及趋势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4):79-87.
[4]2017年中国牛肉供给量、消费量及行业发展趋势[EB/OL].(2017-12-16)[2017-12-01].
[5]张越杰.2013年中国肉牛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4,50(4):17-20.
[6]杨辉,李翠霞.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演进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05上):41-44.
作者:李英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