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内汽车股比问题的思考范文

国内汽车股比问题的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内汽车股比问题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国内汽车股比问题的思考

《汽车工业研究杂志》2014年第八期

1要警惕以全球化为理由,认为我国汽车产业要放开股比的观点

国家的对外开放从来都是有限度的、有边界的。号称最开放的美国,中国长期只能作为财务投资者投资美国的国债市场,而诸如华为、三一、中海油等企业在美国的直接投资都被以种种理由而限制。有学者根据迈克尔•赫德森的《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指出,“美国用全球的钱收购他国关键产业和资产,但是美国不容许别国用手中积存的美元购买美国的有价值资产,更不用说其关键产业和部门的资产”。再如近来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及负面清单,都是谈判博弈的结果。全球化从来都是强者的全球化,是服从于强国产业布局意图的全球化。分析中国汽车产业股比问题,国际经验非常有借鉴意义。日本汽车产业虽然在1970年出口即超过100万辆,占产量比例超过20%,但是一直以来日本汽车产业对外资进入严格限制,日美贸易摩擦虽然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但是直至1973年,日本汽车产业外资准入才作为日美贸易谈判中重要的谈判筹码而被迫放开。韩国汽车产业1987年出口即达到55万辆,占汽车产量的56%,但是韩国汽车产业对外资的放开却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作为接受IMF的200亿美元紧急救援时所附加的苛刻条件之一,而被迫放开,韩国人把这一天定为“国耻日”。汽车产业作为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产业,其贸易和投资的开放,各国都非常慎重,是对外谈判中最为重要的谈判筹码之一,是没有哪个国家会主动提出要放开的。由此可见,汽车产业的垄断性和全球化程度高,是工业化过程中主导性产业,是各国制造业争夺的制高点之一,轻率讨论汽车股比的放开是不负责、不合时宜的。无论全球化或新自由主义的说辞怎样迷惑人心,其包含的“新殖民主义”都是我们应该提防的。

2要明确我国汽车产业外资政策将影响到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思路

股比问题的讨论其实包含着对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前途的担忧,汽车产业能不能做强,很多人表示悲观,需要我们以更大智慧、更宽视角去理解。观察全球产业布局,美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高端,美国汽车产业是传统制造业,是夕阳产业,汽车城底特律破产,一个苹果手机的利润都比我们部分自主品牌企业一辆汽车的利润还高。日本制造业加速向海外转移,开始处于美国曾经历过的“去工业化”过程。德国和韩国处于制造业的高端,中国则向制造业的中高端转移,而低端制造业向更具成本优势的东南亚等地转移。目前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处于时代的大格局转换时期。

对于汽车股比问题,部分股比放开派的观点是汽车产业一直限制股比,但是自主品牌发展仍然前景堪忧,倒不如放开股比,休克疗法、倒逼机制,说不定能收到意想不到效果。事实上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中后期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但是工业化中后期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从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看,各国汽车产业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日、韩、德的工业化进程顺利完成,也是汽车强国;拉美等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最终沦为拉美模式,其工业化主导产业汽车产业也最终附庸化。既然今天在全球产业的格局变化中,日本的索尼、松下和东芝三大家电企业会衰落,中国的海尔等家电企业能崛起,明天中国的汽车产业就可能在我国的工业化下半程中,实现汽车强国目标的。

要以十八界三中全会的改革思路指导我国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政策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要构建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放宽投资准入方面提出要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我国汽车工业是中国工业化中后期的龙头产业和引领性产业,不仅对工业化成败及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而且也将成为考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未来我国汽车产业投资的对外开放问题,既要成为国际谈判的重要筹码,而且国家也必须有明确的开放路线表,给国内汽车企业以前瞻指引及综合的配套改革方案。考察我国汽车产业,如果在自主品牌竞争力仍然较弱的情况下,放开股比限制,我国本土汽车企业发展的环境将急剧变化,原有的生态平衡将被打破。股比放开后,跨国汽车企业“狼群”突然而至,不是激发我国本土汽车企业活力,而是将把我国本来就竞争力弱的本土汽车企业消灭掉。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迫切需要的不是讨论股比问题,而是限制“狼”的数量,限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快速扩张,而为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争取时间和空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管理,汽车行业属于竞争性行业,国家产业管理部门就可以据此大力约束国家企业去扩张合资企业的产能。汽车产业的改革就如树上的苹果,下面矮的、容易够到的苹果已经被摘走了,下一步需要产业管理部门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导,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去为汽车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创造更好的环境。

作者:胡卫国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