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海上钻井平台码头操纵方法范文

海上钻井平台码头操纵方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海上钻井平台码头操纵方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海上钻井平台码头操纵方法

摘要:海上大型石油钻井平台的维修保养需要进入修船基地进行。为了使大型海上设施拖带航行及靠离泊更安全,保证平台在码头水域靠泊安全操纵,保障附近船舶的通航安全、防止水域污染等,本文将对大型石油钻井平台安全靠离泊码头方案进行重点研究,确保平台、码头及附近水域通航安全。

关键词:大型平台;靠泊;离泊;操纵

引言

随着我国海上石油开采的逐步发展,各种钻井平台等大型海上设施进入维修保养期。大型石油钻井平台的维修保养需要进入修船基地进行。为了使大型海上设施拖带航行及靠离泊更安全,保障平台在码头水域靠泊安全操纵,保障附近船舶的通航安全、防止水域污染等,本文将对大型石油钻井平台安全靠离泊码头方案进行重点研究,研究结论可为拖轮与海上钻井平台的驾引人员、海事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1项目概况及平台拖带方案本文以深圳西部水域为研究水域,进出洲岛修船基地的平台,均由外海经铜鼓水道,再通过赤湾航道的西侧深水航道,进入大铲水道到达修船基地靠泊修船基地的码头。大型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如“南海六号”)拖轮拖带及海巡艇护航示意图如图1所示。“南海212”作为主拖轮负责将大型石油钻井平台从接船点拖至友联码头前沿水域,然后解拖;“蛇港拖8”、“友联38”吊拖平台左右两侧尾部,负责调整平台航向和控制平台速度;“友联6”、“友联27”在平台两侧助航,应急待命;“深拖一”、深圳海事局监督艇在平台前方清道护航,应急待命。

2大型平台靠泊操纵方案

2.1准备工作平台在进入航道前应注意以下几点:(1)进出港航道清爽程度。大型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拖航期间,平台和多艘拖轮之间组成拖航系统,尺寸较大,所以进港时应采取单向通航,平台不可以与其他船舶在航道上会遇,深圳海事局应对拖航路线水域实行交通管制。(2)航道水深情况。确保平台拖航期间对航道水深的要求。深圳西部港区水域受潮汐的影响,确保龙骨以下应有足够的富裕水深。(3)泊位情况。确保泊位前方水域清爽,以及泊位长度及水深满足《规范》的要求。

2.2航速及减速时机和减速方法大型平台在进入泊位前,应适当地降低拖带速度。大型平台顺着航道进入港区,应适时减速。由于大型平台靠拖轮减速,所以应提前进行。因大型平台质量大、惯性大、稳定性差,又受到浅水效应的影响,故平台的航向不易控制;本平台采取拖轮协助降速,则降速时机应当适当把握。拖轮应选择大马力的全回转拖轮,将拖轮带在大船尾的中央导缆孔上,全速向后倒车拖平台达到降速的目的,左右护航拖轮可以傍拖在平台的首部两侧,起到舵的作用,来控制平台的航向。当平台接近泊位时,拖轮必须将平台拖住。如果拖轮没有将平台拖住,应急待命拖轮必须马上启用,将平台停住。大型平台操纵最主要的问题是控速和保向,利用拖轮拖尾降速的方法值得推广。

2.3掌握靠泊速度拖轮顶推平台靠泊时,一定要控制好大船横移的速度,做到顶得动,拖得住。另外大型平台接触码头的速度一般为2~5cm/s,这样才能保证船舶与码头的安全。

2.4大型平台靠泊的操纵方法基于平台尺度较大、操纵特性不易控制、自身无动力的特点结合码头附近水域环境和周边泊位的实际情况,建议平台在靠泊时采用平行靠码头的方法。(1)控制抵泊余速。根据石油钻井平台与拖轮组合的拖航系统自身的操纵特性,以及受风、流共同作用下的漂移量,合理配置拖轮数量进行拖带,同时控制好拖轮的拖带速度。在平台抵达泊位前方水域时应予以适当的减速。由于钻井平台吨位比价大,可能发生意外情况,因此,需要对拖轮的配置予以多配置1~2艘,以备意外情况的发生。钻井平台速度控制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钻井平台抵泊速度应尽量控制到维持舵效的速度。这样有利于观察平台动向以及能够及时有效地校正平台的运动,争取正确而有效的决策时间,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主拖轮“南海212”将平台拖至制动水域,利用拖轮制动平台,采用尾拖制动的方式,带缆位置可选于平台的船尾两侧(制动拖轮可选“友联38”、“蛇港拖8”),由全回转拖轮的船头出缆。拖轮放缆长度应该超过被拖船拖缆出口至水面高度的4倍以上。即使被拖船拖缆出口至水面高度很低,拖缆也不应少于45m,实用上一般为2倍的拖轮船长。建议主拖轮“南海212”将平台拖至制动水域前应控制好平台的余速,以便于平台的制动,防止海损事故发生。此外,在平台的制动过程中,将“友联27”、“友联6”分别傍靠在平台的右首和左首侧,拖轮既可以作为动力船也可以起到一定舵的作用,便于平台制动和控制平台首向。(2)当平台到达泊位前沿时,将平台停住,解掉主拖轮“南海212”缆绳并迅速转变拖带方式,将“友联6”和“蛇港拖8”分别带于平台靠近码头侧的首部和尾部,“友联38”、“蛇港拖8”分别系缆于平台靠码头外侧的首部和尾部。“友联6”、“友联38”、“友联27”呈“漏斗型”布置,利用拖轮的拖拉力和顶推力将平台缓速平行地向泊位靠拢。这种“漏斗型”布置方法可以起到稳定平台、控制平台前冲后缩,保证平台能够平行进靠码头的作用。(3)“深拖一”应急待命,以备有意外情况发生。(4)当平台距离码头的横距适当时,迅速解掉“友联6”、“蛇港拖8”的拖缆,并同时抛出首尾倒缆和前首缆,将之系泊于码头的带缆桩上。(5)前后倒缆和首缆系好后,利用绞缆机缓慢绞动缆绳,使缆绳带力,防止平台前冲后缩,并减小所受的风、流、浪等外力的作用,同时利用“友联38”、“友联27”缓慢地顶推平台。(6)利用缆绳的拉力和拖轮的顶推力将平台平行靠在码头上,并将所有缆绳带好并挽牢。平台靠泊示意图如图2~图6所示:

3大型平台离泊操纵方案

3.1准备工作(1)钻井平台及拖轮组成的拖航系统需要制定周密的离泊方案。离泊方案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潮汐、气象水文、泊位附近水域环境、平台载况,根据钻井平台与拖轮组成的拖航系统自身的实际操纵性能,正确选择离泊时机及离泊方案,并且在离泊开航前布置好相关人员事宜。(2)当所有拖轮按照事先预定方案准备就绪后再进行单绑。使用倒缆离首或离尾时必须保证其强度。里档锚不应与码头的护木齐平,突出的部位或触岸部位都应该垫好碰垫。等到水面清爽后再实施离泊操纵。(3)离泊前的会议上,确定离泊指挥小组,由离泊指挥小组统一指挥平台离泊。在离泊前可采用疏导堵截相结合方式,保证平台离泊的水域范围内没有任何船只靠近。

3.2离码头注意事项(1)采取平台首离、尾离或平行离泊,需要依据平台靠泊码头前方水域的水流情况以及风向情况进行统筹考虑确定;如果钻井平台需要进行掉头离港则需要在码头前沿附近的回旋水域完成掉头作业。(2)当平台离泊单绑时,尤其需要注意平台倒缆的受力情况。当横风较大以及码头前方水域流速比较急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对其作必要的加强措施。平台在离泊期间不宜采取溜缆等措施,在摆首或摆尾离泊时,建议应借助多艘拖轮协助平台离港。(3)使用拖轮的功率以及拖轮数量配置,应根据平台的吨位、受风情况、流速以及平台拖航速度综合考虑,根据规范计算出拖带平台所需拖轮马力以及拖轮配置,同时应研究平台的最佳拖带方案、就位点、起拖与停拖时机等。(4)平台及拖轮的驾引人员应充分估计离泊水域通航环境,适时抑制风、流等不利工况条件导致的前冲后缩和不利的偏转。(5)当码头前方水域通航条件恶劣时,为了确保平台离港期间的安全,应提前备好足够的锚。根据船舶驾驶经验,应果断决定等待流变缓时再行离泊。

3.3本平台采用平行拖首尾离码头根据平台的实际尺度和码头附近水域环境和周边泊位的实际情况,建议本平台在离泊时采用平行离法。(1)离泊单绑,留首缆、前后倒缆各一,防止平台前冲或后缩。拖缆带好并带力之后(“友联38”、“友联27”负责拖带平台外舷侧的首尾,“友联6”和“蛇港拖8”分别系于平台内舷侧的首部和尾部),解去首缆,同时松前后倒缆。(2)当平台平行离开码头一定距离后,迅速解掉前后倒缆,由“友联38”、“友联27”平行施力,将平台平行拉离码头。“友联38”、“友联27”用来协助控制平台向港池水域的离泊速度、克服风流影响和调整平台的离泊角度。(3)“深拖一”应急待命,以备有意外情况发生。(4)拖轮将平台拖至预定位置,稳住平台首向后,即可解掉拖缆。此时,平台可按预定的方案迅速编队,进入拖带作业环节。

4应急预案的组织

4.1应急机构友联船厂及洲岛修船基地所处水域水上救助属深圳海事局组织和指挥,深圳海上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机构见图11。进出友联船厂及洲岛修船基地的大型平台应按海事主管机关的要求和规定进行应急部署,建立相应的应急机构,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救援队、应急预备队、应急机务队。其机构设施和工作流程如图12。

4.2应急预案拖轮船队应根据拖轮公司所制定的一系列应急事故的处置预案进行演习,船员应做到熟悉应急处置程序,处置方案。通过预案的模拟演习增强船员对可能发生事故后的处置意识,让船员进一步了解并掌握突发事故的处理流程,以及提升船员们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的协调配合能力。应急预案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1)船体偏航应急处置预案;(2)碰撞事故应急处置预案;(3)船体搁浅事故应急处置预案;(4)拖轮断缆事故应急处置预案;(5)主拖轮故障应急处置预案;5总结本文主要对大型平台靠离泊操纵方案进行系统规划,提出在靠离泊期间的相应注意事项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最后研究建立一系列的应急预案,为大型平台进坞需要靠离泊期间可能遇到的险情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而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降低大型平台靠离泊期间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言通.渤海湾冰区钻井平台拖航安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15.

[2]战世勋.船舶与钻井平台安全通航距离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16.

[3]王群朋.复杂海上工程施工期的通航安全动态风险评价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4.

作者:王千 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