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层民警武器使用障碍成因范文

基层民警武器使用障碍成因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基层民警武器使用障碍成因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基层民警武器使用障碍成因

《轻兵器》2018年第5期

新时代具有新要求,建设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是当今政法工作的重任。公正优质、规范高效是新时代执法方向。武器作为最高执法武力手段,将是反恐防暴、维护良好治安秩序、确保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基层民警“不愿配枪、不敢用枪、不善用枪”的现象还很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武器使用上存在意识与技能障碍。提升武器使用能力、解决武器使用中的相关障碍问题,将是新时代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重任。

一、武器使用障碍诠释

“障碍”意为阻挡前进的东西,使不能顺利通过,也可以理解为不容易超越,行动或思维受阻。“武器使用”是警察的法定特权,是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根据警情需要持枪戒备、出枪警示、鸣枪警告、开枪射击的行为过程,是警察执法权限中最严厉的强制手段。“武器使用障碍”是指在武器使用过程中由于心理、意识、技能和环境因素导致的枪支使用意识不畅和行为受阻。从昆明“3•01”暴恐事件发生后,国内武器使用在大环境上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基层民警武器使用能力和意识有了很大改观。但是,通过基础调研和对近年相关案例分析,笔者发现,基层民警仍存在诸多武器使用问题,究其本质原因主要是部分民警在武器使用上存在意识与技能的障碍。为提升执法公信力和促进新时代高水平社会治安环境的创建,加强规范用枪,促进基层武器使用最优化,进行相关研究工作还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二、当前基层民警武器使用障碍现状分析

(一)枪支使用不规范由于“佩带使用枪支”规范操作和“枪支安全操作”意识淡薄,部分民警仍然存在不愿配枪、出警不佩枪、下班不交枪、实施徒手制服时持枪控制嫌疑人、枪口乱指向、食指动作不规范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安全隐患大,而且该用枪时用不上,不该用枪时却误伤了民众。例如,2015年,某地一女民警在持枪控制一嫌疑人(警方线人)时,由于枪支上膛且食指放在扳机上,结果受旁边枪声影响而受惊,导致枪支击发,将“所控线人”击中身亡;2016年9月14日晚7时,某地一携枪便衣民警在下班途中因驾车剐蹭与群众发生冲突,在对方多次挑衅下,因情绪失控而掏枪射击,结果导致1人死亡、1人重伤。

(二)用枪主动性不强部分民警由于对法律法规条款理解不深,对用枪条件、时机把握不准,对依法使用武器吃不透,加上对枪支的性能掌握不够,技能不熟、出警不带枪、处警不用枪的情况还较为严重,这不仅制止不了暴力行为,甚至还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导致民警的执法威信受到严重挑战。例如,2018年2月20日晚19时,某地一男子当街持菜刀追砍一女子,处置民警由于未按规范佩枪巡逻加上装备有限,未能及时、有效制止暴力行为,导致一男一女被砍倒在地。

(三)心理应对能力薄弱由于训练和实战缺乏,导致有的民警心理承受能力差和现场调控能力弱,实战时心理过度紧张、意识失控、动作慌乱盲目,不能有效把握射击的精准性和动作的协调性,易延误战机和导致事态扩大。例如,2014年5月30日,某地发生一起醉汉持刀滋事事件,民警到现场处置时遭暴徒持刀追砍,该民警被迫掏枪射击,在近2米的距离内,该民警共开5枪都未击中暴徒,第6枪在近0.5米的贴身距离才将暴徒击毙。事件平息后,该民警坦言当时由于情况紧急,心里紧张,导致枪支失控,影响了准确度。

(四)枪支控制力不够由于训练时间、方法、场地器材及自身感悟等原因,部分基层民警对枪支操作和控制的能力还较弱,表现为持枪动作不规范、枪口指向不严谨、持枪时身体变换随意、用枪时机盲目,导致随意出枪、糊乱开枪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例如,2016年,某地在处置一起人为堵塞交通事件时,多名警察在警告无果的情况下竟然向赤手空拳、无暴力威胁的精神病患者开枪;2015年7月20日,某地警察在处理一起非法募捐活动时,竟然拔枪指向闹事者的头。

(五)现场处置能力不足由于缺乏综合训练和实战经验积累,部分民警实战应对能力弱,对紧张激烈、瞬间万变的实战现场明显力不从心,在执法时极易陷入被动。例如,2015年某日傍晚,民警赶赴某商贸中心处置持械斗殴事件,在语言警告无效的情况下鸣枪警告,结果遭到斗殴双方追砍,该民警5发子弹打完也未能控制现场,导致其不仅被砍成重伤,枪支也弄丢,后来动用了大量警力才找到;2016年11月22日,某地民警在处置一起农民堵路事件中,由于受到围攻,该民警出枪并鸣枪,但部分堵路群众仍未停止围攻,一直追逐民警,现场失控,导致执法被动。

三、武器使用障碍的具体特征及成因分析

个体内因与环境外因促成了武器使用障碍,具有个性与共性的双重属性。

(一)性能障碍“性能障碍”主要是指在用枪过程中因对枪支构件性能不了解而表现出的用枪消极与行动受阻。由于民警枪支使用少,对枪支的射击原理、配件构成、维护保养、故障排除等技能掌握得不够,导致在用枪时缺乏信心或动作迟钝、行为被动。

(二)技能障碍“技能障碍”主要是指在武器使用过程中因为技能的不熟练、不到位、不规范而导致的用枪动作迟钝、方向不明和思想犹豫。这种状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训练体制不全、训练目标不明确、自我训练积极性不高、专项训练缺乏、训练设施有限、训练时方法不科学和实弹射击机会少造成的。

(三)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阻碍武器使用的主要因素。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部分民警在思想上缺乏用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维误区、心理素质薄弱、执法环境不适、对社会舆论惊恐、执法经验缺乏等都会成为民警用枪意识被动的原因。

(四)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由于心理焦虑、恐惧、亢奋等情绪因素阻碍了武器使用行为的正常实施。心理过度紧张和严重不适会导致用枪判断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丧失。动作迟钝、手足无措、行为失控、盲目击发等就是具体表现,这主要是心理承受能力弱和现场自我调控能力不足所致。

(五)法律认知障碍“法律认知障碍”是因为民警对武器使用法律依据理解不深而导致的用枪意识和行为受阻。我国武器使用法律依据较为笼统,难以精准理解和把控,加上个体理解分析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部分民警对依法用枪行为、程序、时机界定不清、把控不准,自由裁量能力缺乏。

(六)现场处置障碍“现场处置障碍”是指民警难以根据临战警情的复杂性、可变性和激烈性进行灵活有效的现场处置。由于经验、心理、技能、战术及协同等方面能力的不足,有的民警未能根据警情的变化和险情的实际需要综合应用技战术对现场进行有效把控,导致束手无策,让险情上升、冲突加剧、伤亡增大。

四、克服武器使用障碍的现实必要性

(一)提升用枪能力,促进武器使用技战术发展在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构建理想的训练机制。通过自我训练、岗位轮训、专项培训、以考带训等形式,对基层民警武器使用的相关障碍问题进行有效梳理和彻底根除,促进基层民警用枪技战术发展,真正实现人人都懂枪、个个都会用枪、全警都能用好枪的新常态。

(二)增强用枪热情,构建武器使用新环境促进民警对法律法规的精准理解,排除思想困惑,化解心理矛盾,很好地把握自由裁量权,增强民警用枪信心和热情,有效构建基层民警“愿用枪、敢用枪、善用枪”的执法新态势,真正实现“大胆用枪、规范用枪、有效用枪”的新格局。

(三)促进用枪规范,实现武器使用最优化加强基层民警规范用枪的安全意识,在优化训练机制、突出训练实效的前提下积累更多实战经验,提高临战能力,通过意识、技能、战术、心理的提高促进武器使用的最优化。

(四)强化执法威信,构建高水平的治安环境让基层民警熟悉用枪,敢于“亮剑”,从而精准有效地打击暴力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加大对暴力犯罪的威慑力和处置能力,确保高水平的社会治安环境构建,促进当代特色经济的持续发展。

五、克服武器使用障碍的主要内容及特殊训练方法

武器使用属特殊的操作性技能,它不仅需要技能与战术的合理结合,更要心智、心理与技战术的融汇贯通,采用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常态训练是解决相关障碍的理想途径。

(一)克服武器使用障碍的主要内容武器使用主要包含基础技能、战术应用和综合实战三大主体内容。“基础技能”是枪支常规使用方法和一般使用技能的总称,包括枪支性能结构、检查排障、维护保养以及持枪戒备、据枪指向、瞄准击发、上膛退弹、保险联动、推进移动、掩体利用等;“战术应用”是用枪技战术在具体实战场景中的灵活应用,如快掏枪射击、移动射击、防卫射击、掩护射击、近距离射击、抗干扰射击等;“综合实战”是根据处置现场警情的实际需要,将各种应用射击能力进行有效结合与临战应对。

(二)解决武器使用障碍的特殊训练方法武器使用要严格按照分化、泛化、自动化的技能掌握过程,采取辅助训练、一般训练、专项训练的有机结合,有效促进技战术的全面发展。1.辅助训练。“辅助训练”是通过一些间接而专业的训练方法促进身体机能对武器使用的适应,如“信号练习”提高反应能力,“平衡练习”提高身体自控能力,“视觉练习”提高观察能力,“本体感觉练习”提高动作规范性等。2.一般训练。“一般训练”是通过常规前沿的训练方法促进武器使用技能形成。一般训练遵循从意念→操作、分解→完整、简单→复杂、静态→动态、熟练→实战的进程,通过持续、重复、变换的训练方法加以巩固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肌肉记忆和动力定型,如近距离快掏枪射击,民警应先在大脑思考动作过程和实战场景,再徒手感悟身体移动与动作运行路线,然后利用枪模或空枪重复训练,以加强熟练性和规范性,再采用真枪进行完整的静态或动态加强,最后以实弹射击固化、提升动作。3.专项训练。“专项训练”是根据武器使用专项能力的提高进行的针对性训练。专项训练主要以训练控制能力和操作能力为导向,既有具体技术动作的单一性,又有技战术的系统综合性,全面提高武器使用的技战术应用能力,如“超负荷训练”提高对处置现场的适应,“超压力训练”提高心理的适应,“场景模拟训练”提高现场处置能力等。

六、克服武器使用障碍的实训途径建议

(一)强化规范用枪与法律熟知是前提安全、规范、依法用枪是武器使用的前提。在严格规范佩枪的前提下,把“入眼、入身、入心”的训练工作落到实处。将相关规定、规范和法律条款制成手册随身携带或“上墙”;通过场景模拟、案例重演、压力对抗等训练方法,针对相关法律依据进行专项训练;针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重复训练。让安全、规范、依法用枪时刻呈现于眼,不断扎根于身,永远通透于心,彻底解决武器使用意识上的问题。

(二)掌握全面的基础技能是根本基础技能是枪支灵活应用的保证。没有全面、系统的基础技能作支撑,枪支的战术应用能力将受到制约。掌握前沿、实效的枪支基础技能对提高武器使用实战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细化训练步骤、强化训练质量、优化训练途径、深化训练内容来掌握全面的基础技能。民警要善于借助本体感觉训练加强身体空间感和动作规范性,凭借视觉训练提高观察力和判断力,依靠延伸训练提高技能动作的应用能力。精度射击、组装拆卸、据枪动作、枪口指向、食指动作、戒备姿势、语言控制、移动方法、掩体利用等都是重要的基础技能,民警都要熟练掌握。

(三)提升心理适应是保障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规范高效、依法准确使用武器的保障。加强心理自控与调节能力是心理训练的目标。以辅助训练对个人心理潜能进行挖掘,借助一般训练对心理素质进行提高,依靠专项训练对自我现场调控能力进行加强。心理拓展、越障攀爬、散打实战、短跑起跑、注意集中、适应枪声等都是提高心理素质的最佳辅助训练方法,场景对抗、影像模拟、彩弹对抗、信任射击等是提高心理素质的有效专项训练方法,现场调控是现场自我进行心理调节的一种方法,是获取稳定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具体有认知法、放松法、暗示法、表象法。另外,对民警用枪后心理调适干预是民警心理健康发展的保障,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形成规范机制。

(四)提升应用能力是核心民警能够根据实战需要灵活运用技能是克服武器使用障碍的关键环节。应用射击是把握实战主动、确保自身安全和及时排除危险的主要技能,更是解决武器使用障碍的有效途径。

1.快速射击。“快速射击”是指快速完成掏枪上膛,瞄准击发的用枪过程。快速射击是近距离射击的主要方式,也是实现快速控制、以快打慢的有效方法。快速射击包括快速掏枪、迅速上膛、快速据枪、概略瞄准、准确击发等几个技术环节,包括有快掏枪近距离射击、快掏枪倒地射击、击打快掏枪射击、移动快掏枪射击、躲闪快掏枪射击、进入掩体快掏枪射击、排除干扰快掏枪射击等形式。在实训中,民警可以借助短跑、快速绕臂、快速冲拳、手指专项活动等辅助练习来提高手臂快掏枪速度,同时要针对相关主体技术环节以及打开枪套、打开保险、扣压扳机等细节动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全面提高快速射击能力。

2.移动射击。“移动射击”是在进行身体移动、距离调整和体态变化的同时进行射击的方法。身体移动方法有高姿、低姿、卧姿和滚翻,脚下有前进、后退、横向、弧线等移动方向,射击形式有退步射击、躲闪射击、抵进射击、侧身单手射击、转身射击、短停顿射击等。移动射击是一种常用、较难把控的射击形式,对手上的控枪能力,脚下快速稳定、灵活机动的移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都较高。在训练时,要先加强快速、稳定、灵活、机动的脚下移动能力,然后过渡到移动与用枪的配合,再进行场景对抗较为理想。

3.掩护(配合)射击。“掩护射击”是实现相互保护、协同配合的射击方法。掩护射击的核心是行动统一、配合默契,一般是两名警力以上来完成的战术射击方法。根据实战需要,掩护(配合)射击有肢体掩护、火力掩护、救护掩护、掩体掩护等形式。“肢体掩护”是通过击打、撞击、分割等身体动作为战友获得射击空间的战术方法,“火力掩护”是以危险点为目标有效散开形成多点火力压制的战术方法,“救护掩护”是依靠火力掩护受伤战友撤离或救护受伤战友的战术方法,“掩体掩护”是战友间依靠自然环境、障碍物体和盾牌等掩体进行相互协同的射击方法。保护同伴射击、肩扛同伴或物体进行射击、推开人群进行射击、闪开同时寻找掩体射击等都是有效的训练方法。

4.防卫射击。“防卫射击”是以徒手技能进行有效防卫后快速出枪射击的方法。防卫射击主要有击打射击、躲闪射击、倒地射击等。“击打射击”是指遇到突然的近距离攻击时,以快速的推掌、肘击、腿蹬等反击动作,在控制安全距离的同时出枪射击的方法,“躲闪射击”是通过灵活快速的身体移动,在回避攻击的同时迅速掏枪射击的方法,“倒地射击”是为回避突然攻击而在倒地的同时掏枪射击的方法。防卫射击要以熟练的徒手技能为支撑,要善于借助护具、靶位等器材设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使用枪支与徒手技能熟练结合,提高枪支应用能力。

5.抗干扰射击。“抗干扰射击”是指调节身心和排除外界干扰后进行射击的方法。抗干扰射击有身心调节、语言指令、肢体动作、摆脱纠缠等射击形式。“身心调节抗干扰射击”是指通过注意力和身体稳定性调整后进行的射击方式,“语言指令抗干扰射击”是通过语言告知现场无关人员闪开、蹲或趴下而获取射击空间的方法,“肢体动作抗干扰射击”是通过推、拉、扒、撞等肢体动作排除干扰人群,以实现对目标主体的有效射击的方法,“摆脱纠缠抗干扰射击”是在遇到执法对象同伙、家属的阻扰抓扯,自身利用弱手推、身体撞和身体快速移动等方式摆脱干扰后实施射击的方法。民警在训练时可设置鞭炮、叫喊、拍打、抓扯、推攘、穿梭的人群等各种干扰源进行训练。

6.多目标射击。“多目标射击”是在紧急情况下对多个目标或同一个目标不同部位的选择射击。对多个危险目标的选择射击是根据目标危险程度来决定选择射击。单个目标有变化大、移动快的特点,应首选手臂、大腿等非致命、容易击中、能解除危险或制停的部位进行射击。当然,在采取瞬间击毙战术时,头部、心脏将成为首选目标。多目标射击的训练方法包括固定靶位选择射击、识图像选择射击、口令分辨选择射击、动静结合选择射击、快慢结合选择射击、隐显靶位选择射击、激光模拟系统等。

7.利用环境射击。利用现场环境进行有效射击也是善用枪的主要表现。电杆、石墩、墙体、树木、沙堆、车轮钢圈、发动机等都是可用掩体。训练时要针对观察判断、环境识别、位置选择、接近路线、交替推进等技战术进行训练,特别要注重安全隐蔽、有效控制、准确射击和相互掩护等环节,通过分段完整、场景实战、压力对抗等手段加以巩固提高。除上述几种射击方式外,还有持盾(手电)射击,突入射击,综合射击,体能、技能、战术一体化射击等都是很具代表性的应用射击方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五)加强实弹射击是保证实弹射击是全面提高民警临战适应能力,克服武器使用障碍最直接的方法。民警应先以精度射击建立枪感和掌握射击技巧,在通过空枪或训练枪巩固和提高动作熟练性后,再根据应用射击的方法进行各种动态射击,全方位提高射击水平和控枪能力。快速排障、快速换弹夹、左右手互换射击及与各种战术结合进行的实弹射击训练都是很好的训练方法。基层实弹射击训练要形成常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和固化民警的射击能力。

(六)增强临战处置能力是升华根据临战需要有效发挥技战术的综合实战能力、对险情进行灵活有效处置是武器使用的最高境界。场景模拟训练,影像模拟训练,标记弹、BB弹、激光系统的对抗训练是常用的训练模式。“场景模拟训练”是根据常用的武器使用实战场景为内容组织的针对性训练,该训练方式是讲究实战性、力求真实性、提倡压力性、突出综合性的理想训练方式,主要有语言场景、沙盘场景、实战场景等方法。“影像模拟训练”是以提高依法使用武器能力为主的仿真训练,该训练方式主要依靠不同的影像案情场景,是针对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自信心的加强训练。“标记弹、BB弹、激光系统的对抗训练”是理想的真人对抗训练模式,该方式是强化安全用枪意识、提高执法规范、加强警力协同、提升临战心理素质、积累实战经验的有效方法。

总之,武器使用障碍目前仍然是基层部分民警较为突出的问题,为有效促进我国民警武器使用的常态化、规范化和优质化发展,满足新时代高水平社会治安环境的创建需要,全面提高执法公信力,应进行科学、系统、实效的常态训练,从而解决基层民警武器使用中的障碍问题。

作者: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