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古地理环境对童子岩组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能源与环境杂志》2014年第三期
1地质特征简述
1.1童子岩组第3段地层表
1.2童子岩组含煤地层特征简述煤系地层属于童子岩组第3段,具体特征见表2。
1.2.1第3亚段(P1t3-3)厚约170m上部以浅灰色中至厚层状粉砂岩为主,普遍含菱铁质鲕粒,不含煤。厚度常受翠屏山组底部沙砾岩冲刷而不稳定,厚20~60m。下部岩性以深灰色、灰色粉砂岩、砂岩为主,其次有泥岩,砂质泥岩及根土岩,具水平层理,含煤20层,编号1~15。其中3、7、10为不稳定型局部可采煤层,其余各煤层仅见可采点。煤层顶板除10煤层为砂岩外,一般都是粉砂岩或砂质泥岩,含丰富的单网羊齿、栉羊齿、束羊齿、鳞木、东北裂鞘叶等植物化石。底板根土岩普遍发育,间接底板多为细砂岩。
1.2.2第2亚段(P1t3-2)厚145m岩性以灰-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粗、细粉砂岩为主,夹细砂岩。含煤17~19层,编号16~25。其中22为不稳定型局部可采煤层,18、23、24等煤层有较多的可采点。本亚段小旋回清楚。21煤层以上动植物化石交替出现,其中动物化石以泻湖相的蛇形贝及瓣鳃类化石,植物化石少见,特征明显。本亚段俗称“海豆芽段”常见的主要化石有裂齿蛤、蛇形贝、泾县矮小战贝、齿状沟盖贝、中朝契叶、螺等,属种繁多,数量丰富。标志层Ⅲ2包括24煤层底板及25煤层顶底板,厚20m左右。上部为一套厚4m左右的灰、浅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夹煤线,砂岩局部变为钙质砂岩;中部为一套厚15m左右含丰富的海相动物化石的砂质泥岩,夹2~3层薄层细砂岩;下部为1~4m厚的砂岩;底部为钙质砂岩,含动物化石。Ⅲ2标志层,与龙永煤田通行的划分位置是一致的。本标志层中、上部的砂质泥岩及钙质砂岩,实际上就是龙永煤田龙潭、长塔、苏邦等井田23号煤层顶板。底部钙质砂岩也是区域上Ⅲ2底部的钙质砂岩。砂质泥岩中动物化石以黄氏新轮皱贝最丰富,线纹长身贝、齿状钩盖贝也很多,尤其出现有中华群山贝、刺围?贝等大个提腕足类,很具特征。因此,本井田的划分只是煤层编号的不同,地层层位实际上是相同的。
1.2.3第1亚段(P1t3-1)厚101m上部以深灰色、青灰色中厚层状细粉砂岩、泥岩为主,夹1~3层煤线,富含海相动物化石;下部是海陆交替相地层,岩性以浅灰、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粗粉砂岩为主,含煤9层,其中28煤层为不稳定型可采煤层,29煤层见少量可采点。主要化石有泾县矮小戟贝、线纹长身贝、海扇及单网羊齿等。标志层Ⅲ1包括30煤层及其顶底板,厚约30m。岩性以中厚层状细砂层为主,1~2cm厚的沉积韵律发育,层面密布白云母片。顶部和底部为钙质砂岩时,含丰富的海百合茎、海扇、珊瑚及三叶虫尾部等化石。下与童子岩组2段整合接触。
1.3火成岩特征井田内火成岩比较发育,呈岩墙、岩脉产出。岩性主要有蚀变辉绿岩和蚀变石英斑岩。宽度不大,对煤层有一定破坏,但对煤质影响较小。
1.4煤层特征(1)3煤层。①顶板:深灰色中厚层状细粉砂岩,含泥质、黄铁矿结核较多,水平层理发育。构造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机械强度低、易冒落、难支护。②底板:直接底板为细粉砂岩,根茎化石量多、层厚。间接底板为石英砂岩,厚3~8m,其中夹4号煤。岩石致密坚硬,节理发育。③3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1~4层,多为泥岩,灰分高,煤质差。煤岩成分以亮煤和半亮煤为主,粉煤。最小厚度为0,最大厚度2.44m,平均厚度0.85m。下距7号煤层平均45m,上距翠屏山组底部砾岩约52m。3号煤层可采性综合指数为0.56,厚度变异系数为75.9%,煤层稳定性属极不稳定型。(2)7号煤层。①顶板:深灰色中厚层状细粉砂岩,具水平层理,含植物化石较多。受构造挤压,岩性破碎,稳固性较差。底板:深灰色细粉砂岩,近煤层处根茎化石非常丰富,且厚。间接底板为细粉砂岩。7号与8号煤层较近,且常伴生,之下有一套8~15m厚的石英砂岩夹薄层粉砂岩及9号煤层,可作识别7号煤层之辅助标志。②7煤层:结构简单到较较复杂,含夹矸0-3层。如在二采区550-7#S,500-7#N煤巷及550-500-7#切眼及15、41、45号钻孔中,多处见有夹矸,其厚度有时甚至大于煤层分层厚度。煤层受构造挤压,厚度变化大,围岩常见穿刺现象。煤岩组分以光亮煤、暗煤为主。最小厚度0.13m,最大厚度4.28m,平均0.89m。下距10号煤层平均约21m。7号煤层可采性综合指数为0.59,煤层层厚变异系数为116%,属极不稳定型煤层。密集的钻孔仍控制不了其真实的稳定性,开采效益差。(3)10煤层。①顶板:深灰细粉砂岩,厚1~5m,水平层理,含植物碎片,有时顶板变薄,使7煤层间接底板的厚层细砂岩紧覆于10煤层之上。顶板较完整,稳固性较好,机械强度优于3、7煤层。底板:深灰色块状细粉砂岩,含植物根茎化石,岩石较完整。②10煤层:结构中等至复杂,一般见1层夹矸,偶见数层。煤岩成分以暗煤为主,粉煤,较松散。见煤之最小厚度0.16m,最大厚度2.50m,平均厚0.73m。10号煤煤层厚度受沉积作用和后期构造影响,变化大。煤层可采性综合指数为0.59,煤层厚度变异系数为70%,属极不稳定型煤层。(4)22煤层。①顶板:深灰色、中厚层状砂质泥岩或细粉砂岩,具清晰的水平层理。岩石较完整,直接顶板中含植物化石,间接顶板泥岩中含丰富的以泾县矮小战贝为主的立体化石,呈贝壳路面状,特征明显。底板:岩性变化较大,有细粉砂岩、粗粉砂岩及细砂岩,分选性差,含植物化石,其间接底板可见不完整的植物碎片化石,有时有见舌形贝及线纹华夏贝。下距Ⅲ2标志层平均厚50~55m。②22煤层:结构较简单,局部有夹矸1~3层,以暗煤为主,为颗粒状松散粉煤。最小厚度为0.33m,最大厚度为3.44m,平均厚1.07m。煤层可采性综合指数为0.56,煤层变异系数为52%,属不稳定-极不稳定型。(5)28煤层。①顶板:灰黑色厚层状粉砂岩、泥岩,厚15m,含较丰富的植物化石,水平纹理。间接顶板韵律层理发育,岩石较完整。底板:厚层状石英细砂岩,硅质胶结,坚硬,厚5~8m。直接底板尚有0.10m之根土岩的伪底。上距13m左右的27煤层顶板含丰富的单网羊齿,栉羊齿化石;下距18m左右的29号煤层,其顶板含瓣鳃类化石,都很特征,是标定28号煤层良好的辅助标志。下距Ⅲ1标志层50m。②28煤层:灰黑色,金刚光泽,贝壳状断口,煤岩组分以光亮煤,暗煤为主。最小厚度0.10m,最大厚度2.99m,平均厚度0.75m。简单至中等复杂结构,含夹矸1-2层。煤层可采性指数0.36,变异系数79.7%,属极不稳定型煤层。
1.5煤质特征各煤层属特低硫、中灰,中高发热量2号无烟煤。发热量一般接近22.9MJ/kg,平均灰分20%,含硫量低于1%(10号、22号略高于1%),磷低于0.01%,有害杂质低,适合作民用和动力用煤,也可作水泥、制氨、气化等用煤。
1.6其他伴生有益矿产本矿区翠屏山组中的铝土岩层,勘探中采了10个样品。化验结果是Al2O3含量为34.97%,符合硬质粘土指标,但Fe2O3含量为8.93%,含量过高,且不易分选,仍属非矿岩石。除此之外,本矿区未发现其它伴生的有益矿产。
2童子岩组晚期古地理对煤系沉积的影响
2.1对童子岩组第3段地层厚度的影响童子岩组第3段地层变化规律明显,3段中、下亚段地层东部小于230m,西北部小于270m,厚度较大的苏邦-凤册岐-坑柄-培丰等矿区基本与煤盆之轴线一致,沉积厚度中心位于南部培丰一带。海水较浅的谢家邦、塔后、王庄等矿区厚度偏小,王庄214m,塔后是265m。3段上亚段地层厚度小于170m的位于江山、苏邦以北,并于小岭顶、谢家邦、北山等附近通过,往煤盆内地厚度增大,虎坑山厚度237m,培丰236m(如图1)。
2.2岩性、岩相、古生物有规律的组合和递变童子岩组第3段地层岩性、岩相、古生物受古地理环境的制约,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上表现了一定规律性。
2.2.1空间上的影响龙永煤田东部、东南部砂岩、砂质泥岩含量较少。层理复杂,动物化石稀少,岩相带较远离混合相区,尤其东部此特征更为突出,显示了陆源区方向。往煤田内,特别是南部,砂岩、砂质泥岩逐渐减少,泥岩增多。以水平层理为主,富含浅海相动物化石,其岩相带显示了海水较深的混合相区。说明煤盆复水程度不一,基底凹凸不平。自下而上,岩相总的变化趋势是浅海相→滨海相→淡化的海湾泻湖相→近海湖泊相,清楚地表明了整个二叠系童子岩组第3段是一个大的海退过程(如图2)。
2.2.2时间上影响童子岩组第3段,砂岩、砂质泥岩含量增加,泥岩含量减少。3段下亚段砂岩一般是石英细砂岩为主。往上出现长石石英砂岩,砂岩分选性和磨园度降低,粒度变粗,上亚段出现了中细粒、中粗粒含砾砂岩。层理趋于复杂。上述变化说明,龙永煤田内整个童子岩组沉积环境由海致陆不断迁移,古地理及古生物不断陆相化,而翠屏山组底砾岩的出现,开始了纯陆相的河流沉积。
3结论
童子岩组晚期古地理对煤系沉积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1)童子岩组第3段地层变化规律明显,3段中、下亚段地层厚度东部小于西北部,南部的地层厚度大于北部的厚沉积厚度,盆地沉积厚度中心位于南部培丰一带。(2)空间上的影响是:煤田东部、东南部砂岩、砂质泥岩含量较少。层理复杂,动物化石稀少,岩相带较远离混合相区,尤其东部此特征更为突出,显示了陆源区方向。往煤田内,特别是南部,砂岩、砂质泥岩逐渐减少,泥岩增多。自下而上,岩相总的变化趋势是浅海相→滨海相→淡化的海湾泻湖相→近海湖泊相,清楚地表明了整个二叠系童子岩组第3段是一个大的海退过程。(3)时间上影响:童子岩组第3段,砂岩、砂质泥岩含量增加,泥岩含量减少。三段下亚段砂岩一般是石英细砂岩为主;往上出现长石石英砂岩,砂岩分选性和磨园度降低,粒度变粗;上亚段出现了中细粒、中粗粒含砾砂岩;层理趋于复杂。煤田内整个童子岩组沉积环境由海致陆不断迁移,古地理及古生物不断陆相化,而翠屏山组底砾岩的出现,开始了纯陆相的河流沉积。
作者:吴茂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煤炭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