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储层非均质性和分层注水研究范文

储层非均质性和分层注水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储层非均质性和分层注水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储层非均质性和分层注水研究

《煤矿现代化杂志》2014年第四期

1层内非均质

层内非均质性是单砂体内储集层性质在垂向上的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有砂体粒度韵律和沉积构造的类型和方向[8],它是一个单砂体在垂向上注水波及系数和波及体积的直接控制地质因素[9-10]。层内非均质性一般用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级差等参数来作定量的描述。选取C72区若干口井进行统计其层内渗透率数据,利用公式(1)、(2)和公式(3),计算出C4+52、C61、C62各层层内的渗透率级差、变异系数和突进系数,结果如表2。从表中C4+52、C61、C62的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渗透率级差等可以看出:各油层组内各层为不均质,综合起来评价整体的不均质性为不均质。

2层间非均质性

层间非均质性是指砂岩、泥岩间互的碎屑岩沉积的整体变化,沉积环境、沉积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等对其强弱有非常大的影响[11]。在该含有隔夹层的储集层中,层间非均质性表现为两个方面:①在剖面上各种沉积环境的砂体呈规律性的交互出现或在垂向上C4+52、C61、C62各层段物性的不同;②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等隔夹层在C4+52、C61、C62各油层组之间或者砂层之间的发育特点、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12]。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一般表现出层间矛盾突出,形成层间矛盾最本质的原因是层间非均质性,根据掌握的层间非均质性的资料来调整开发层系和注水剖面,从而达到减小层间矛盾、提高水驱采收率和油田产量的目的[13]。从C72区若干口井的测井解释结果看出,在砂体发育、储层物性、油层分布等方面,C4+52、C61、C62层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由表3可以看出,综合测井解释资料得出,C4+52油层组储层物性(有效厚度、平均渗透率、平均孔隙度、平均砂地比等)最好,C61、C62油层组相比较要差一些。砂体发育方面,最发育的砂体为C4+52砂体,砂体的厚度最大;C61层砂体发育次之,砂体的厚度第二;C62层砂体发育最差,砂体的厚度最小。油层发育方面,油层发育最好的是C4+52小层,由表3可知,在若干口井的统计结果中,C4+52小层的油层钻遇率和钻遇井平均油层厚度都最大,油砂体分布形态呈朵状;C61油层钻遇率和钻遇井平均油层厚度均排第二,油砂体分布呈较小朵状;C62油层钻遇率和钻遇井平均油层厚度最小,油砂体呈较宽的条带状。

3分层注水可行性研究

分层注水能够有效的保持油藏压力,防止注入水单层突进现象,缓解层间矛盾,提高水驱波及系数、波及体积和采收率,实现油田持续的稳产和高产[14]。由于川72井区油层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非均质性较强,注入水有可能沿着高渗透层舌状突进,而中低渗透区却吸水很少,从而会引起层间矛盾、平面矛盾及层内矛盾。层间矛盾会导致平面上注水的分布不均匀,生产井含水上升,致使油层动用程度低,最终采收率低。所以,为了解决层间矛盾,采用分层注水。层内隔夹层是指那些夹在单砂层内部的相对单砂层渗透率很低或者为零的层。在油气田注水开采时,夹层对油、气、水的流动具有阻挡和隔离作用,从而对水驱油或水驱气过程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所有隔夹层中泥岩隔夹层最为常见,且它的延伸长度和厚度均很小,但是在不同相带的砂体中延展规模区别很大。层内夹层在某些情况下对注水开发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为了论证分层注水的可行性,对C4+52与C6之间隔层进行统计,并作出隔层剖面图。如图1所示,C4+52与C6间均分布有厚度较大、分布较为稳定的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隔层,横向和纵向上C4+5与C6之间的灰质泥岩发育比较稳定,为分层注水提供了必要的封闭条件。

4结论

(1)储层非均质研究表明:该区的层间非均质性中等略微偏强,层内非均质性比较强。(2)储层的强非均质性导致了层间矛盾明显,为了解决层间矛盾,并结合层间的灰质泥岩隔层发育较稳定的结论,证明了分层注水方案是可行的。

作者:王乔陈龙单位: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