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采矿专业就业现状与对策范文

采矿专业就业现状与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采矿专业就业现状与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采矿专业就业现状与对策

《露天采矿技术》2017年第12期

摘要:针对煤炭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局面持续,进口量快速增加,全国社会煤炭库存急剧增长的问题而导致的煤炭价格持续下滑,企业经营困难,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直接给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巨大挑战。在阐述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基础上,具体以宜宾学院采矿专业为例,分析了采矿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实问题,并从五个层面提出应对措施,对高考填志愿、改善采矿专业的就业问题以及采矿专业未来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采矿专业;就业率;就业现状;满意度

2012年5月以来,受国际经济总体低迷,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形势转入新常态的影响,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尖锐,库存量增大,导致价格大幅下跌,煤炭企业经营困难,亏损扩大。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38.7亿吨,同比下降2.5%,这是2000年后首次出现下降;全年煤炭出口574万吨,同比下降2.5%;全年国内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2.9%;全社会煤炭库存居高不下,持续在3亿以上;全年煤炭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61.8点降至137.8点,累计下降24点;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减少1101.4亿元,同比下降46.2%。因此部分煤炭企业出现裁员减薪现象。

1采矿专业(采煤方向)就业现状分析

1)就业率高,满意度偏低:麦可思研究院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7%,与2014届的92.1%和2013届的91.4%基本持平。对比我校,2013届采矿专业就业率90%,在本专业领域及相关领域就业55%(含三个专升本),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就业率35%;2014届(专科)12人就业率90%,在本专业领域及相关领域就业50%(含三个升本),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就业率40%;2015届就业率91%,在本专业领域及相关领域就业36.5%(含3个升本,7个考取研究生),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就业率53%,2016届就业率62%,专业领域及相关领域就业16%(升本2人,4人考取研究生),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就业率46%。就业率总体较高,是因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先就业后发展是首选,这是生存需要的权宜,但是毕竟很多同学学非所用,如有少部分学生改学IT相关内容,时间耗费和高培训费加重学生负担。对就业满意的同学主要是考取研究生、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的同学,只占20%~50%,一般的占40%~70%,不满意的占5%~10%。满意度偏低,原因有三:①专业不对口,毕业转学其它专业成本偏高,这个现象在2015届本科毕业生占比达到22.22%;②工资偏低,我校这个专业是新办专业,从2013届到2016届,毕业生工资情况来看,低于2500元,占3%,2500~3500元,占75%,3500~5000元占17%,5000元以上占5%;③发展前景的担忧:煤炭尽管在能源结构的主体地位长时间不会改变,但是比例会逐步下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将下降到58%左右,很多煤矿企业尤其是小矿的关停并转,将导致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就业形势是一片寒冬。

2)所学非用,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就业率偏低:煤炭行业属于“去产能”行业,2013年以来,尤其是2017年,中国的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面临一场“去产能”的艰苦战役,政策压缩产能,减员不可避免,这必然导致煤企职工面临下岗转岗以及新增相关大学毕业就业困难。我校采矿专业是新专业,再加上近年经济发展位于谷底,以及矿业尤其是四川煤矿的关停并转,本专业就业机会偏少,就业率偏低,仅2013届毕业生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就业率达到55%,2014、2015、2016三届毕业生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就业率仅为20%~50%,这些就业率中还包括了部分专升本及考研人数,如果剔除这部分学生人数,本专业就业率仅为5%~30%。

3)研究生录取率高,参考比例不高:2015届毕业生9人参加研究生考试,录取率78%,985、211大学占33.3%,年级考研比例仅17.3%;2016届7人参加研究生考试,录取率71.4%,985大学、211大学占42.9%,年级考研比例13.7%。

4)女生就业难,主要是非专业方向就业:由于未限制女生比例,我院专科生女生比例偏高,这是2010级、2011级、2012级、2013级、2014级采煤技术专业转专业学生多的原因之一,2015级、2016级限制转专业。毕业女生有3名考取安全工程专业研究生外,没有1名女同学到矿上工作,仅有1名女生从事与专业有关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工作,大多数采矿专业毕业生转入其它行业。

2改善就业状况措施

1)宏观层面的政策措施。①扶持应用型专业:高校不能简单地通过看专业的热和冷来决定是否办学,国家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要从宏观上进行调控,根据整体的国家人才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来考量,有些学科尽管目前就业不乐观,但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只需要科学控制规模与适当转型,平衡好现实与未来的需要,盲目“停办”或“停招”是不可取的。2015年10月,教育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地方普通高校与中职、专科层次高职有机衔接。我校采矿专业应针对就业难的问题,控制招生人数,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专业的实用性探索,让大学生更容易找到对口的工作。②从企业、学生、高校三维度扶持艰苦专业:由于大环境经济形势正在谷底运行,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采矿专业,从2014年至今由于小煤矿的关停并转,就业岗位偏少,四川尤为突出。但是作为工业龙头的矿业,主体能源的煤炭行业的后继人才培养,国家不但要从入口对艰苦专业的学生减免学费,同时可以对招聘应届大学生的采矿企业予以补贴,这是对于学生就业,企业人才储备、降低煤炭行业安全风险形成三盈的给力措施。高校师生要认清国家政策对行业的导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必须贯穿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大项目,煤炭高效开采、绿色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减少煤矿开采死亡率等是采矿专业采煤方向创新之方向所在。

2)高校招收层面。适应产业政策,适当压缩招生人数,根据“十三五”规划,预计我国经济年均实际增长6.5%以上,而能源消费年均增长3%左右,增速明显放缓政策,适当压缩招生人数。结合区域产业政策,调节区域招收人数:根据煤炭行业“十三五”规划,四川属于煤炭资源零星分布,开采条件差,矿井规模小,瓦斯灾害严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加快煤矿关闭退出的区域;内蒙古、陕西、新疆为重点建设省(区),新开工规模约占全国的80%。针对四川94.3%~100%以上的生源占比,山西生源占比0%~6%,必须作出区域招生调整,减少四川招生,增加山西招生、新增内蒙、新疆、陕西等地的招生名额。针对艰苦专业,减少女生招生比例:这不是男女平等问题,而是节约有限的教育资源,让愿意学采矿的来学,不是仅以分数确定招收那些人。针对采矿的特殊性,缩小女生招收比例,减少转专业人数,还可效化解采矿专业女生就业难的问题。

3)课程设置层面。探索大采矿(增强通识性),小方向(增强就业企业针对性的课程设置)的课程改革探索,例如对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测绘、矿山机械、安全评价、环境评价等不同的企业与就业需求,针对性的开设课程,便于学生自主选择,利于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扩展就业面。

4)学生层面。充分认识选择的专业,选择专业时,擅长为优,爱好次之,专业发展前途,经济效益等不得不考虑,但是不可能兼顾,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做好选择。中国“入世”到2012年,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供不应求,采矿专业得到较为快速的发展,而从2013年到现在以来及未来一段时间,采矿工程专业的发展低潮再现,这个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应届毕业生遭遇职业磨挫,学生应建立符合当前形势与自身实际的专业观、学习观、就业观。充分认识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用人单位除对大学生专业技能看重外,对大学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动手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都很重视。采矿毕业生要有沉下去的勇气,其一,想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学生,可以优先选择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就业项目如“预征入伍”、“部队士官招聘”、“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等,另外,个别立志创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国家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形势,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其二,边远地区、中小城市、艰苦行业的基层一线中小型单位,这些地区和单位人才奇缺,大学毕业生应抓住这些磨砺自己的机会。近三年,对于每年1000万求职大军,大学生如果不放下身段,执意要追求好地方、好单位,好薪资(三好就业观)的应往届大学毕业生,必然碰一鼻子灰。

5)企业层面。切合企业技术及管理实际,不能过于追求高文凭高学历,如果形成错误的人才消费观,不但导致企业成本提高,而且对人才资源也是浪费,更是形成不良导向,人为制造就业难。企业应给刚就业大学生归属感,一些企业施行需要就招工,不需要就解聘的用人模式,是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频繁变换工作单位的重要原因,导致大学生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更谈不上成就感。

3结束语

采矿专业大学生就业,不仅关乎学生切身利益,更与采矿专业及矿业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民生工程的大事,学生、学校、教师、企业、政策都应不断探索与努力。对于学生自身而言,要不断地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或者可以调整就业观,实现多方位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态度;对于学校而言,应当组织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等多方力量参与到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多渠道推荐毕业生就业。同时,整合采矿工程专业校友资源,通过他们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信息等。

作者:罗自力;王鹏;毕远霞 单位:宜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