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改革目标及整体构想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体系,同时在分析当前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工程专业性强、发展迅猛、就业口径宽等特点,提出优化、创建富有实用性的课程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建设,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分析各种物理性污染过程,优选控制方法,具备控制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的工程设计能力,提高和促进学生对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设计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就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关于该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实践环节设计的整体构想有以下几点:分析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式以及环保领域企业和公司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改革教学方式,增加实践环节;科学合理分配课程学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使重点突出,同时结合工程实际增加实践环节,内容注重实用性,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优化该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的重叠部分,协调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做到课程设置上的互补;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理论的知识实践化,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主要方法与步骤
1.教学内容的优化谈到教学内容优化,一般需要从课程与课程间以及课程内容本身两个方面去考虑。该课程与基础课、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联系密切,且与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内容上存在交叉性,又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多门课程一样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内容,因此优化教学内容首先应从整个专业课程设计基础上进行,切实做好课程间的关系协调。就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而言,“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开设于第七学期,之前已开设“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程,这三门课程均涉及噪声测量及噪声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重叠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必须注意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区别与联系,科学合理、有侧重地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相关知识。此外,本课程内部在知识点上联系不够紧密,相对独立,但是各章节内部的教学内容设置上又有很大关联,因此分析各章节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连接和交叉渗透,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也是一个需要十分注重的问题。通过对以上两方面的究分析,确认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重点,进而更好地优化教学体系与内容,适应我国环保产业大发展所急需的人才培养需求。
2.课程体系优化环境工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学科。然而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虽然每年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规模达万人,但毕业后真正从事环保类工作的学生尚不足总人数的10%,且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环境工程毕业生缺乏工程素养,动手实践能力差。面对这些就业矛盾,各高校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使其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社会用人单位衡量毕业生素质的重要标准。那么针对“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程就很有必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增加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改革和优化。可采取措施有:合理分配学时,增加实践环节,不但需要结合工程实际设计实践内容,还需加强学生的工程训练和动手能力;通过工程范例图像资料和理论教学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邀请校外工程技术专家参与教学,应用实际案例对物理性污染控制设计、运营等方面关键问题进行讲解,这样针对性更强;通过网络学术期刊,了解物理性污染的前沿新技术和新方法,完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教学手段优化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在教学中充分、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充实教学内容,使理论性较强、形式较为刻板的课堂鲜活起来,把抽象的、复杂的理论直观化、简单化,更可把实验室及实际现场搬到课堂,声形并茂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物理性污染控制”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工科专业课程,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入案例或是图片帮助理解。对于辐射污染、振动污染,可以充分利用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这类污染的认识和防治措施相关内容的理解。对于噪声控制一部分,可以借助各种噪声控制结构和材料的图片,将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很轻松地接受。当然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是仅仅针对课本内容进行开展,还可以引入科技前沿的研究结果让学生们了解各类污染防治措施的研究动态和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此外,多媒体教学还有多媒体课件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授课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课程知识点的特点以及专业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课件内容,合理选择题材,真正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发挥出来,为师生服务。
4.教材教学过程改进关于“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教材很多,教材编写在知识点上也是各有侧重,然而普遍存在书中理论计算多、知识点内容抽象、结构逻辑性松散、实用性不显著等问题。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应体现理论性、基础性、典型性、综合性和深入性,适应启发式教学和今后网络教学需要。因此有必要对教材内容的设置以及各章节中知识点的描述上进行改进,同时增加实用的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培养工程理念。此外,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和革新。为此,可以经常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相互介绍最新的环保科学技术,让最新环保科技融入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可以将这些创新技术引入课堂,不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结束语
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是对新时代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更高要求,因此针对本门课程内容特点以及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实践环节的引入以及教学过程的优化,实现这门课程从理论性向实用性的转变,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以致用,缓解就业压力并为企业社会输送高科技工程技术人才。“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教学改革仅仅是一个开始,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更多地吸取国内外的教学经验与成果,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作者:张雪乔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