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粉煤灰干式充填气力输送探究范文

粉煤灰干式充填气力输送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粉煤灰干式充填气力输送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粉煤灰干式充填气力输送探究

《煤矿开采杂志》2014年第三期

1实验描述

通过对系统在不同输送状态下的相关参数的观测及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发现这些参数中的普遍规律,确定输送过程中的最优参数及最佳系统配置。实验主要参数为输送距离、进气量和输送压力。实验选择的参量分别对应200m,400m,600m的输送距离,进气孔为恒定的45mm,压力为100kPa,120kPa,140kPa,160kPa,180kPa,200kPa的条件下分别进行,并记录数据。另外,实验使用ECT系统对实验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以验证实验结果。

2实验数据分析

2.1开泵压力对系统出力的影响实验中系统出力是指在一定的输送距离下,气力输送系统能够输送多少粉煤灰,用m表示,单位为t/h。将每组实验中3次实验的出库灰量的平均值作为每次运行工况的固体质量,根据每次实验运行的时间,计算出每小时运行次数,其与累计流量的乘积即为本工况下的系统出力。图2所示为进气量为45mm孔即系统位于高速区时,在不同输送距离情况下,开泵压力与系统出力的变化曲线。由图2可知,输送长度为200m时,出力最大,最大可达到14.66t/h;随着开泵压力的增大,系统出力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基本保持不变。输送长度为400m时,出力处于中间水平,波动较小,输送稳定。输送长度为600m时,出力最小,随着开泵压力的增大,系统出力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2.2开泵压力对料气比的影响实验中系统的料气比是指在一定的输送距离下,系统输送的固体的质量流量与消耗的气体的质量流量之比,用μ表示,单位为kg/kg。料气比反映了系统输送的能力和效率。图3所示为进气量为45mm孔即系统位于高速区时,在不同输送距离情况下,开泵压力与料气比的变化曲线。由图3可知,输送长度为200m时,料气比最大,最大值可达21.42kg/kg,随着开泵压力的增大,系统料气比呈波浪式增加的趋势。输送长度为400m时,随着开泵压力的增大,料气比有增大的现象并在出现了峰值后减小,与系统出力图变化趋势相似,仍是输出稳定,其料气比大于输送长度为600m时的料气比。输送长度为600m时,料气比最小,随着开泵压力的增大,料气比有增大的趋势并出现了峰值后减小的趋势。这是由于在400m时,在各种耦合条件下,稀相达到了稳定。也可推断出在200m时为不稳定的稀相,600m为向浓相的过度阶段,数据有跳跃现象。综合图2,图3可知,开泵压力对出力、料气比的影响不大。

2.3压降的变化规律图4为通过调节进气管道的长度(分为3种情况),在不同的开泵压力下管道压降的变化曲线。由图4可知,在相同的输送长度下,系统压降值随着开泵压力值的增大而增大(个别情况下会出现误差)且在140kPa的开泵压力下压降值最小;而在相同的开泵压力值下,减小输送长度使得管道压降降低,增大输送长度使得系统压降增高。这与理论系统的管道压降是一致的。因此,通过减少输送距离可以减小输送过程中的系统压降,提高工作效率。

2.4气体表观速度对单位压降的影响图5为输送距离200m时,不同的开泵压力Pr下单位压降与气体表观速度的关系。由图5可以分析出气力输送中相态,即可确定经济流速线。图5中只有在开泵压力为120kPa时出现了拐点,即经济速度点;在其他的开泵压力下都是上升的平滑曲线,都处于稀相,没有经济速度点。对于不同距离下的气力输送系统,气固两相流的流动差异变化较大,各自的流动规律均不能在所有的情况下通用,需要独立分析和研究。因此可以确认:在输送距离为200m的情况下,系统的料气比、出力较大,并且系统的压力损失较小,是理想的输送长度。

2.5电容层析成像系统(ECT)监测分析

2.5.1电容层析成像系统采用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在气力输送系统内部流态复杂多变,常规的测量方法只能对流速、密度和压力进行测量。利用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对实验全程进行实时监测,可更多地了解气固两相流中各相布的具体情况,特别是管道内部流态的实时变化及测量[5]。实验共布置ECT系统2套,分别位于距离发送器约150m处的DN100管道上部和约350m处的DN125管道上部。该系统一方面可以实时观察和监控DN100和DN125管道内的气固两相流流动状态,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的运行分析相关特征和规律;另一方面可对管道内的固相含率β(固相含率,是指在管道截面内固相所占的比率,是衡量输送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进行测量,并分析相关运行规律。图6为ECT系统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电容阵列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图像重建系统3个部分[6]。固相含率测量原理为像素值在像素中对应为等效介电常数,因此,固相含率可由简单的平均重建图像像素值获得。

2.5.2ECT系统监测结果分析

2.5.2.1固相含率分析根据固相含率的定义可知:空隙率=1-固相含率,即空隙率的变化规律与固相含率的变化规律恰恰相反。图7为DN100ECT传感器截面1和截面2的固相含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图7可知,2个截面的固相含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仅在局部数值上有一定差异。这是由于两截面相距仅160mm的缘故。曲线整体变化较为平稳,趋势为由0到最大值,然后保持相对稳定,说明此时物料正由管道的始端向末端输送。输送开始后,气固两相流由发送器到达传感器截面1需要约11s。此时,含率值快速增大并逐渐上升。在输送过程中曲线以波状变化为主,呈脉动状。在输送过程中固相含率值多在0.05~0.15范围内波动,偶尔出现峰值,其最大值接近0.3,波状流的振幅不大;同时可以看到,固相含率的峰值较为一致,而且上下相差不大,这说明输送过程稳定。

2.5.2.2实时图像分析图8为纵截面上气固两相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9为横截面上气固两相流的实时浓度分布图像。图9中有每隔25ms截取的一个横截面图像,总时间跨度达350ms。两图分别从横、纵截面角度形象地展示了气固两相流以波状流运行状况。从图上可看出:固相处于管底,为气力输送中的管底流(又称线条流),是属于稀相运输,这与实验得出的结论相同。

3结论

(1)气力输送的输送效率与输送距离、进气量、输送压力有关。(2)输送距离影响料气比、系统出力、压力损失。通过改变参量,可得知:200m是最佳的输送距离,属于稀相输送,但效率并非最高。(3)通过ECT系统对实验过程的实测监测,可测得固相含率为0.05~0.15,最大值接近0.3,波流状的振幅不大,说明输送过程稳定,并为稀相运输,与实验得出的结论相同。

作者:李晓鹏张东峰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