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工智能下的智慧图书馆发展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的尖端技术,将对图书馆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指出智慧图书馆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方向,认为人工智能实现了对图书馆产业的重塑,分析了人工智能驱动下智慧图书馆的要素与运行方式,最后探讨了智慧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慧图书馆;产业;发展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医疗、金融等多个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标志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2016年谷歌研发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成功击败世界围棋冠军。2017年谷歌首席执行官在秋季产品会上表示,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我国国务院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制定了“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促进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学科与产业的发展[1]。在人工智能驱动下,很多产业的软硬件升级得到推进,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图书馆产业是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借助高新技术将馆藏资源转化为可量化的产品,参与到社会再生产与市场竞争中,实现文化服务规模化的一系列经营活动的集合。产业不等同于商业,承认图书馆的产业性质,就是借鉴市场运行机制,依托先进信息技术,提高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早在2000年,就有学者提出将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并从理论、实践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图书馆产业的影响,然而由于彼时技术尚不成熟,导致研究成果有限。如今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更多的学者投身人工智能研究中,提议借助人工智能建设智慧图书馆,为图书馆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智慧图书馆: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方向
智慧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基础上,由物联网、智能化设备等有机结合,实现图书馆服务智慧化的新业态。图书馆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趋势,实现服务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而智慧图书馆是其必然发展方向。
1.1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图书馆智慧化
近年来,以大数据、机器学习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促进了信息互动与万物互联,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新热点。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也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多样的信息获取渠道,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地位日渐式微,这促使图书馆转变与创新服务模式,以突破现阶段的发展困境。尤其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物理图书馆作为信息源的优势正在丧失,图书馆积极调整服务策略,以智能技术提供智慧化服务,以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环境成为必要措施。英国国家图书馆在其发展规划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让图书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智慧化[2]。
1.2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是自身发展需求
人工智能时代面对全新的技术环境,图书馆传统的服务理念与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只有引入智能化工具,从理念到软硬件上实现智慧化升级,才能建立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服务体系。可以说,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慧化转型,将更好地促进自身业务拓展,提高信息服务效率[3]。我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提出图书馆要利用先进技术武装自己,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信息共享平台。在2018年召开的两院院士会议上指出,我们迎来了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图书馆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机遇,更要从产业发展角度抢占先机,积极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营造更好的图情未来。
1.3用户需求转变促进图书馆服务升级
图书馆各项业务的实施,是以广大用户的需求为导向的。图书馆与用户相互依存,用户需求为图书馆提供了发展动力,图书馆是用户获取信息的源泉。如今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借助智能终端设备获取,用户走进物理图书馆的频率日益减少,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也难以满足用户的深层次知识需求。为了更好地应对新挑战,图书馆必将依托新技术“转知为慧”,从数字图书馆走向智慧图书馆,提供更为贴心便捷的智慧化服务[4]。面对用户更加复杂多变的需求,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将图书馆变为信息互联的结构体,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全面提高信息服务品质。
2人工智能驱动下智慧图书馆产业的重塑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图书馆事业带来挑战,也对图书馆产业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从宏观层面看改变了图书馆内外部信息环境,从微观层面看,则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人力结构和服务项目规划。
2.1人工智能引发图书馆信息资源重塑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在促使图书馆实现智慧服务的同时,也对馆藏资源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图书馆传统的文献服务方式,正在逐步被智能化感知、采集与系统所取代,用户获取信息也更为便捷[5]。其中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依托射频识别设备对用户数据进行采集,可以全面掌握用户行为数据,深入分析用户需求,为馆藏资源整合与重构提供依据。而智能检索工具,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即时资源检索,并将这些信息推送至用户终端。例如,康斯坦丁大学图书馆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馆藏资源、读者、移动终端等多种要素的智能感知互联,利用可视化技术实现物理书架与虚拟屏幕的互通,方便用户在智能终端上随时获取信息,也引发馆藏资源组织、检索路径和文献服务方式的重塑。
2.2人工智能引发图书馆人力结构重塑
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与有序运营,离不开智慧馆员的作用。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图书馆员需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掌握各类智能化技术,为提供智慧化服务奠定基础。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图书馆发展要想紧跟时代步伐,就需要图书馆员加快知识更新速度,缩短知识学习周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日益广泛,已经进入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智能搜索等多个学科领域,也对图书馆人提出了新要求。图书馆可以引入智能设备,替代馆内有规律、繁重的工作,如文献检索、特藏管理等,缓解馆员的工作压力[6]。同时也要对馆员提出全新的要求,督促他们深入学习新技术,研究与智慧化服务相关的各项技能,争做新时代的智慧工匠。
2.3人工智能引发图书馆服务项目重塑
人工智能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改变了图书馆服务环境,影响到资源建设方式与人员结构,也将显著改变图书馆的信息采访、咨询、推送等多个服务环节。如今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高效数据处理提供了支持,也让图书馆突破了常规数据统计的局限,可以在各项服务业务中贯穿大数据,依托数据分析提高服务精准度,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例如,上海图书馆依托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建立了“一城一网一卡”综合平台,将读者管理系统、馆藏集成系统、数据库访问系统等融为一体,通过大数据挖掘获得读者画像,在深入分析各项业务数据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智能个性化服务。
3人工智能驱动下智慧图书馆的要素与运行方式
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改变了图书馆服务环境,促使图书馆引入新技术、新理念,将既有服务与移动网络、智能设备融合起来,形成能够满足用户深层次需求的智慧化服务业态,也将更好地提高自身服务价值。
3.1智慧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智慧图书馆是融入智能设备的服务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智能技术、智慧馆员和智慧化服务三部分,如图1所示。其中智能技术包括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是智慧图书馆提供智慧化服务的基础。智慧馆员需要掌握各种新技术,借鉴国内外图书馆的成功经验,是图书馆开展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执行者,也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依托智能工具促进图书馆各项业务智慧化,是图书馆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图书馆要想摆脱传统服务模式,可以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构建智能化检索、采访、推荐与咨询等系统,全面提升图书馆系统的服务性能。而智慧馆员充分利用智能化设备,将实现智慧化服务的目标,更好地满足广大用户需求。
3.2智慧图书馆的运行模式
人工智能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主要目的在于全方位掌握用户需求,让用户摆脱时空约束,随时随地获取智能化信息资源。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用户导向基础上的智慧系统,常见的运行模式包括立体互联模式、多方协作模式等。其中立体互联模式即图书馆与移动网络运营商合作,让内外部网络互通,形成广泛的信息联合体,在三网融合基础上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信息传输效率,让更多的用户受益。这种运行模式促进了虚拟环境下图书馆各项业务的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图书馆服务效率[7]。多方协作模式即图书馆与政府、出版社等合作,在资源、技术与人力共享的基础上,共同构建智慧化服务平台。这样可以避免资源浪费,优化图书馆服务体系,也可以促进区域智慧化建设,助力智慧城市整体推进。
3.3智慧图书馆的运行路径
智慧图书馆综合运用了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与信息、馆与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联,全面提升了信息服务效率。智慧图书馆的有序运行,离不开智能化技术的合理运用,如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存储与管理,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信息表达、传递与调控等。要想全面实现智慧化服务,图书馆还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驱动,对用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智能化处理,挖掘深层次的知识,实现用户需求与服务的匹配。借助人工智能感知技术,让图书馆系统具备类似人的感知能力,如人脸识别、信息追踪等,进而更好地实现数据智能化处理[8]。而人工智能认知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机器具备思考、学习与理解能力,实现对语义资源的全方位解析,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化服务系统,帮助用户更好地获取和应用知识。
4人工智能驱动下智慧图书馆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智能化设备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智慧图书馆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图书馆建立了智慧化平台系统,并在国家政策导向与人工智能驱动下深入研究智慧化服务,相信必将推动智慧图书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4.1数据资源智能感知处理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可充分利用智能感知设备,在每册图书中嵌入微型感知芯片,实现纸质资源的高效管理。这样不仅方便馆员对纸质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纳入信息服务系统中,也可以随时了解每本图书的借阅状态,提高馆藏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水平。用户可以借助手机终端,随时查阅所需资源的位置、借阅状态等信息,而智能感知设备也可以自动验证用户信息,并根据用户需求主动推送个性化资源。智慧图书馆也可以借助智能化设备,建立大数据分析中心,实现对用户数据、馆藏资源、内外部环境的实时分析,通过全方位的数据采集,为图书馆各项业务的智慧化提供依据。
4.2智慧化管理服务模式
物联网技术和智能感知识别设备的应用,让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迅速传递信息,实时掌握用户所处情境,加快了图书馆内外部信息交换频率,也实现了最大化的信息资源利用与共享。用户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就可以自由访问图书馆在线系统,自主获取图书馆的各项服务。而图书馆员作为智慧化服务的主体,承担着信息资源智慧化管理的职责,要尽快适应学科馆员向智慧馆员的转变过程。图书馆员不仅需要掌握各类数据的检索、整理与利用方法,保障服务流程智慧化,也要注重对私密、敏感信息的有效保护,制定详细的个人信息管理和保护规则,消除用户顾虑。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更多用户的认可与支持。
4.3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方式
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为智慧图书馆数据的采集分析提供了便利,也促使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以特色服务提高自身竞争力。为此,一些图书馆在建设智慧服务系统基础上,利用智能化设备建设智能感知空间,让用户可以利用其中的智能触摸屏、可视化系统等,自主获取智能信息检索、语言提醒、馆藏智慧导航等智慧化服务。部分图书馆在集成系统数据基础上,建立大数据分析中心,实现对馆藏资源、用户数据、网络资源的深度挖掘,从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为特色服务提供支持,如智能咨询、科技查新、智能索引等。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引入智能机器人,借助其超强的学习、记忆和检索功能,为用户提供自主信息咨询服务,实现了人机的智能交互。
5结语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把握人工智能特点成为图书馆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人工智能驱动下,图书馆应认真审视自身定位,依托智能新技术打造智慧服务系统,促进用户与馆员的立体多向交互,全方位提升信息服务质量。虽然目前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读者服务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但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将得到不断完善,用户也将获得更为优质的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苏瑞竹,张云开.智慧图书馆的产生背景、发展趋势及建设策略研究[J].图书馆界,2017(4):32-36.
[2]张晓林.颠覆性变革与后图书馆时代——推动知识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1):4-16.
[3]王世伟.智慧社会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新境界[J].图书馆杂志,2017(12):9-13.
[4]魏群义,廖维,沈敏.智慧图书馆APP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论坛,2017(7):22-26.
[5]袁辉,沈敏,杨新涯.用户行为模型在图书馆“智慧门户”建设中的应用与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7(7):57-61.
[6]秦殿启.智慧图书馆的语境、要素和发展路径[J].图书馆,2016(6):35-38.
[7]曾子明,宋扬扬.面向读者的智慧图书馆嵌入式知识服务探析[J].图书馆,2017(3):84-89.
[8]陆婷婷.从智慧图书馆到智能图书馆: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发展的转向[J].图书与情报,2017(3):98-101.
作者:成胤钟 单位: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