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制砖固化重金属污染底泥中镉的分析范文

制砖固化重金属污染底泥中镉的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制砖固化重金属污染底泥中镉的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制砖固化重金属污染底泥中镉的分析

摘要:以某市受金属镉污染的山塘底泥治理实例的数据为基准,探究制砖工艺在镉污染底泥治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受污染的底泥与石灰乳、煤和粘土掺和后压制成砖胚,在900℃左右砖窑里烧制成砖后做含量检测和浸出毒性检测,结果表明:受污染的底泥按此工序制成的砖很好的固化重金属镉,浸出液镉含量范围为0.0044mg/L~0.0095mg/L,远远小于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达到了无害化处理的效果。

关键词:镉;底泥;固化;浸出毒性

重金属污染因有毒有害、易累积等特点,易被植物吸收和在水生生物体内累积,最终通过食物链等放大作用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对人群健康的构成一定危险[1-3]。近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重金属污染的土地较为严重,因此做好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工作对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集镉污染底泥治理的实例的样品镉含量和浸出液镉含量的检测数据,依据浸出毒性鉴别标准来评价镉污染底泥通过制砖工艺后的镉固化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区背景

研究区镉污染底泥形成原因主要为山塘附近一企业露天堆放面积约3000m2的废渣,经暴雨冲刷后,废渣中的重金属镉随雨水进入山塘,造成20亩左右的山塘水体和底泥镉污染严重。

1.2检测样品砖的制备

1.2.1A类型砖的制备

A类型砖为受镉污染的底泥无害化处理后的砖,主要制备工序为将受污染的底泥(20%~30%)作为原料之一,添加2%石灰乳(pH值为8~9)和含煤量5%的粘土(70%~80%)混合后压制成砖胚,按砖厂的制砖程序放入砖窑内烧制成砖。

1.2.2B类型砖的

B类型的砖制备工序为主要是将采集未受重金属污染的深层底泥作为原料之一,除未添加石灰乳外,其他与A类型砖一样的制备工序。

1.3检测和评价方法

样品分析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C中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镉含量,按照GB5085.3-2007评价浸出液镉含量是否达标。按照《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广度法》(GB/T17141-1997)方法检测受污染的底泥和固化的砖样品镉含量。山塘底泥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表1中二级标准,即底泥镉含量需要小于0.3mg/kg。

2结果和讨论

2.1山塘底泥污染状况

对20亩受污染的山塘底泥网格布设点位采样,选取12个点位采集36个样品,分表层(0~20cm),中层(20~40cm),深层(大于60cm)三个剖面采集底泥样品,分析结果为:表层底泥镉含量范围为3.02~20.03mg/kg,中层底泥镉含量范围为0.25~13.5mg/kg,深层底泥镉含量范围为0.098~6.66mg/kg。中层以上受污染底泥除了2个样品,其他全部超过0.3mg/kg,最大值超标倍数大于50倍,污染严重。

2.2A类型砖和B类型砖镉含量和浸出液浓度比对

随机选取A类型砖和B类型砖各6个样品,检测其镉含量及浸出液镉含量,A类型砖(原料之一为受镉污染底泥)中的镉含量浓度远远大于B类型砖的镉含量浓度,但是A类型砖的浸出液镉含量小于B类型砖的浸出液镉含量,表明受污染底泥经过此方法制砖工序处理后,达到很好固化金属镉的作用。

2.3浸出液结果与评价

从检测结果可知,选取的6个受污染的底泥制成砖后的样品浸出液镉含量浓度范围为0.0044mg/L~0.0095mg/L,远远小于1mg/L的标准值,说明此制砖固化工序能够很好的处理受污染的底泥,达到了无害化处理效果。

3结论

受镉污染的山塘底泥治理实例是将受污染的底泥(20%~30%)作为原料之一,添加2%石灰乳(pH值为8~9)和70%~80%左右的含煤量5%的粘土混合后压制成砖胚,按制砖程序放入砖窑内烧制成砖,制成的砖能很好的固化重金属镉,浸出液镉含量远远小于国家标准,浓度范围为0.0044mg/L~0.0095mg/L,达到了无害化处理的效果,所有用污染底泥制取的砖块用在避开对人体和环境有不利影响的建设工程等领域。

参考文献

[1]冯宵瀚,李贺,周丹华,赵永建.米东区农田土壤中镉分布的调查研究[J].江西化工,2017(3):59-63.

[2]刘婉清,倪兆奎,吴志强,王圣瑞,曾清如.江湖关系变化对鄱阳湖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影响[J].环境科学,2014,35(5):1750-1758.

[3]芮海云,沈振国,张芬琴.土壤镉污染对箭筈豌豆生长、镉积累和营养物质吸收的影[J].作物杂志,2017(6):104-108.

作者:黄绍祥 单位:赣州市南康区环境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