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析印刷企业智能化发展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印刷包装企业的智能化发展的路径既是一个宏观的问题,也是一个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印刷企业智能化已经成为任何一家印刷企业都不能回避的课题。印刷业内有些先行者勇往直前、有些观望者缓步摸索,两者的关键差异在于对印刷企业智能化的理解程度不同。印刷业内企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是否存在一条大家可以共同借鉴的路径尚未可知。但参照其他行业的发展经验,结合印刷业内已有的成功经验,可以归集出一条比较合理的路径(见图1),与业内同仁分享。从图1中可以看出,印刷企业智能化不是企业发展的终点,而是企业不断提升周期的一个阶段。从业者必须意识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今天讨论的智能化很可能成为将来企业的基础能力。智能化不是目的,而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手段。因此,在印刷企业智能化发展路径中,应当明确它的位置。必须指出,图1中的五个阶段既相互独立又有次序关系。“独立”即每个阶段自身是一个单独的体系板块,自身也在成长发展中;“次序关系”是指从印刷企业智能化建设的角度出发,企业智能化发展路径的各部分是承接关系。下文将依次讨论各个阶段的含义。
一、印刷企业的市场定位是前提
首先,印刷企业的市场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印刷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做B2B订单承揽,给客户提供生产加工服务。很多印刷企业都想摆脱这样的商业模式,积极谋求转型升级,但是其业务核心还是生产加工服务。因此智能化生产加工是印刷企业必须追求的工作。当前,部分印刷包装企业在智能化建设方面表现亮眼,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市场定位明确,产品品类比较集中,对客户的需求有较深的理解。由此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相对容易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较好基础。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些包装印刷企业成功锁定一些重点客户,聚焦主打产品、聚焦客户行业,为企业智能化建设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印刷企业市场定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地说,如果一家印刷企业的产品面较广,可以采取两方面的对策。对策一,不断聚焦优势产品、聚焦行业客户,深挖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方案性服务,进而在内部生产管理中开展智能化建设。对策二,选择某类特定的产品作为重点,以此为核心从局部开始智能化建设。把印刷企业的市场定位模式可以进一步整理并描述为图2。印刷企业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要么选择“卖价格”,要么选择“卖价值”。从当前的中国市场环境来看,两条路都走得通。前者以印刷企业的基础价值提供为主要手段为客户提供服务;后者则除基础价值以外,还为客户提供衍生价值和创新附加价值。由于提供价值方式的差异性,必然导致印刷企业内部体系完全不同,包括员工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物流等。如果这样大的方向性、策略性问题没有解决好,企业自然很难在融合什么、放弃什么上做到正确取舍。同样的,企业创新的方向必须与企业的市场方向和发展策略相一致。最可怕的是,有些企业不知道、不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或者说处在图2所示的“模糊定位区域”,这样的企业一定处在被动的运营状态,不是遇到对价格极其敏感的客户,就是遇到要求又多又挑剔的客户;经常出现大单子不赚钱、价格好的单子太复杂等等问题,这些都是因为企业自己定位不清,无从取舍而得少失多。
二、精益与信息化、自动化是基础
图1中第二阶段是“精益与自动化”阶段。印刷企业应将精益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半)自动化工作同时开展。精益管理是印刷企业智能化建设的基础,精益管理的工作思想也是企业信息建设和自动化工作的基础,可以说如果一家印刷企业没有做好精益管理工作,其后期的智能化建设工作是不可想像的。精益管理不需要有很大的资金投入,首先是管理思想上的转变。在此基础上通过日常实践将具体的方法融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大而强的企业不是天生的,是长期坚持不懈地干出来的。这一点对众多中小印刷企业极具指导意义。印刷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以ERP为核心。ERP实施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很多企业一开始会选择低成本、简易性的系统开始使用,到一定阶段推倒重来。这是很正常的,好像也是国内印刷企业常有的事。但是,如果现在一家印刷企业计划重新实施ERP的话,则需要慎重考虑了。一定要将企业的智能化建设的问题考虑进去,哪怕投入稍微大一点也是必要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今后发展的根本,这个工作做不好的企业将很快被淘汰。自动化装备并不一定都需要高投入,而且就算有钱也不一定都能买得到。每家印刷企业各有不同,在智能化建设方面有一定需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路径,做到“大”同“小”异。就是说,在“大”的方面一定是相同的,这已经被实践验证是成功的;而在“小”的具体走法上一定不尽相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路径才走得通。例如鹤山雅图仕公司充分发挥内部团队员工的创造力,以“精益”思想为核心,通过利用杠杆、凸轮、曲轴、连接装置和手工制作的机关装置,大大提高现场的自动化水平。这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装置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大幅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看来这位“土豪”名不虚传,真是“土”到将精益根植于生产一线的土壤里,开发大量简单实用、成本低廉的(半)自动化装备。迄今为止,雅图仕公司已经自制(半)自动化装置800多种,总使用量超过21万套,目前还有500多套在设计中。
三、印刷企业数字化是赋能
数字化与信息化代表了企业两个层面的能力。信息化是印刷企业使用信息的能力,包括获取信息能力和使用信息能力。信息化的使用主体主要是人,通过人对信息的分析、判断,做出决策,驱动企业各板块工作推进。数字化则是印刷企业使用数字的能力,包括获取信息、将信息数字化和使用能力。数字化的使用主体不仅只有人,还有机器。通过深度学习和交互(人机、机机、机料、料料等)技术,机器可以独立于人的干预而自行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机器与人有所分工,抑或协同、抑或并行。企业数字化的标志在于能否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马云提出数据是新能源,进而直接提出“数据能源”的概念。简单地说,企业使用数据应当像使用电力、汽油等能源一样,用它来驱动设备运行、驱动组织管理、驱动创造客户价值。企业的数据化是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一方面将信息转化为数据,另一方面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并最终成为企业智慧。这些智慧不仅人可以使用,还要让机器可以使用。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企业的智能化建设工作才可以大幅推进。由此,印刷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经验积累和经营诀窍,必须将它们积累总结、很好地管理起来。知识管理(KMS)是一项系统性技术工作,相比ERP来说工作难度不大,只要企业下决心按要求做,还是很快就会看到效果的。
四、印刷企业智能化是手段
智能化是个超级网红的词,可是关于智能化的含义究竟什么,智能制造、智能工厂等概念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似乎并没有一个全世界通行的解释。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大家都在智能化的路上,对于“目的地”是个什么样子有不同想象也是正常的。笔者认为德国联邦教育部《实施工业4.0攻略的建议》可以给大家做借鉴(如图4)。从制造系统中特定的网络设备(智能)的角度来看,如自动化设备、现场设备、现场总线、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操作装置、移动设备、服务器、工作站、网络接入设备等。从制造环境中软件应用的角度看,如数据采集传感器、顺序控制、连续控制、环环相扣、运行数据、机床数据、处理数据、归档、趋势分析、规划和优化功能等。由一个或多个企业使用的软件应用程序,如业务规划和管理、公司间的物流或配套价值网络,包括与制造业环境相关的接口和集成。制造系统的工程视角(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例如,这可能涉及使用数据衍生制造过程中所需的资源(诸如机械和人力资源)。随后,它将有可能在机械、电气和自动化技术性能方面优化机器,面向制造系统设置和联机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操作与维护。(摘自《实施工业4.0攻图4工业4.0参考体系中不同视角的示例略的建议》)目前来看,印刷企业智能化建设可以从上面提到的四个视角来考虑。尤其是工程视角方面,从产品设计和开发一直到服务的端到端模型,对印刷企业的模式创新意义重大。
五、模式创新是归宿
模式创新应当是印刷企业智能发展的一把标尺,智能制造必然会为印刷企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赢利模式、管理模式等,这个结果的产生应当是水到渠成的事。随着印刷企业智能化建设的深入,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管理中遇到的“黑匣子”越来越少,与客户运营体系的融合不断加深,与供应商的合作程度也有前所未有的提高,这些都将促成企业模式创新。目前至少可以促进三个方面的改变。首先是企业内部,企业内部的员工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基层操作人员减少、技术管理人员增加,总体员工数量大幅降低。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不断扁平化,管理模式必然发生极大改变。印刷企业智能化建设达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催发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化。实际上在一些走在前面的印刷企业已经出现明显改变,其内部管理体系已经开始打破传统的等级模式,走向“任务驱动型”执行体系。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大部分由一项项“任务”的执行来推动。例如车间管理人员不用参与资源调度事项,人员、机器、材料、工艺要求、时限等任务信息自行分配到对应的位置,管理路径大大缩短,管理人员也大为减少。而管理改善工作以“项目驱动型”推进,例如质量提升、工艺改善等,管理人员通过大大小小的各种“项目”形式,将需要的资源调动起来,为“任务驱动型”的执行体系服务。其次,在产品与服务方面也将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合作方案。在充分数字化环境下,印刷品从设计、生产、配送、使用、反馈等环节都将可以直接与客户分享信息,因此可以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机会将大大增加,包括为客户的客户提供服务等。由于内部管理转变为“任务驱动型”,印刷企业向C2M型经营模式转变。客户的需求将及时转化为企业内部任务,从而推动企业在营销模式方向的创新。再者,与各类供应商的合作同样会发生新的变化。在智能生产条件下,对供商的要求将出现新的变化。当然,企业的各类供应商也同样在进行智能化建设,供应商也一定会为印刷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例如,设备供应商对设备的预维护和前期诊断服务;材料供应商可以直接对应到机台等。模式创新将会带来哪些变革是现在无法想象的。通过模式创新,企业的竞争力和对市场的理解必然会随时发生改变,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市场定位的问题,包括产品定位、客户定位、服务定位等。由此,推动企业新一轮的智能化发展。智能化发展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已经形成结构性趋势,对于印刷企业个体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挑战,恐怕真正能够走出来的企业数量有限。任何一家印刷企业的智能化之路注定坎坷,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印刷企业涅槃重生。
作者:刘峰源 单位:上海耕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