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化工类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应用化学是介于理科和工科之间的一门应用型学科,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依托学校在石油石化行业领域的学科优势和科研条件,突出应用特色,以现代分析、电化学能源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为专业发展方向,在专业定位、师资队伍、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实施了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为快速的理工科专业之一,应用化学专业的开设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的大约40所,发展到目前的约367所[1]。不同学校由于各自学科历史、行业背景和办学特色的差异悬殊,在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毕业要求上有着很大的不同[2]。化工类高等学校依靠化工、制药、机械和安全等应用型学科背景,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实践平台,在发展应用化学专业方面有着鲜明优势。常州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石油石化行业特色的高校,前身是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1年,江苏省政府与三大石油公司签署协议共建常州大学。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是在1984年设立的原工业分析专业基础上建设发展起来的。1997年应用化学学科被评为中石化集团公司重点学科,同年应用化学学科梯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应用化学专业得到飞速发展,在现代分析、电化学能源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实现了本科教学与科研的相互融合,专业实验教学与学科平台、科研平台、科研合作项目的资源共享,为我国化工、生物医药、电子、能源、材料、环境等行业输送具有现代化学基本专业素质、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化学应用型人才,发挥了本专业在国内同类高校专业中的示范作用,确立了自己的品牌优势。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
1专业建设目标、特色与定位
专业建设首先必须有顶层设计,即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与发展方向。秉承常州大学优良办学传统,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参照教育部“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按理科建设”的要求[3],并本着“理工融合、突出特色”的建设思路,明确了本专业的建设目标,即:依托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测试技术服务平台的学科优势与科研条件,强化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国际化多学科融合”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核心课程精品化,构建优质专业课程资源,完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相关行业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把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成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品牌专业。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直接影响高等院校在建设应用化学专业的重要因素是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好坏,因此,专业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在面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上,我们必须要在心里树立起足够的重视度。近年来,我们采取“优化队伍、重点扶持、规范管理”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队伍重组、重点扶持,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学历层次高、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了一支优秀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并通过实施“访名校、拜名师”工程,推进国际化人才战略,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扩大专业的影响力,同时积极拓展教师进修渠道,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和青年教师的岗位资格培训,坚持专业中全部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进高水平教学科研人才,如引进江苏省特聘教授1名,从日本山口大学、鹿儿岛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等引进博士、博士后4名,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引进博士多人。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近五年,本专业的师资建设成效显著,2名教师获得“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称号,3名教师获得“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3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计划”,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1名教师获得“江苏省教学名师”称号。有机化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应用电化学科研团队被确立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3优化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课程体系的完善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学科不仅趋向高度专业化,也相互渗透交叉。因此,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要求及时的更新,同时考虑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还应保持相对稳定的理论支持体系,使课程体系满足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在2010、2012和2015版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我们持续调整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比如,2015版培养方案突出了学生专业方向理论知识的培养,以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适应社会需求。在注重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2015版培养方案也增加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专业实验的开设数从7个增加到12个,学时数也相应增加。通过实践环节的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院系结合我校的石油化工特色开设专业选修课,如:现代能源中的化学化工问题、化工技术经济与管理、学科前沿导论、绿色化学等课程。五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江苏省教改项目2项,校教改项目6项,获得各类教学研究成果16项,包括省级精品课程3项,校级精品课程1项,省级精品教材2门,校级精品教材1门。
4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和重视
实践教学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只有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才可能实现人才培养中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基础化学实验(含无机、有机和物化)、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工业分析技术实验、专业实验、社会实践、校内实习、工厂实习、石化认识实习、仿真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近年来,我们在实践教学的建设中,特别重视以下方面的工作。
4.1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和学院具体情况,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我们实施了以下方面的具体措施。(1)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建立了以“三基训练-工程应用-分析测试”为主线,基础化学化工实验、综合开放化学实验和创新实验三层次循序推进的实验教学体系。(2)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了优化组合。早在1998年将四大化学实验室整合成“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在2005年又将化工原理实验室与六个专业实验室合并,筹建了石油化工工程实验中心,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共享率和利用率,大幅减少重复投资。(3)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实践学分总数保持相对稳定。实践教学时的稳定为实践教学的改革创造了条件。(4)多层次开放实验教学,形成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完整体系。经过多年的深入探索与实践,开放实验的实践模式,从有条件的开放过渡到全面开放,利用课内、课外多种形式实验开放实验。在课内,基础化学化工实验主要采取基本实验、拓展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在综合开放实验阶段,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开放实验,吸收优秀学生参加;在课外,采用补做、重做、选做、导师制、学生创新立项等多种形式。(5)抓好第二课堂,促进实践教学。每年举办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大赛”、科技作品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和导师制工作,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2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改善实践教学环境
依托国家级现代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江苏省化学工程与工艺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江苏省化学工程技术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以及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等资金的大力支持下,优化提升专业实验教学的条件。各实验项目的仪器数量、质量和自动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实验室功能、实验环境、安全保护设施和教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我们进一步按照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要求,对专业实验的教学体系进行了调整与革新,构建了涉及现代工业分析、电化学储能、精细合成及助剂材料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创新型实验平台。先后集成开发了燃料电池电化学动力学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等多个实验测试平台系统,使专业实验室不仅可以满足日常专业实验教学要求,也成为科学研究的平台,并接纳高年级本科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与开发。应化专业实验室实施开放式管理,制定了针对性的开放运行管理办法。在实验教学周次(约半学期)主要以实验教学为主,周末和非实验教学周次对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各类创新实践和研究生的科研全面开发,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为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培养科研课题自主设计能力奠定了基础。
4.3开展产学研合作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仅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和推广,而且也有利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5]。应用化学作为理工融合型专业,要求其培养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能力。因此,专业实习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通过专业实习不仅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实际,加深对学校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并且能够初步将化学化工基本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是“产学研一体化”,在实践中要强化产学研三者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兼顾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意识地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及国内外研究动向,给学生灌输科研思维,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研究项目中去[6]。本专业一方面通过制定系统的实训计划,利用石化工程中心构建实验实训平台,满足专业实训需求,积极构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分析实训基地和化工机械实训基地,加强建设石化企业先进装置的融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校内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成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基本技能卓越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本专业与南京扬子石化、泰州石化、常州曙光化工厂、常州化工厂以及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确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
5结语
在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中,我们以专业建设目标为指针,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为重点,积极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建成了一支职称、年龄、学历、应用背景和专业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构建了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四大课程模块的人才培养课程新体系;建立了基础化学化工实验、综合开放化学实验和创新实验三层次循序推进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武书连.挑大学选专业—2015高考志愿填报指南[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蒋荣立.能源矿业类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3):17-20.
[3]唐冬雁,李文旭,强亮生.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39-40.
[4]杨群祥.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模式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基于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8(6):112-117.
[5]舒尊哲.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与探究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理论研究,2015(s1):154-155.
[6]封顺,徐世美,岳凡,等.校应用化学专业发展模式浅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3(5):116-119.
作者:陈艳丽 曹剑瑜 吴敏娴 单学凌 许娟 陈智栋 单位: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