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河流域防洪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河流域防洪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河流域防洪问题及对策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河流域防洪问题及对策研究

《江淮水利科技》2017年第4期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简要介绍皖河流域基本概况、洪灾情况及防洪工程现状,分析洪灾成因,针对流域防洪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对策与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流域整体防洪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皖河流域;洪灾成因;防洪;对策措施

1流域概况

皖河是长江北岸安庆市境内最大支流,发源于大别山南麓的岳西县,由长河、潜水、皖水三条一级支流及武昌湖水系组成。支流长河与潜水在陶湾汇合形成皖河干流,于横坝头纳皖水,过石牌镇,在皖河闸(距皖河口约20km)纳武昌湖来水,最终在安庆市上游西郊注入长江。皖河流域面积6441km2,域内人口220万人,耕地10万hm2,行政区划涉及安庆市的岳西、太湖、望江、潜山、宿松、怀宁6县,大观、宜秀2区和皖河农场。受域内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影响,皖河流域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防洪问题十分突出。如2016年,流域出现区域性连续7天大暴雨,部分地区特大暴雨,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之最,强度之大、范围之广、持续之久均历史罕见。暴雨期间,全流域共有77个大小圩口漫顶溃破,淹没耕地5253hm2(7.88万亩),影响人口7.21万人。频繁的洪涝灾害给流域内的城镇和农村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得到治理。

2洪涝灾害成因

(1)水文气象因素。皖河流域大洪水主要是由暴雨造成的,其上游为安徽省两个暴雨中心之一,降水高度集中且量大,导致洪水而泛滥成灾。流域降水有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以及暴雨次数多、雨强大和暴雨出现期时间长等特点。资料统计显示,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1600mm,多年平均降水日数约131d,暴雨在3月~11月均可出现,多年平均暴雨次数为5.2次,6月~7月份出现的暴雨频次占全年的81.9%。

(2)自然地理因素。皖河流域西北是以岳西县为代表的大别山区,山坡坡度一般为30°~40°,最陡处70°以上。上游河道比降大,四周山地的坡面流也迅速向河谷盆地汇集,暴雨形成的上游洪水很快下泄,极易造成洪灾。同时,流域下游圩区地形平坦,众多支流河道较窄,弯道多,造成水位壅高,往往溢出河床向两岸漫溢,也是形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因素。

(3)现状防洪工程设施薄弱。皖河流域内现状大部分堤防(圩堤)均为砂堤砂基,堤身单薄,防冲能力差,迎流顶冲河段堤脚冲刷问题较为突出;部分河道泥沙淤积,多沙洲,滩地障碍物多,河道弯曲,皖河出口段三角洲(沙帽洲)逐渐淤高和向上游发展,束水明显,洪水宣泄不畅;域内县城防洪标准普遍偏低;部分水库标准不达标也未能充分发挥防洪效益。现有水利工程标准不足,防洪设施薄弱,难以抗御皖河流域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

(4)人类活动影响。皖河流域上游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洪水夹带大量泥沙汇入河道,使河床抬高,水库、湖泊淤积;同时,下游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阻塞、挤占了河道的过水断面,加重了灾情。

3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3.1防洪工程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皖河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取得较大进步,花凉亭水库等控制性水库工程已经建成并发挥作用,流域中下游堤防逐步进行了加高加固,已初步形成了上游水库调节,中下游堤防为防御基础的防洪工程体系。(1)水库工程。截止2016年底,流域内先后修建了大(1)型水库1座(花凉亭水库)和方洲、长春、麻塘湖、毛尖山、大龙潭、雷公井等6座中型水库,合计总库容约25.4亿m3。除花凉亭水库外,其他均属于电站水库,对下游的防洪作用较小或不承担下游防洪任务。(2)堤防工程。皖河中下游河道两岸均修建有堤防工程,长河、潜水、皖水、幸福河、皖河干流主要河流的河道总长度438km,堤防总长度316km(含同马大堤、广成圩堤)。(3)城市防洪工程。流域内具有防洪任务且较为重要的城镇有岳西县城天堂镇、潜山县城梅城镇、太湖老城晋熙镇及怀宁原县城石牌镇等,其中:岳西县城防洪工程已基本实施完成;潜山县城外河两堤(潜水左堤、皖水右堤)防洪标准为10~20年一遇,现有防洪圈防洪堤总长112.6km;怀宁老县城石牌镇的防洪工程中,同马大堤已按防御1954年型洪水建设,但万全圩西堤防标准较低,对老县城构成威胁;太湖县城现状防洪范围内长河堤长7.3km,堤顶高程38.90~45.60m。

3.2存在问题

虽然皖河流域内已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对流域防洪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现有防洪工程设施仍不完善,干流及主要支流除沿河城镇集镇段、主要圩口堤防标准相对较高外,其它河段堤防的标准很低或基本上处于不设防状态,就流域整体防洪来说,其对洪水的防御能力只是局部、低标准的,流域整体防洪能力很低。流域内堤防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1)堤防断面未达标。现有堤防除同马大堤、长河新仓圩堤、潜水潜山城区段圩堤达标外,其他堤防均存在外坡过陡、堤顶不足、断面不达标等问题。此外,无堤顶道路或难以使用,不利于防汛及日常工程管理。(2)堤身多为历年人工填筑加培而成,结构松散质量较差,且筑堤时清基不彻底,堤身局部常发生散浸、渗漏现象,抗冲性能差,部分地段存在动物巢穴,堤身隐患多,洪水期管涌、渗漏、散浸等险情经常发生。(3)堤身、堤基土质均为细砂,部分堤段主流靠岸,边坡陡,堤脚、岸坡因冲刷坍塌险情较重。(4)堤内侧分布大量渊塘,高水位时易产生渗透破坏。(5)由于乱采乱挖、泥沙淤积,以及部分河段滩地障碍物较多等,致使皖水、潜水局部河段阻水严重。

4防洪对策与措施

4.1防洪工程总体布局

皖河流域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是皖河各支流中下游地区及武昌湖湖区周边,因此流域防洪的重点应为长河花凉亭水库以下、潜水潜山以下至河口、皖水乌石堰以下至河口两岸、武昌湖湖区周边地区及主要支流泥塘沟等。根据流域特点,采取“蓄、堤、疏”等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即充分利用长河上游已建的控制性花凉亭水库工程,中游加高加固干流(包括主要支流)堤防并辅以河道适当疏浚,下游武昌湖地区在充分考虑皖河闸拒江(河)倒灌,伺机排洪的基础上,利用武昌湖湖泊的调蓄能力,适当加高加固周边圩口的堤防,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

4.2皖河上游

皖河流域上游防洪主要利用长河上游已建的控制性花凉亭水库工程,同时对岳西县城防洪堤进行达标建设。(1)花凉亭水库工程。花凉亭水库为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870km2,总库容为23.98亿m3,设计标准为100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10000年一遇。水库的主要任务为长河中下游和皖河下游两岸在遭遇一般洪水年份担负错峰任务。2003年水库大坝被安全鉴定为三类坝,其除险加固工程已于2013年12月通过了竣工验收。水库的设计汛限水位为85.5m,正常蓄水位为88.0m,由于库区移民遗留问题,水库实际汛限水位一直低于设计值,建议尽快解决库区移民遗留问题。(2)城市防洪工程。皖河流域上游有防洪任务重要城镇主要为岳西县城天堂镇,其中中心城区、城南老街区、中洲区和世畈区是岳西县城的主要保护区,防洪标准采用1969年型洪水,其他区域则分别采用1983年型洪水或20年一遇洪水。建议对岳西县城防洪堤进行达标建设。

4.3皖河中下游

皖河流域中下游有防洪任务的河段,干流有长河、潜水、皖水、皖河干流北岸等,支流有武昌湖周边圩口、珠流河、泥塘沟等,重要城镇有太湖、石牌、潜山,全部按规划标准进行达标建设,即:(1)长河。在花凉亭水库调洪削峰作用下,使长河中下游、主要支流黑河(与花园圩相连的主河道部分)堤防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此外,根据流域防洪及其他综合利用规划成果,在黑河上游兴建小(1)水库———东堰口水库。(2)潜水、皖水。潜水左堤、皖水右堤潜山县城主城区段堤防按照30年一遇标准加高加固,其它干流堤段堤防按20年一遇标准加高加固;皖水支流珠流河按照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整治。(3)皖河干流。对石牌大桥进行扩孔;石牌以下至河口段左岸圩口按照10年一遇标准实行圩口堤防达标;皖河口沿老河槽进行疏浚拓宽;武昌湖周边5000亩以上圩口按照20年一遇,其它圩口堤防按照10年一遇标准加高加固,局部堤段采取护坡工程措施;主要支流泥塘沟、幸福河按照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整治。(4)城市防洪工程。太湖县城防洪堤按20年一遇进行加高加固,同时对龙潭河、古路河等主要内部水系进行整治。潜山县城防洪规划保护范围内潜水左堤茅林河口以上、皖水右堤小市港以上堤防标准为30年一遇,以下为20年一遇;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有堤身加固、建筑物除险、部分河段疏浚等,同时对主要内河梅河、东关河、金家河、幸福河等按照10年一遇标准进行整治。怀宁老县城石牌镇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主要防洪工程措施有加高加固泥塘沟左堤、万全圩东堤和切岗控制闸除险加固。(5)广成圩。圩口总面积28.7km2,保护人口2.5万,耕地面积1887hm2(2.83万亩),堤防按1998年安庆站实测洪水位进行加高加固。主要工程措施有堤身锥探灌浆、堤后填塘固基、险工护岸护坡、穿堤建筑物除险和堤顶防汛道路修建等。

5结语

皖河流域现状整体防洪标准较低,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治理十分迫切。上述防洪措施的实施,可有效增强流域内各防护对象抗御洪水的能力,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皖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2008.

[2]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安徽省安庆市皖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

[3]方增强.皖河干流石牌水文站洪水特性分析.江淮水利科技.2016年第4期.

作者:倪峰 单位: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