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传统文化在景德镇陶瓷设计中的体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由于受到国外流行趋势和设计风格的冲击,国内的日用陶瓷产品呈现出模式化的状态。景德镇作为国内外陶瓷名城,应借鉴其艺术陶瓷的设计元素和独特风格,将日用陶瓷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设计出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产品。具体从外在的视觉表现和内在的思想意境作深入剖析,前者包含器型和图案,后者包含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
陶器和瓷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据考证,最早陶器可追溯到两万年以前,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从大自然找到适合制作陶器的泥土,以及烧制的方法,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经验才能有成品的制成。经历过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绘陶的史前陶器之后,又是若干年的继续发展,再经过不断的技术尝试和偶然机遇,瓷器终于诞生,继而才有景德镇的瓷都名号并扬名国内外。
一、景德镇日用陶瓷设计的发展状况
在19世纪,英国最先进入了工业时代,原本为权贵服务的精细的手工制作产品受到了机器生产的粗糙产品威胁,引发了社会精英份子的思考和抨击。约翰•拉斯金和其追随者威廉•莫里斯反对机械化大生产,提倡回归手工制作,继而掀起了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当时英国的设计师和社会学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日益增长的大众需求和昂贵的手工产品之间的矛盾,这和当今中国面临的问题也较为相似。近年来,国内日用陶瓷的需求日益增多,但是受到国际流行趋势的冲击,尤其是欧洲的简约风格的影响,同样也受到了批量生产的影响,日用陶瓷的设计越来越趋于模式化、同类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优势并未凸显。这些较为相似或是统一的日用陶瓷明显不能满足中产阶级、文艺青年等受众的需求,有部分群体追求的是心灵相通的感受,以及独特的设计情怀,所以这部分潜在消费者更看重的是日用陶瓷的设计元素和设计风格。正如在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景德镇被誉为瓷都,不仅有庞大且成熟的造瓷产业,且有千年的瓷器底蕴,其艺术陶瓷的水平和价值在国际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据考证,明晚清初时期的外销瓷器中景德镇的青花瓷、彩瓷、白瓷占较大比重,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具有中西兼容的特色。而今景德镇日用陶瓷的销量和地位在当今时代的优势却并不明显,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树立强有力的日用陶瓷品牌、没有充分利用艺术陶瓷的相关成功元素。在2017景德镇双创双修设计论坛中,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宁钢教授指出,组建景德镇陶瓷艺术生态小镇的设想方案,即依托于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历史底蕴、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学术文化、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的思想体系,筹建适合景德镇瓷器产业和未来发展的独特规划,其中宁钢教授重点提出要注重景德镇陶瓷品牌的塑造,以陶瓷品牌法蓝瓷为例分析品牌的重要性。专家学者和市场需求等方面都在为景德镇日用陶瓷设计传递着两个关键词,即振兴和品牌,振兴是代表要重建景德镇陶瓷产业的辉煌,品牌是代表着日用陶瓷更为注重设计和推广,二者紧密联系,延续并强大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生命力。
二、传统文化在景德镇日用陶瓷设计中的视觉表现
1.艺术大师作品
在早先的景德镇日用陶瓷中,一般讲求的是器具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但随着时展和审美观念的改变对日用陶瓷的设计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何炳钦老师于1991年创作的韵•六头水具中,造型相对简单,采用瓷器灰釉的材质,茶壶是个圆球体,四个茶杯小巧而别致,是由两个圆柱体构成、上宽下窄,还有个一外观介于茶壶和茶杯的保温器皿,整套水具均是灰釉加白色点彩。何老师在2017年创作的吉祥如意•六头水具中,茶壶的造型有所突破,外观接日用的电烧水壶,五个茶杯外观接近于一次性纸杯,但是在这次的六头水具中,却有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凤凰、金鱼、荷花、仙桃、卷草纹等图案作为瓷器的装饰。何老师在近30年的创作同类作品的变化,可以分析出根本原因是人们的生活习惯有了一定的改变,甚至审美观点也在改变。90年代时何老师的韵系列作品算是比较前卫,器型的细节部分较多,但没有复杂的装饰图案,仅用点彩点缀;2017年的作品却利用了大量的装饰图案,器型却是简约有力,取自生活,更重要的是去除了热茶的器皿,影射了现在的烧茶取水更为便捷,不需要保温了。通过何炳钦老师作品的设计元素趋势动态,能够看到器型在逐渐变化的同时,装饰图案却逐渐回归传统。在中国历代遗留下的陶瓷艺术品中,有不计其数的花纹图案,较为常见的是龙凤呈祥、岁寒三友、福禄寿喜等。这些寓意着吉祥平安、万事大吉的图案的作用已经超出了对陶瓷产品的装饰,经过长时间的指代,已经约定俗成默认为是传达好意图、好兆头。随着近年来对工匠精神、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日用陶瓷设计在外观视觉上也更加注重中国元素的应用,装饰图案上运用了各种传统纹样,这在何老师的日用陶瓷创作历程和作品特征的变化也能体现出来。
2.瓷博会其他作品
2017年10月17日,“2017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盛大开幕,参展品类涵盖日用陶瓷、艺术陶瓷、高技术陶瓷等,不仅汇聚了国内外的游客和行家慕名前来,还为陶瓷设计师和艺术师们带来了灵感启发和互动交流的机会。在此次为期5天的瓷博会中,欣赏到了不计其数的日用陶瓷产品,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魅力和价值。为更好梳理传统文化在日用陶瓷中的视觉表现,主要从器型和图案两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陶瓷中较为常见的器型主要有碗、杯、壶、瓶、盘,这些器型是根据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现实生活中需求,并经过不断发展的社会习俗而延续至今的。历经几千年的岁月沉淀以及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虽然现如今的日用陶瓷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碗、杯、壶、瓶、盘还是最为常见的日用陶瓷产品。在2017年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中,碗、杯、壶、瓶、盘利用国画水墨和花鸟元素的装饰图案的作品较多。首先以瓷画出品的盛世莲花公道杯为例,在器型上是由托底、托盘、杯子、莲花柱四个部分构成,传承着中国传统的器型的同时也运用了大量的国画元素,器型表面的莲花、荷叶图案和杯中的莲花柱相互交融、合为一体。盛世莲花公道杯以瓷载道、彰显国韵,是将传统文化应用到日用陶瓷设计的经典作品。再来看看其他的茶具、咖啡具、餐具等日用陶瓷中,装饰图案有回归中国元素的趋势,其中被誉为中国四君子的梅、兰、竹、菊,以及花、鸟、鱼、纹均为常见图案,且利用国画的形式表达。最后看看日本的香兰社和荷兰的Sphere-bol+品牌,虽然这两个品牌都不是景德镇的,但是却对景德镇日用陶瓷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香兰社的作品主要的装饰图案为樱花,但是每一个器型的樱花造型却是各不相同,且重在工艺;Spherebol+的作品主要装饰图案为薰衣草,器型相对更为简约。这两个陶瓷品牌在5天的瓷博会中引起了较多的关注,所摆样品几乎售罄,还有很多顾客留下预约预购电话。究其原因是因为二个陶瓷品牌采用了其所在国家的代表元素,再结合高新的制瓷工艺和技术,最终成品精益求精且独具特色,所以引发瞩目,值得景德镇陶瓷和其他地方的学习和参考。
三、传统文化在景德镇日用陶瓷设计中的意境体现
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诞生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瑰宝,也诞生了众多的艺术大师。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或许出现过行业不自信、文化不自信的状况,但是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元素越来越受重视和推崇。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讲座“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在2007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其书籍《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于2012年出版发行,继而掀起了一股国学热潮,受到观众的极大的关注;2016年2月,由董卿主持的原创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继而引发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讨论。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景德镇日用陶瓷设计也逐渐回归和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品的设计元素不再仅仅是“中国风”的表面堆砌,而是总体的传达出一种传统文化的意境和精神。中国历史遗留的艺术品和诗歌文学中,最为看重也是最难概括的就是“意境”二字。在2017年瓷博会中,不仅作为个体的陶瓷作品较多的应用了中国传统元素,而且有部分陶瓷品牌有意识地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出一种氛围,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比如张小兰陶艺工作室、陶忆、玉柏玲珑、东荣瓷业、振艺坊瓷业等品牌的陈列并没有刻意的体现展品的琳琅满目,而是仅用了少数展品配合特质的木材展架,再经过设定的位置摆放,从而给人的感觉有张有弛、错落有致。这些陶瓷品牌的作品在器型和装饰图案上或多或少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展示设计的规划上也从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也给予了展品的留白空间,表达了中国文化中的精细、空境、胸怀博大的思想。
四、结语
2017年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并了解国内外日用陶瓷产业的概况。通过学习和借鉴荷兰的Spherebol+、日本的香兰社等较为特色的陶瓷品牌及其设计风格,从而深入分析和反思景德镇日用陶瓷设计的现状,并结合国内的传统文化及设计语言融入到日用陶瓷品牌的灵魂深处,最终制作出具有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日用陶瓷产品,也为再次振兴景德镇瓷都的名号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叶喆民.中国陶瓷史[M].北京,三联书店,2011年3月第1版.
[2]李砚祖.品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3]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编.经典中国艺术史.卷1-3[J].合肥,黄山书社,2009年10月第1版.
[4]沈海晖.传统思想与现代设计在日用陶瓷中的体现[J].中国陶瓷,2010.7(49-50).
[5]周志.“瓷”“都”之路———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思考[J].装饰,2014.8(12-17).
[6]孙方一.论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景德镇陶瓷大学,2012.
[7]陈坤,郭小白,陈伟.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陶瓷工业设计的融合[J].山东陶瓷,2017.6(35-36).
作者:袁学丽 单位: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