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范文

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

《机电兵船档案杂志》2014年第三期

一、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践

宝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历了初级、优化和发展三个阶段,先后实现了存量档案的数字化、增量档案的电子化和企业档案的网络化。

(一)初级阶段——存量档案的数字化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建设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目标是实现存量档案的数字化。宝钢一期工程于1978年开始建设,并于1985年投产。随后进入了二期、三期工程的建设,并分别于1991年、2000年投产。宝钢一、二、三期工程共形成技术图纸约350万张。而当时正值宝钢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时期,各个业务条线均由二级管理模式向高度集中统一的一级管理模式变革,档案管理也不例外。各二级厂部取消了档案科室建制,由公司档案处集中统一管理。这一变革对公司档案部门而言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如何管理好数以百万计的海量科技档案,又如何为各二级厂部员工提供便捷的服务,是摆在宝钢档案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87年,宝钢从德国引进了全套缩微设备,1992年又从法国引进了大型计算机光盘系统。由此拉开了宝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序幕。随着科技档案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完成,宝钢档案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成立了若干个信息著录小组和图纸扫描小组翻班运转,历时三年按计划将约350万张技术图纸全部转换为数字文件。起初为了加快信息化管理的进程,曾经采取缩微与扫描图纸同步进行的方式,但实践证明,提供远程档案利用服务,扫描文件远远优于缩微胶片的提供利用。因此,最后又将缩微胶片再次转化成了数字文件。这一阶段,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昼夜奋战,辛勤付出,实现了馆藏一、二、三期工程项目档案的数字化目标,为日后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优化阶段——增量档案的电子化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优化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目标是实现增量档案的电子化。2001年,随着存量档案数字化的基本实现,宝钢档案部门又将目光向前延伸到了业务管理的前端,思考如何从源头入手,开发系统接口接收电子文件。直接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电子文件,不仅可省去扫描工序,而且还可避免因二次加工导致的原件清晰度的损失,全面提高电子化档案的质量。因此,宝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进入了优化阶段。随着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功能的完善,对内实现了电子文件接收、还原、归档、整理、提供利用等的流程化、一体化管理,优化了档案业务的在线处理流程,可即时上载电子图像,实时提供档案利用;对外则与外部参建单位达成协议,外单位提交的设计、设备资料必须符合宝钢提出的电子文件交付要求(包括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和相应的元数据信息要求),使接收的外来光盘可便捷地导入宝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减少了著录工作量,提高了图纸清晰度,赢得了管理高效率。这一阶段,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前期介入(提出电子文件交付要求),后期把关(核对电子文件交付质量),实现了工程项目增量档案电子化的目标,也为日后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发展阶段——企业档案的网络化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强化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检索利用功能,并与相关业务部门共建接口,在实现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化协同管理的优势。2006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宝钢实施新一轮的发展战略,即各个业务条线全面实现“一体化”管理。通过统筹规划、业务流程再造、资源配置优化,在公司层面构建统一、规范、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系统平台,实现对各分、子公司的高度“一体化”管理目标。在此背景下,宝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也伴随着宝钢的战略步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本次目标已不再着眼于一个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而是谋划一个企业集团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也不再局限于一个企业的档案利用,而是创建企业集团范围内的跨地区、跨区域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因此,技术上变C/S模式为B/S模式,使宝钢档案信息资源能在更大范围提供更加便捷的利用;管理上则向前端业务延伸,注重文件、档案的流程化、一体化管理,以及网络化的协同管理,使档案管理的质量、效率和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本阶段实现了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与科技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衔接,达到了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管控项目,全面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双赢目标。前端工程项目管理系统(BPMS)中的相关信息可自动传送到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包括设计管理、合同管理、设备管理、施工管理等工程项目管理中各个方面的信息,使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清楚地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时动态,如:工程项目招投标信息,设计、施工、交工、竣工等时间节点,各类合同签订情况以及相关资料的交付时间等等,便于档案人员在工程项目资料、档案流程化管理过程中很好地把握时间节点,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使工程项目档案验收工作顺利进行。同样,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设计资料、设备资料接收与发放信息以及档案专项验收时间节点等也可反馈到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使其他职能部门也能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协同管控,最终确保工程项目按计划节点如期竣工验收。这种相关业务、相关系统信息资源共享的立体式协同管控模式,将企业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推向更高层次,使之更加丰富,呈现出高效便捷、多姿多彩的管理新局面。

二、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感悟

在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无论是存量档案的数字化,还是增量档案的电子化,或者是企业档案的网络化,除了必须依靠计算机软硬件等技术与设备的支撑外,档案的基础管理工作不容小觑。再好的技术与设备,若缺乏制度的保障或细节考虑不周,企业档案信息化也终将事倍功半。在此,结合本企业工程项目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实践,从建章立制和注重细节两个方面简述感想。

(一)建章立制,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序开展宝钢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模式是:档案部门集工程项目资料管理与档案管理职能于一身。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强化了过程管理。工程项目建设初期,所有技术图纸资料都经档案部门发送到各个参建单位;而工程项目建设后期,相应的竣工档案又从各个参建单位移交到档案部门。实现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后,这种管理模式更是如虎添翼。然而,凡事若想收效,制度必须先行。为了与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相配套,宝钢档案部门在深入研究、全面了解相关业务流程及文件形成过程,识别管控对象,确定管控范围的基础上,对外以合同形式、对内以体系文件加以固化,从而确保其执行力。同时,充分考虑数字化建设要求,坚持从管理性标准、业务性标准、技术性标准三个层面上系统建设档案数字化标准体系。目前,公司层面制订了近30个制度体系文件,其中涉及工程项目资料与档案管理以及信息化管理的文件约占一半。《工程项目技术资料管理办法》、《国内工厂设计技术资料交付要求》、《国内设备技术资料交付要求》、《国外合同技术资料交付要求》、《技术资料电子文件提供要求》、《工程项目技术资料分发规则》、《国外合同技术资料翻译规定》等文件,主要是从工程项目档案的源头——技术资料管理入手,提出相关要求,作为过程管控的依据,以确保最终形成的电子化增量档案的质量;《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工程项目文件归档范围及归档要求》、《交工资料工作规范》、《工程项目档案验收规定》等文件,主要是从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角度,提出相关要求,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而《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业务规范》则是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准则,涵盖了档案的接收、整理、保管、统计、鉴定、利用等各个业务环节,也包含了信息化管理的方方面面,有力地保障了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执行制度比制定制度更为重要,执行不力,再好的制度也将成为一纸空文。因此,为确保制度的执行力,对内必须将这些制度与企业综合管理体系并轨运行,纳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之中;而对外则通过业务谈判,将制度中的有关内容纳入相关合同或附件,明确具体要求,保留扣除合同尾款的权利。实施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对设计单位提交的电子文件应认真核对,若发现问题,及时退回要求其整改,以确保合同条款的有效执行。同样,档案部门内部的各个业务环节也形成一个PDCA循环,从资料(包括电子文件)接收、资料处理(电子文件还原、资料分发、资料翻译)、档案整编、档案保管、竣工验收、图纸扫描到提供利用,每个环节均实行质量监控,强调前道工序的相关信息必须为后道工序服务,后道工序必须为前道工序的相关信息把关,以此环环相扣,从而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此外,通过每月组织的档案工作质量检查,及时发现管理上的问题或制度上的偏差,不断完善,持续改进,以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序开展。

(二)注重细节,确保档案信息的内在质量企业档案步入信息化管理后,对档案基础工作提出了挑战。如今的工程项目档案收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纸质文件材料的收集,而是以接收电子文件导入本企业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为主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对电子文件及其相关的数据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更需要注重内在的质量。如:收集设计单位采用CAD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要预定义归档的数据规范和制作归档光盘要求,包括电子文件的文件格式、背景信息、元数据要求、光盘目录结构等。就文件格式来说,电子文件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文件存储格式,确保能够长期有效利用。为此,本企业提出了两种格式的归档文件,一是经转换后用于还原打印、归档浏览的文件格式,即PDF或TIFFgroup4格式;二是为了满足档案原始性要求,保留所有设计信息,满足今后修改图纸时再利用的原设计存储文件格式,即DWG或DXF格式。就背景信息、元数据来说,要提供说明该光盘整体信息的说明文件、说明读取光盘内各种格式电子文件的环境信息的辅读信息文件及说明每一电子文件目录信息的著录文件。只有符合这些细节要求的光盘,方可顺利导入科技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档案整理。

从档案基础管理的角度来看,档案信息化管理已彻底改变了传统模式下的档案信息著录、卡片检索等方式,著录信息已从以往的案卷级向下延伸至文件级(图纸级)以及相应的图像文件,而且数据量巨大(本企业档案数据库储存的著录条目已数以百万计),每张图纸或每份文件的著录信息内涵丰富,其中有题名、文件编号、文件名、版次、责任者、清单号、密级、设备编号、资料编号等十几项内容。著录信息是管理数字文件的索引目录,任何漏著、错著都会误导读者,尤其是文件名起到了链接数字文件的作用,哪怕是细微的错误,也会造成管理系统查询不到数字文件的原文。因此,在管理上必须规范化,档案著录时必须重视相关信息的细节,包括每张图纸或每份文件的详细信息、关联信息。“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最大限度地注重细节,降低差错率,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档案的内在质量。企业的变革与发展推动着企业档案工作的不断变革与创新,同时,信息时代又推动着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不断完善与优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企业档案工作者要勇于摒弃传统的、习惯的思维方式,创新理念,再造流程,关注源头,注重细节,才能迎接挑战,开创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王克绍单位: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