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范文

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第6期

【内容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数量明显增多。只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建立完善的心理弱势群体教育制度;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辅导员团队才能解决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经济困难、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教育方式错误、人际交往能力差和就业压力大等原因,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变得异常脆弱,甚至有了心理疾病,我们把这部分人群统称为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目前,我国高校弱势学生群体已经达320余万人,约占大学生总数的1/4,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约16%~25.4%。如何让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健康地成长,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这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现状

(一)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由于经济贫困、学习能力差、生理缺陷或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被其他同学嘲笑、孤立,他们本身也变得异常敏感,缺乏自信,甚至产生悲观、绝望等情绪,更有甚者对周围同学产生敌意。他们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有焦虑、抑郁、强迫、自闭、神经衰弱、偏执等多个方面,这些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他们成才成人。

(二)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大多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由于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特殊性,他们不愿意去面对挫折和困难,主要表现就是规避风险,依赖他人,缺乏责任感;他们可能稍遇挫折,就会显得束手无策,意志消沉,以消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困难;当他们遇到超出能力范围的挫折时,就会悲观绝望、怨天尤人,甚至自残;有的大学生又有些不同,他们能忍受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严重挫折,却不能忍受自尊心受到点滴损伤,一旦有人或事突破了他们的底线,就容易出现很极端的行为。

二、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自我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缺失。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自身普遍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他们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不能准确地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更不能恰当有效地去解决自身存在的这些问题。他们被来源于自身的问题困扰着、折磨着,时时刻刻都想去摆脱这些烦恼,但是他们在学习中、生活中鲜少接触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方面的知识,也不具备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还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是一般作为选修课,没有引起大学生的重视,而且课堂形式过于陈旧,基本属于纯理论的灌输,不能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进行自我教育。

(二)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完善。高校领导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容易出成绩的学生成才建设上面,对于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方面重视不够、了解不够、分工不明、责任不明、制度不完善。有的高校可能只在辅导员工作职责里简单提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并没有关于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处理机制,也没有评价考核的标准。领导的不重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更不要谈保质保量的完成。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甚至重大心理疾病状态,而在现行不够完善的制度层面上,想要使他们的健康利益得到保障十分困难。

(三)辅导员队伍专业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大多数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水平不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处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时,方式方法过于简单片面,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学校对辅导员队伍投入不够,辅导员很少有机会参加心理方面的专业培训,只能靠自学与时俱进,但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对比较乏味,辅导员工作又很繁重,有些还授课或从事行政,外加他们的待遇一般不高,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辅导员对心理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稍微有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辅导员,因为工作劳累、待遇不高、职称评定等原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又转向其他岗位发展,这样一来辅导员队伍一直处于动态变动中,整体素质得不到提升。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高校应该把《社会认知》《大学生心理》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课程体系之中,普及必要的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促使他们对自身的心理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自身心理调适活动的积极性。心理调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教师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

(二)建立完善的心理弱势学生群体教育制度。建立“大学生心理异常情况监测网络”。一级监测网络———寝室,充分调动寝室同学互相关爱之情,当同学遇到危急情况时,主动关心同学,并及时向上一级监测网络汇报。二级监测网络———班级,充分发挥班委、党员的骨干作用,与班上同学多沟通交流,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汇报。三级监测网络———系(部),分管学生工作的班主任及辅导员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心理健康情况,发现心理有异常的学生及时与之谈话,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给予恰当的心理干预,将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中,并将相关情况向家长反映和向上一级汇报。四级监测网络———校领导,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负责总体协调、指导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必要时请校外专家进行心理“会诊”,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及时向系部分管学生工作的教师反馈。“大学生心理异常情况监测网络”实行层层负责的原则,即下级对上级负责,哪层出问题哪层负责。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整理成档案,时时追踪,及时干预,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障。

(三)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辅导员团队。第一,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减少行政工作量,让辅导员更有精力、更有热情地去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服务;第二,增加心理专业辅导员教师比例,让专业性强的辅导员教师轮流到心理咨询室值班,让需要心理咨询的学生能及时得到专业化的服务,专业强的辅导员对心理方面的研究更深入更执着,并且可以带动其他辅导员学习的积极性;第三,辅导员应该增加培训和外出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学习先进的心理干预技术,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做到更科学更专业更细致。第四,辅导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帮助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爱惜学生。

总之,整个辅导员队伍应该是目标明确,方法先进,职责细化的有机联系的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何详林,谢守成,刘宏达.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夏晓虹,王明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3]夏志芳.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3

[4]王洪军,白杭.加强高校心理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7,25(4):116~117

[5]潘红梅,将兴巧,郑红朝.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思政工作保障机制初探[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2,30(2):17~19

作者:刘洪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