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探讨范文

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探讨

摘要:本区地处柴达木盆地北缘,大地构造位置隶属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Ⅰ)东昆仑造山带(Ⅰ2)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造山亚带(32I),北接欧龙布鲁克—乌兰元古宙古陆块体(12I),南邻柴达木晚中生代-新生代断坳盆地(52I)。区域上地层主体为奥陶-志留纪地层,元古代次之,山体边缘、山间凹地及沟谷地带为新生代第三系、第四系陆相沉积,区域构造线呈北西西向,岩浆活动频繁,超基性-酸性侵入岩均有出露。

关键词:万洞沟铁矿;矿床地质;地质特征

1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以中元古代万洞沟群a岩组(Pt2Wa)、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OST)及第四系全新统(Qh)。

2构造

区内构造位置位于区域性彩虹沟向斜构造的北东翼北西段,主构造线方向与区域性构造线方向一致,为北西-南东向。区内滩间山群呈现出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局部可见有小的褶曲构造;而万洞沟群则呈现出一宽缓的向斜构造,为青龙山复式向斜构造的北西延伸部分。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构造,构造性质以压扭性为主。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加里东及华里西两期侵入岩均有发育,岩石类型以中酸性岩为主,次为基性岩,加里东期侵入岩以主要以脉岩产出,构成与地层、构造分布方向一致的北西—南东向地层—构造—岩浆岩带,主要出露于区内北东侧,呈脉状产出,脉宽普遍在100m~150m间。

3矿化带地质特征

区内铁矿(化)体以矿化矽卡岩形式产出,其围岩主要为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b岩组和华力西期斜长花岗。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b岩组分布于磁铁矿化矽卡岩带的东侧,由于受华力西期岩浆侵入就位,该套地层平面上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北向展布,产状为北西—南东向,岩性主要为灰绿色变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局部可见大理岩,呈规模较小的透镜状夹层在凝灰岩中产出。磁铁矿化矽卡岩就产于滩间山群b岩组和华力西期斜长花岗斑岩的接触带部位,总体呈近南北向展布,接触带部位发育F8构造破碎带,该破碎带多期活动特征明显,后期活动对磁铁矿化矽卡岩带造成了明显的破坏。区内上述接触带部位共分布有Ⅰ、Ⅱ、Ⅲ三条磁铁矿化矽卡岩,其中北部Ⅰ矽卡岩带分布于M7地磁异常区内,原岩主要为石榴石、绿帘石矽卡岩,出露宽度4.0m,推测其长度约为100m,该矽卡岩带内圈定工业品位磁铁矿体1条;Ⅱ、Ⅲ矽卡岩均分布于南部的M9地磁异常区内,Ⅱ矽卡岩带内地表共圈定4条磁铁矿化体,岩性主要为石榴石、绿帘石矽卡岩,该矽卡岩带出露宽度在5m~10m间,最宽可达20m,推测长为100m;Ⅲ矽卡岩带内地表共圈定1条磁铁矿化体,岩性主要为绿帘石矽卡岩,该矽卡岩带出露宽度约为7m,该带控制长为100m。综述,区内矽卡岩带分布于华里西期斜长花岗斑岩与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b岩组的接触带,接触带部位压扭性破碎带发育,其后期活动对矿(化)体起到了破坏作用。

4矿体特征

万洞沟普查区目前仅发现了铁矿种的成矿事实,矿体的分布严格受矽卡岩带的控制,主要呈脉状产出,透镜状偶见。区内共圈定FeM1一条工业品位铁矿体和Fe1、Fe2、Fe3、Fe4四条铁矿化体,现将区内矿(化)体特征简述于下:FeM1矿体:为工业铁矿体,矿体呈透镜状分布于Ⅰ矽卡岩带中,推测长为100m,未进行深部验证,真厚度2.67米,由两件样品控制,平均品位为28.72%,单样最高品位36.50%,矿体产状:倾向293°,倾角81°,赋矿岩石为碎裂状褐铁矿化磁铁矿化矽卡岩,矿体围岩为碎裂岩。Fe1矿化体:呈条带状、不连续磁铁矿脉分布于Ⅱ矽卡岩中,推测长为100m,水平厚度5.10m,矿化体由四件样品控制,单样品位在7.83%~23.70%间。矿化体产状:倾向233°,倾角77°。Fe2矿化体:呈条带状、不连续磁铁矿脉分布于Ⅱ矽卡岩中,推测长为100m,水平厚度7.56m,矿化体由七件样品控制,单样品位在9.45%~31.15%间。矿化体产状较陡,近乎直立。赋矿岩石为绿帘石矽卡岩,围岩为斜长花岗斑岩。Fe3矿化体:呈条带状、不连续磁铁矿脉分布于Ⅱ矽卡岩中,推测长为100m,水平厚度4.50m,矿化体由三件样品控制,单样品位在10.98%~22.10%间。矿化体产状较陡,近乎直立,略向东倾。赋矿岩石为绿帘石矽卡岩,围岩为大理岩和凝灰岩。Fe4矿化体:呈条带状、不连续磁铁矿脉分布于Ⅲ矽卡岩中,控制长为100m,水平厚度在2.90m~7.50m间,单样品位在10.18%~25.60%间。矿化体产状较陡,近乎直立。赋矿岩石为绿帘石矽卡岩,围岩为大理岩和凝灰岩。综述,区内磁铁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地表,以大小不等的磁铁矿矿脉形式分布于矽卡岩中,矽卡岩产状较陡,近乎直立,沿走向和倾向延伸均较小,且不稳定,呈条带状、透镜状展布。

5控矿因素

结合区内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后认为区内矽卡岩型铁矿的形成与地层、岩性和岩浆岩是密不可分,而成矿与构造的关系尚不明晰,但断裂构造的多期活动却对矽卡岩型磁铁矿矿体起到了破坏作用。现将与成矿有关的地质背景因素论述如下。

5.1地层、岩性与成矿分析矿化带处出露地层为滩间山群b岩组,岩性主要为凝灰岩,碳酸盐岩少量。不同的岩性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碳酸盐类岩石以其化学性质活泼、脆性较大、渗透性强和富含CaO而易被交代形成各种类型矽卡岩,而凝灰岩相比碳酸盐类岩石其性惰,相对难以形成矽卡岩,由于区内碳酸盐岩是矽卡岩的成岩母岩,故一定程度上区内接触带部位的碳酸盐岩的形态和规模决定了矽卡岩的形态和规模,碳酸盐岩的不连续会致使矽卡岩带形成的不连续,由于区内滩间山群b岩组内碳酸盐岩分布较少,仅以条带状、透镜状等夹层出现,从而导致区内矽卡岩规模小,沿走向和倾向的连续性差,主要以透镜状和脉状产出。

5.2岩浆岩与成矿分析该区华力西期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滩间山群的两个火山岩组和多个侵入岩体,其中分布于本区内的侵入体主要为一呈岩株产出的斜长花岗斑岩体,由于矽卡岩是岩浆汽水热液交代围岩的结果,所以岩浆岩的成份、形成深度、规模等也对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区内中酸性岩浆在结晶成岩的过程中析出了富含大量FeO的岩浆流体,当含矿流体运移至与碳酸盐岩间呈凹凸不平的“不整合”接触面时,与围岩碳酸盐岩则发生了交代反应形成了矽卡岩组合。由此可知,区内岩浆活动对本区的成矿提供一定的热源和物质来源,对成矿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而碳酸盐岩对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母体,起到了定位作用。

作者:张海霞1;王宗胜2 单位:1.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2.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