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环境工程硕士实践能力的培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课程设置与教学
1.1紧密联系行业实际设置课程
全日制工程硕士生的课程体系中,包括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部分,在较短的时间内,要达到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需要将这两方面的课程有机结合,总体来说,与工学硕士相比,政治和英语所占学分有所下降,专业课比重增大,同时开设了更为丰富的专业选修课。围绕工程硕士培养定位,对于公共基础课设置进行了改革,整合了目前的政治课程授课内容,减少了政治理论内容的重复度,减少了传统的公共外语课程,加强了专业外语教学,外语课程注重实用性,注重口语训练及英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教学既要培养学生掌握工程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更强调学生要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及工程管理方法,因此专业课设置兼顾学科和行业需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结合行业需求,反映工程前沿,突出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教学以实际工程应用为导向,以未来工程人才需具备的综合素养为目标,以激发其创新能力为核心,设置了包括“环境工程招标投标”、“场地污染修复技术”、“清洁生产审核”、“有机污染分析技术”、“环境影响评价实务”等与学科和行业实际紧密结合,涉及研究、开发、生产等诸多领域的实用性和综合性环保技术专业课程,增加实用性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紧扣行业发展。
1.2课程教学多样化
专业课程教学的师资除选派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还聘请国内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教学方式上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课堂学习和课本为主的传统方式,代之以案例、问题、项目和课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参与式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团队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贯穿教学过程,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实务性、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和教师相互交流,对感兴趣的领域做充分准备,并将自己的认识和同学分享,由于行业专家的参与,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紧密接触行业实际。如“场地污染修复技术”的课程教学由行业专家在氮肥厂、油制气厂等场地污染修复项目现场授课,学生有机会亲身见识包括土壤清洗、化学反应格栅、生物堆积、现场固化、植物复垦等污染场地修复的多种技术,还可以亲身参与污染修复的采样、样品分析以及污染评价等修复流程。为了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写作能力,还专门开设了“实用工程与科技写作”课程,其中包含专利申请书、科技项目申报书、技术总结报告及标书等文件写作内容,学生对课程内容印象深刻,真正达到了“学有所获,日学日进”的效果,深受学生欢迎。课程学习的考核采用案例设计、案例报告书等方式,如“环境工程招标投标”的考核就是对某一招标文件编写标书,突出应用性,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更能获得将理论和研究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力求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对职业领域的技术工作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感性认识,为后续的职业实践奠定基础。
2培养方式
根据教育部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指导精神,学科点充分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工程硕士培养,与企事业等实际部门紧密合作,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的企事业专家担任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在相关企事业单位设立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依托“双基地”、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共同承担完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工作。
2.1建设稳定的专业实践基地,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专业实践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核心,学生在校完成课程学习后,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实践工作,结合单位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或技术难题,逐步深入地应用理论、方法和技术去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专业工作的感性认知,加深对职业的体验,同时完成毕业论文。建设专业实践基地,是落实专业实践环节,成功培养工程硕士的重要基础保证,目前暨南大学环境工程学科点已与包括广东圣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水务公司、广州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李坑垃圾发电厂、珠海水质监测中心、广东省清洁生产中心、惠州环科所、东莞市农检所等在内的数十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通过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同建立研发平台、构建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等方式,研究生在实习和校企横向课题研究中,真正深入企事业单位管理过程,解决其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以此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一方面研究生借助实践基地平台可以完成工程设计、技术研究、技术创新或技术改造方案等实际专业技术工作,同时了解行业的工作流程和职业规范,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实践单位接纳研究生实践,在投入资金的同时,也能为单位发展和创新获得效益。可以订单式培养切实满足企业需求,毕业就能上岗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实践基地成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联系纽带,促进院系、导师和企业的长期、紧密的合作。
通过建立在企事业单位实践平台,我们还尝试进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探索,强化研究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工程项目设计,强调实用性,包括熟练掌握工程实践中多种专业软件、绘图软件的使用;实施了包括环评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能源审核、清洁生产审核资格认证等在内的环境保护领域的职业技术考试和认证,使全日制工程硕士在一毕业即可上岗工作。
2.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推进落实双导师指导制导师的素质与指导能力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对导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导师有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指导能力,也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推进落实校内与校外双导师制是保障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我们建立健全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导师评聘制度,其中校内导师的评聘条件注重考察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不仅包括发表学术论文、纵向科研项目等指标,还注重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科研情况、为企事业单位解决问题能力;对于校外导师的评聘通过自荐或校内导师推荐,一般要求具有副高技术职称或在单位担任中层领导职务,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技术专长,或具体负责某部门管理,主要考察其专业技能的水平、组织管理的能力,具有指导研究生的专业水平、组织管理经验和资源条件,并且与校内导师有一定的合作研究基础。同时加强对导师特别是校外导师的培训,内容包括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相关政策和规定进行解读,明确包括授课、讲座、论文指导、工程实践指导、实践基地建设等在内的导师职责,使导师充分认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特点和规律,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发导师参与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热情。建立校内、校外导师有效沟通机制,定期举办导师工作座谈会。座谈会既可充分讨论交流研究生培养中课题选定、论文指导、毕业答辩等环节的问题,也对企业、行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战略、相关技术和工艺等专业学术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导师工作座谈会的交流探讨,一方面促进了导师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更新,使校内外导师都能更好地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给予研究生更加细心和精心的指导,为校内外导师进行研究生合作培养架起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也为学科点与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渠道。
3结束语
自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以来,暨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至今已招生100余名,根据学科优势、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目标,设置了更为丰富的选修课程,课程教学突出工程性、实践性,并引入外部专家导师参与教学;通过建设稳定的专业实践基地,逐步建立起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推进落实双导师指导制,突出了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接行业和企事业单位需求,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
作者:李彦文莫测辉李红王朋薛枫单位:暨南大学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