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议工程建设水土流失成因与防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1土壤功能丧失
建设活动大量征用土地,在地表上构建建筑物,堆放废弃物质和建筑材料,占用、压埋表土层,使原地表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
1.2水土保持设施损毁
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永久或临时征占土地,损坏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并且毁坏具有水土保持和滞留水土功能的农田、湿地和水域等,削弱项目区及周边地带的水土保持功能。
1.3土壤地表和植被被破坏
工程建设活动清除、砍伐地表覆盖物(包括植被和地表枯枝落叶层),降低林草覆盖度,造成大量的地表裸露,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土壤失去植物保护,直接遭受雨水的击溅、剥蚀、冲刷,极易产生水力侵蚀。同时,植被覆盖度下降,意味着区域防风固沙能力下降,容易诱发严重的风力侵蚀。
1.4地貌地形及地面组成物质改变
为使大部分地面坡度变缓,一般需要增加边缘或局部地带的坡度。随着建设活动的扰动再塑,坡面的形状、长度和坡向等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加剧水土流失的形成。建设活动在再塑地形地貌的同时,也使地表的组成物质发生极大变化:有些地表的表土剥离,岩石外露;有些地表被倾倒弃渣,上覆岩石混合物;有些地面被混凝土所代替。再塑地貌、地面的物质复杂、种类繁多,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造成的水土流失强度也有所差别。
1.5水资源循环系统失效
给排水设施的建设,改变了原有水系的自然条件和水文特征,减少地下径流补给,使地表径流量增加、汇流速度加快,进而导致大量地表水无效损失。水的大量损失,一方面加剧土壤侵蚀,另一方面导致地表严重干旱,加剧土地沙化和荒漠化。
2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
在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人为活动造成的,具有以下突出特点:流失原因特殊,土壤侵蚀剧烈;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人为活动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大量弃土弃渣造成水土流失强度大、历时短,具有突发性和季节性;危害严重,损失巨大。据调查,工程建设的扰动面积集中,砂石料用量大,主要的水土流失时段是施工准备期和施工期,重点流失部位是砂石料场区和建筑工地。施工结束后,水土流失危害变小,水土保持措施主要以临时措施为主。弃渣场和取土(石)场的土体松散,且在人为剧烈扰动后形成大量的裸露坡面,极易受到水力侵蚀。其主要水土流失形式是面蚀和沟蚀。面蚀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重塑坡面单元,这些坡面在防护工程施工前处于全裸状态,抗侵蚀能力较差,强降雨期间,坡面受雨滴的击溅和径流的冲击作用,易发生表面土壤的面状侵蚀。沟蚀是针对填方边坡和弃渣面来说的,施工使其坡面地表土壤松散,抗冲性极差,当坡顶有集中股流下泄到坡面上时,易对坡面地表形成沟状侵蚀。其中,弃土场因堆积松散而沟蚀状况最为严重,有些挖方边坡表面也会出现细沟或浅细沟状侵蚀。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用彩钢板或围墙将建设区域与外界隔开,封闭作业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但雨水仍然会挟带泥沙从空隙处流出,造成周边道路积水,严重威胁交通安全。
3水土流失防治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等有关文件、技术规范,该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特点,确定该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原则。
3.1预防为主
在防治中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基本方针。
3.2综合防治
按照治理措施与预防监督措施相结合、永久性措施与临时性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形成有效的综合防治体系。
3.3突出重点
按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分类,此建设类项目基本建设竣工后,在运营期基本没有开挖、取土(石、料)、弃土(石、渣)等生产活动,其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建设期。
3.4生态优先
综合考虑工程特点和区域景观的协调性,采取多种生物措施增加工程区的绿化面积,增强工程区的生态功能。
3.5设计及施工同步根据相关规定,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采取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制度,将水土保持措施列入工程总体项目。使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相适应,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方法
在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治和监测部位是建筑物区、道路管线及硬化工程区、绿化景观区和临时堆土场。水土流失发生的重点时段是施工期,防治措施主要以临时措施为主。结合各分区水土流失类型、特点、施工工艺、完工后的去向以及主体工程的水土保持工程,确定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因地制宜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地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减少地面侵蚀量,使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4.1建筑物区
建筑物基础开挖过程中,常产生大量的弃土(渣),如不采取措施,在大雨及大风天气将会造成水蚀或风蚀。因此,在场地平整过程中,应采取半填半挖式,尽量减少取、弃土方量。一般情况下,基坑面积较大,所需的土石方量也较大。因此,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开挖的土石方应及时运走或堆放在临时土(渣)场。修建临时排水沟,可以防治雨水对基坑的冲刷。在排水沟末端修建沉沙池。
4.2道路管线及硬化工程区
高挖低填作业造成较大范围的地表裸露,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在施工期,沿线修建临时排水沟,减少对裸露地基的冲刷,并在排水沟出口处修建沉沙池。在硬化工程区(如停车场)修建框格植草类生态停车场,以减少水流失。
4.3绿化景观区
覆土完毕要及时进行绿化,尽量减少地表裸露时间。主体工程设计中,一般采用园林绿化标准,其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施工后,及时栽种植物、铺设草皮。绿化景观分散于各分区之间,可与其他区域共用排水管及沉沙设施。
4.4施工生产生活区
施工生产生活区的机械及人员活动较为频繁,人为扰动较大,且材料堆放较多。施工场区一般占用绿化及一定面积硬化工程用地,待工程完工后再恢复为原区域。为避免材料临时堆放及施工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应在此区采取临时排水措施,包括在与其他排水系统相接处修建沉沙池,用填土编织袋临时拦挡堆料等。
4.5临时堆土(渣)区
这一区域主要为松散渣土,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或产生坍塌。临时堆土(渣)场一般设置在大范围硬化工程区或绿化景观区。在临时堆土(渣)场周边,用填土编织袋进行拦挡,并修建与沉沙池相连的临时排水沟。在雨天及大风天,用塑料彩条布覆盖临时堆土(渣)场。同时,在表土堆放区表面播撒草籽。在施工区域出口处设置车辆清洁池,减少运输车辆对周边道路的影响。
5结语
船舶学院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是在人为作用下诱发产生的。它与原地貌条件下的水土流失既有天然联系,又存在着明显区别。项目建设区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破坏和损失,不但包括建设过程中岩石、土壤(含土壤母质)等自然物质的破坏、侵蚀、搬运和沉积,也包括生产运行期内废弃物的破坏、侵蚀、搬运和沉积。与天然状态不同的是,建设过程产生的水土流失形式不一,其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具有分散性、潜伏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及时采取并合理配置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使永久工程与临时工程相结合,从而达到蓄水保土的目的。把改造地形、改善植被状况及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水土保持体系和城市建设发展体系,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作者:穆连萍单位:辽宁省水土保持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