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风险评估对电网检修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国家电网杂志》2014年第六期
在电网系统进行正常运行时,其中两组母线负荷主要经过三条输电电缆进行供电。根据以往的电网系统局部结构,电缆C1与C2以及C3的容量最大限制分别为400MW与170MW以及200MW。另外母线1与母线2上面的负荷分别为240MW与120MW。由此可见,该电网系统能够满足单元相关故障准则。无论哪条电缆出现失效,都不会造成其他电缆出现过载,进而不需要降低负荷,其中电缆C3如果要进行计划检修,制定的时间是48小时。而在进行检修的过程中,电缆C1如果发生失效,就会造成电缆C2出现严重过载现象,并且损坏电缆C2,为了防止发生这样的情况,可以运用以下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在电网系统正常运行时可以打开断路器QF2,将电缆C2从母线2中断开,进而将两个负荷只由电缆C1进行供电。而当电缆C1发生失效时,可以闭合断路器CF2从而使电缆C2只承担170MW负荷。
第二种方案,电网系统进行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对断路器QF0进行断开,从而使母线1中负荷全部由电缆C1进行供电,而母线2中负荷全部由电缆C2进行供电,当电缆C2发生失效时,可以闭合断路器QF0从而使电缆C1可以同时对两个负荷进行供电。另外当电缆C1发生失效时,可以闭合断路器QF0进而使电缆C2承载170MW负荷。这两个方案全能够防止发生故障给电缆C2造成的损坏。而在进行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准确判断出竟是哪种供电方式发生风险的概率更小。
1计算失效状态概率
电网系统一小时的平均实效频率计算公式:由于电缆C1与电缆C2的修复时间通常要比电网系统失效频率的倒数进行求得的平均失效间隔的时间要少很多。因此,可以把一小时的平均失效频率近似当成一小时的失效频率。而电缆C1与电缆C2的修复时间一般要比电缆C3利用的维修停运时间要长很多。因此,如果电缆C3维修完成之后,那么电缆C1或者是电缆C2的失效影响就会停止。另外电缆C1或者是电缆C2的一小时平均的失效概率,其中实效转换公式为:
2期望缺供电量评估
假设1个小时作为一次切换时间的期望缺供电量评估,如果只有一个电网系统发生失效需要进行评估。那么这个失效状态就关系到下面两个子事件。
2.1在电缆C1发生失效的第一个小时之内,两个负荷一定要进行切除,这时期望缺供的电量就可以EENSa=(240+120)×0.00013695×1=0.049302MWh这样计算。
2.2在后续的时间之内,断路器QF2进行闭合而且电缆C2需要承载170MW负荷。当电缆C1发生失效的时间在48小时之内的任一时间点。一旦在第一小时就已经开始发生失效,那么在后续的时间为47小时,以此类推。一旦在第48小时发生了实效,那么后续时间就为0。期望缺供的电量可以EENSb=(240+120-170)×0.00013695×(47+46+,+2+1+0)/48=0.611482MWh这样计算。结果表明,一旦断路器QF0与QF2质检的切换操作时间是1小时,那么方案1与方案2拥有近似一样的运行风险。而切换时间加长,方案2的风险将会略微增加。
3结语
实际上,总期望缺供的电量数值都比较小,也就表明不管选用哪一种方式电网运行系统的风险都会很低。综上所述,通过实例论证能够看出,风险评估并不是那么复杂。一旦缺少高级计算机的评估程序,电网系统运行设计工作人员依然能够实行上述过程的计算。
作者:李义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赣东北供电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