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以包装标准为导向的包装测试教学改革范文

以包装标准为导向的包装测试教学改革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以包装标准为导向的包装测试教学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以包装标准为导向的包装测试教学改革

摘要:对包装物、包装件和包装工艺过程进行把关的包装测试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包装破损率,减少各类产品因为包装不当造成的经济损失。传统包装测试教学存在教学内容缺乏有机联系、教学方式不灵活、考核机制不合理等弊端。《包装测试技术与标准》课程以包装试验标准为导向,从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式的改进、考核机制的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提出测试与标准相结合,积极实施案例教学,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包装测试教学改革;包装标准

在现达的商品经济时代,肩负保护商品、方便储运等职能的包装产业得到蓬勃发展,为包装“体检”的包装测试技术也日益凸显重要性。我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着力培养包装专业学生的测试技能和包装标准知识,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包装工程专业规范》(以下简称《包装专业规范》)要求,将传统的核心拓展课程《包装测试技术》积极实施教学改革与实践。作为应用型本科课程的试点和探索,《包装测试技术与标准》应运而生。课程32学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工程测试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包装标准,理解和掌握国内外的先进测试方法及主要测试设备的特点和性能,为从事包装系统设计、包装材料与制品的品质检测打下必要的基础。

1传统包装测试技术的教学不足

1.1教材内容缺乏有机联系

作为通病,包括《包装测试技术》在内的很多本科教材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具体到本门课程,大部分教材强调系统全面,涉及的知识领域跨度大,涵盖物理、光学、力学、机电控制、包装等多领域,知识点繁杂,重点不突出,缺乏内在有机联系,教和学在规定学时很难完整实施。部分教材过分偏重机械测试技术或纯粹包装测试实验,缺乏“工程测试”与“包装标准”的有机融合。

1.2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

工程测试技术本身有很强的理论深度,知识概念多,数学公式复杂[1]。传统教学普遍采取大班“填鸭式”讲授,很少结合具体包装测试案例讲述工程测试知识的实际应用,也很少介绍包装测试的实施依据(包装试验标准)。比如,数字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和傅立叶级数,这对学生的高等数学(高次微积分等)和复变函数要求很高,学生普遍学习困难,而且感觉与后续包装测试实践的关联度不强。

1.3考核方式缺乏有效性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直观手段,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课程学习的“指挥棒”。传统考核方式采取平时表现(30%权重)和期末考试(70%权重)构成,期末考试普遍采取偏重工程测试理论的闭卷形式。这种考核方式往往给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导向,而且容易催生“平时荒废学业,考前硬背突击”的功利学风。

2包装测试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紧扣《包装专业规范》前提下,课程遵循“一点、两线、三面”原则进行教学体系体系设计。“突出一点”是指教学内容紧密围绕典型包装标准展开,教学内容设计服务于这个课程落脚点,尽量规避纯粹的工程测试基础或泛泛的包装测试实验;“兼顾两线”是指测试技术和包装标准,相关知识点围绕这两条教学线索设计,并加强二者的有机融合;“优化三面”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理论知识够用、测试实践够多、标准意识够强”三个方面的收获。

2.1夯实包装标准和测试理论的课程知识体系设计

提高教学针对性,对传统工程测试的基础理论知识“瘦身”,不求所全但求所用。比如,紧扣“突出一点”实践典型包装标准的需要,重点讲授与之关联度较强的工程测试知识,其它知识弱化或辅导自学。比如,对知识点“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强调理解和运用,结合具体的包装测试仪器,理解测试系统的构成及参数。删除传统《包装测试技术》课程的包装材料测试,包装容器测试和运输包装件测试,避免与相关课程《包装材料学》、《包装结构与容器设计》、《运输包装》的实验教学内容冲突,新增知识单元“典型包装测试系统”,重点讲解典型分类包装测试案例的技术剖析,评价方法和包装标准。因为部分内容与包装材料学、包装动力学,运输包装等相关课程重复,所以仪器测试内容以学生自学和开放实验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工程测试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2]。

2.2教学内容将测试技术与包装标准有机融合

课程教学改革将测试技术和包装标准有机融合,测试技术是包装标准的技术基础,包装标准是工程测试的实施依据。课程围绕这两条教学线索展开,实现“测试技术”与“包装标准”的有机融合。在讲解具体某项包装标准时,要介绍与之关联的测试仪器,阐释信号与分析、测试系统特性等测试基础知识的应用体现,最后介绍与之关联的包装试验标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针对具体包装测试任务,学会从哪些指标(方面)入手,以及选择合理的包装试验标准。

2.3突出包装标准应用的案例教学改革与实践

课程教学内容与“市”俱进,结合企业测试包装产品和实施包装标准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动态优化教学内容。教学主体多元化,学生迫切需要理论+技能型教师。一是组织专业教师利用生产实习、寒暑假等时间深入包装企业一线,将工程测试和包装标准结合,加快提升双师型能力。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教师实践经验越丰富,学生实践技能提升越快;二是收集包装企业碰到的产品包装故障作为教学案例,通过学生分组形式,运用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更深层次理解相关包装标准的测控作用。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运用实物(测试仪器)情景教学、相互点评和分组讨论等灵活方式,强化工程测试基础知识在具体包装测试实践的实际应用,以及培养专业学生敬畏包装标准、宣贯包装标准的看齐意识和实践能力。比如在奶制品包装材料与结构研制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要测试哪些指标:包装材料的渗透性、拉伸性能、耐破度、撕裂度、戳穿强度、卫生性、耐压强度、热封强度,同时需要对包装结构(包装袋、利乐包)的密封性能、抗压性能、跌落冲击/振动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再如,在采用复合塑料塑料防潮包装中,引导学生对复合薄膜的透气性、透湿性、黏合强度、热封强度、抗针孔戳穿强度进行测试分析;又如在运输包装系统设计中,引导学生对缓冲材料或结构的静态压缩特性、动态缓冲特性、蠕变与回复特性、振动传递特性、包装容器承载能力以及包装件的抗压、抗冲击、抗振动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4]。

2.4课程考核将包装标准纳入重要考察知识点

在原有考核基础上,课程成绩构成增加实践教学考核,即平时表现(20%权重)、实践教学(20%权重)和期末考试(60%权重)。期末考试增加开放式、案例类试题的比重,逐步减少纯粹记忆类试题[4],重点考察包装标准知识。

3结语

包装测试技术涵盖知识面广,教学难度大,原有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教学改革势必必行。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不断学习教育行业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不断了解测试技术与包装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课程《包装测试技术与标准》强调“测试技术”、“包装标准”有机结合,紧扣包装专业规范,着力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手段,不断收集和整理包装测试案例,着力培养学生贯彻国家包装标准的看齐意识和实践能力,力争为我国包装行业输送更高水平的包装测试人才。

参考文献

[1]迟建,于志彬,陈志周.包装测试课程体系改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03):351-354.

[2]计宏伟,曾克俭,杨传民.包装测试技术课程知识体系探讨[J].中国包装,2014,4:49-53.

[3]山静民.包装测试技术[M].印刷工业出版社,2004,2.

[4]郭彦峰,许文才,付云岗.包装测试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6.

[5]李立,杨福馨.包装测试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2):60-61.

作者:程惠峰 杨祖彬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