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精锻机锻造车轴工艺余量简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车轴是轨道车辆和机车的最重要部件之一,我公司精锻线全年产量为8万根车轴,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减小车轴各部位锻造余量可以直接降低车轴原材料费用,同时减少了加热燃料消耗与加工刀具磨损,多方面有效地降低了车轴的制造成本。本文主要以精锻机锻造余量为研究对象,具体从减少车轴下料重量散差、优化精锻锻造程序、改善车轴锻造弯曲和锻件表面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均衡车轴轴颈、轮座和轴身各部位的加工余量,减小了锻件毛坯重量,进而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关键词:车轴;锻造余量;降低成本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列车成为铁路运输的重要交通工具,而车轴是轨道车辆和机车的最重要部件之一,我公司精锻线全年产量为8万根车轴,近几年,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因而我们需要考虑不断的降低车轴成本。通过研究分析,在保证不提高车轴废品率的前提下,可通过减少车轴锻造余量,降低原材料费用来实现。本文主要以精锻机锻造余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跟踪分析影响车轴锻造余量因素,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实施,进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前期跟踪分析
①带锯床锯切下料,车轴下料重量散差大,无法控制车轴锻件尺寸一致性,为保证车轴后续加工没有黑皮,工艺人员在根据成品图设计锻件图时,人为增加了轴颈、轮座和轴身各部位的余量,导致车轴下料重量增加。②工装原因。小夹爪选用不合理,或无合适配套夹爪,导致锻造过程打滑,人为增加锻造余量,导致车轴锻件重量偏大。在锻造过程中,锤头磨损会影响车轴锻件尺寸,由于没有积累锤头磨损规律,导致车轴锻件尺寸偏差大。③因设备原因,车轴锻件存在弯曲,为改善车轴弯曲情况,在锻造程序中增加了矫直程序,这样一来,车轴锻造节拍增加,降低了车轴产出量,严重影响了车轴生产效率。④锻造过程中,精锻机存在不合理的空转、频繁低功率或大功率运转情况,空转或低功率运转较多时降低精锻机锻造效率,大功率运转时对精锻机机械系统损伤较大,同时造成锻件表面质量差。
2原因分析及采取措施
2.1减少车轴下料重量散差,控制锻件尺寸一致性
采用圆盘锯进行锯切下料,端面更为平整,带有称重装置,并将重量反馈给精锻机,在锻造过程中可根据重量实时调整锤头基本尺寸,以此来弥补锻件重量偏差,工艺人员在设计锻件图时,优化了各部位加工余量,减轻了毛坯重量,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2.2制定系列化工装
将理论算出的尺寸和类似产品采用的小夹爪相结合选择合适小夹爪,并且新定做一些小夹爪,使小夹爪的配套使用实现系列化。跟踪不同尺寸的车轴锻件采用小夹爪在锻造过程中是否打滑、弯曲或扭曲。
2.3摸索锤头磨损规律
车轴锻造过程中,跟踪并统计1付锤头锻造车轴的尺寸,摸索锤头磨损规律,并通过统计锤头基本尺寸变化来反映锤头磨耗情况,同时对精锻机锤头磨耗规律进行分析。如此一来,对于工艺人员调试新品种精锻程序起了指导的作用,提高了产品一次调试合格率。
2.4优化精锻锻造程序,改善车轴锻造弯曲和锻件表面质量
为改善车轴锻件弯曲,适当降低了程序中某些步骤的锻造速度,并试着将锻造程序中的矫直程序删除,采用修改后的程序锻造车轴,发现没有出现锻件弯曲超标现象,同时为使锻造过程更加紧凑,在程序中多个位置增加UExxx的功能,同时针对上下料的衔接问题,调整了出料信号M11的位置,使车轴在锻造过程中坯料上料和车轴锻件下料时能很好地衔接,从而缩短锻造节拍。通过调整锻造程序中的匹配进给量、旋转速度和压下量参数,使锻件表面更加圆整光滑,同时可减少锻造弯曲量。
2.5实际测量锻件尺寸、弯曲度,优化分配加工余量
随机挑选5根车轴锻件,测量锻件各部位尺寸和弯曲度,跟踪测量各部位加工余量,并通过对机加工各工序的加工基准进行分析,重新分配车轴轴颈、轮座和轴身位置的加工余量。采用优化后的工艺进行锻造,各部位尺寸和弯曲度符合工艺要求。自制量具分别过1、2、3、4点,与轴线平行,采用钢板尺分别测量不同位置(号端轴颈、号端轮座、轴身、非号端轮座、非号端轴颈)上自制量具与车轴表面的间隙,并换算弯曲度。
2.6统计磁探废品
车轴机加工余量直接影响车轴磁探废品,为车轴锻造余量优化前后的磁探合格率,重新分配锻造余量后磁探合格率没有降低,因此优化后的锻造余量是合理的,同时也降低也车轴生产成本。
3结束语
本次研究的结果为精锻机锻造车轴余量提供了理论基础,优化了精锻线锻造车轴各部位加工余量,降低了车轴原材料费用,同时减少了加热燃料消耗与加工刀具磨损,多方面有效地降低了车轴的制造成本。这对我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齐作玉.光轴类大锻件锻造余量[J].金属学及金属工艺,2010.
[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锻压手册第1卷[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作者:王艳芳 单位: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