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假单胞菌为制备红花油微胶囊的壁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四期
1方法
1.1发酵方法假单胞菌PT-8以5%接种量于5L发酵罐中30℃恒温培养48h。1.2.2多糖的提取发酵液经离心去除菌体,再使用Sevag试剂除去蛋白,醇沉得多糖,然后冷冻干燥18h,获得淡黄色多糖粉末[7]。
1.3微胶囊的制备将红花油边搅拌边加到明胶溶液中,30000r/min均质1min,形成稳定的乳液,然后将多糖溶液在400r/min、50℃逐滴添加到乳液中,用10%的冰乙酸溶液调整其pH为3.6,反应1h,400r/min下使微胶囊乳液降温至5℃以下,按比例加入交联剂戊二醛,经过一段时间的交联反应,冷冻干燥得到胞外多糖红花油微胶囊产品[8]。
1.4单因素试验分别以壁材质量浓度、交联剂质量分数、交联时间、壁材质量比、pH为单因素,考察各因素对制备微胶囊的影响。各因素水平梯度分别为:壁材质量浓度(A)为10、30、50、70、90g/L;交联剂质量分数(B)为0、1%、3%、5%、7%;交联时间(C)为0、30、60、90、120、150、180min;壁材质量比为5∶1、5∶2、5∶3、5∶4、5∶5、5∶6、5∶7pH为2.0、2.4、2.8、3.2、3.6、4.0、4.4。
1.5正交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每个试验作3个平行,采用L9(33)试验。其因素和水平见表1。
1.6微胶囊包埋率的测定微胶囊表面油含量的测定:称取冻干后微胶囊样品(1.0±0.05)g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正己烷,剧烈震摇2~3min,有机滤膜过滤,重复3次,收集滤液,蒸去正己烷,烘干至恒重,瓶体增加的质量即为表面油的量。微胶囊总油含量的测定:使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总油[9]。微胶囊包埋率=(m1-m2)/m1×100%式中:m1为总油质量,mg;m2为表面油质量,mg。
1.7微胶囊形态光学显微镜观察:取少许微胶囊粉末溶于水中,吸取若干滴,置于载玻片上,滴1~2滴番红指示剂,盖上盖玻片,采用光学显微镜观测,放大倍数600倍,用相机拍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将微胶囊粉末喷金后观察其形态[10]。
2结果与讨论
2.1单因素试验
2.1.1pH对复凝聚反应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明胶与多糖带相反电荷,因而会发生凝聚现象[11],当反应较为充分时,会出现明显的沉淀物,静置后,反应体系的透光率会增高。从图1可以看到随着冰乙酸溶液的添加,反应体系的透光率在2.4~4.0较高。从pH4.0开始,明胶与多糖发生剧烈的复凝聚反应,反应体系的透光率开始上升,至pH3.6时透光率达到最高,之后透光率开始降低,复凝聚现象逐渐减弱,当pH小于2.4时透光率骤然降低,说明此条件下复凝聚现象已经不太明显,由此可定最佳pH为3.6。
2.1.2壁材质量比对复凝聚反应的影响从图2可以看出,对于同等质量浓度的明胶和多糖,溶液体积比为5∶4时,混合溶液的透光率最高。由此确定当质量比为5∶4时,明胶和多糖能够充分发生复凝聚反应。
2.1.3壁材质量浓度对制备红花油微胶囊的影响从图3可以看出,微胶囊的包埋率先随着壁材质量浓度的增高而增高,当壁材质量浓度为50g/L时,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达到最高,之后包埋率开始略微下降。随着壁材质量浓度增加,高黏度的凝聚相有利于产生更稳定的微胶囊,但是如果黏度过高,微胶囊壁会相互黏结,不利于圆整、分散、颗粒均匀的微胶囊产品的形成,因此包埋效果反而会削弱。
2.1.4交联剂质量分数对制备红花油微胶囊的影响从图4可以看出,戊二醛用量太少,微胶囊交联作用较弱,明胶和多糖分子可以重新进入水相,影响微胶囊包封率[8]。随着交联剂质量分数的增高,至3%时包埋率最高,之后随着交联剂质量分数的增高,微胶囊的包埋率随之下降,这可能因为用量过大,交联过度,影响微胶囊形状和包埋率。2.1.5交联时间对制备红花油微胶囊的影响从图5可以看出,加入戊二醛进行交联反应需要时间[11]。时间太短,交联反应来不及发生,形成的微胶囊壁不够坚韧,影响微胶囊的包埋率,随着交联时间的延长,交联反应逐渐发生,至120min时,交联反应已经基本完成,持续增加时间,交联效果不会有显著变化。
2.2正交试验正交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3个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A>C,即交联剂质量分数>壁材质量浓度>交联时间,这说明交联剂质量分数对提高微胶囊包埋率的作用更显著,最佳提取组合为A2B2C3,即壁材质量浓度为50g/L,交联剂质量分数为3%,交联时间为140min。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81.12%。
2.3微胶囊的微观效果
经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微胶囊粉末内部是由许多的微小圆粒组成,粒径大小为1~10μm,且形态不一,相互之间有一定黏结[10](图6(a))。如果将微胶囊粉末溶于水,又经番红染色后发现,微胶囊可被染色,形态较为圆整、均匀、分散(图6(b))。
3结论
试验确定以假单胞菌PT-8胞外多糖和明胶为壁材制备红花油微胶囊的最佳包埋率为81.2%,形成的粒子形态较好。明胶和假单胞菌PT-8胞外多糖在酸性条件下电负性不同,正负电荷相互作用,从溶液中解析出来,包覆在乳化的油滴表面,使用戊二醛进行一段时间的交联反应,形成微胶囊。戊二醛交联剂的文献有很多,就本研究而言,交联剂处于核心地位。由于戊二醛中的醛基与明胶酰胺中的氨基发生交联反应,交联反应的结果形成了多个蛋白分子交接的网状结构,随着戊二醛用量的增加,蛋白分子间的“搭桥”频繁,交联网点密度提高,增强微胶囊壁的强度和密封性。以假单胞菌胞外多糖和明胶为复合壁材,用复凝聚法制备红花油微胶囊是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方法。因此,假单胞菌PT-8胞外多糖可以作为制备红花油微胶囊的壁材。
作者:陈敦苗雨叶淑红王晗肖珊王际辉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