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与考核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现阶段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工作中存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不足等问题。为了提高课程设计教学效果,既注重最终成果考核,又注重过程性考核;既尊重老师在考核中的主导地位,又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基于全过程控制理论,提出优化过程控制管理阶段划分与内容、合理构建考核体系与标准、加快建设课程设计管理系统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课程设计;管理考核
课程设计是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大纲)中共设置10周的课程设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设计环节存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不足、成绩评定方式单一、抄袭现象较普遍存在等问题。为了提高课程设计教学效果,很多院校做了有益的探索,采取诸如安排学生参观实习、加强教师培训、外聘指导教师、加强题库建设、增加答辩环节等措施。上述措施主要从技术上促进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提高,但目前课程设计的考核仍注重终结性考试,忽视过程性管理与考核,课程设计管理工作混乱,教学效果难以评定。
一、课程设计全过程管理与考核研究现状
1.相关理论研究
为了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使课程设计教学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做到客观、公正评价学生设计成果,提高课程设计质量,人们进行的相关理论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全过程管理考核体系构建原则、考核指标体系、保障措施等方面。
(1)基于全过程管理的考核体系构建原则全过程管理是指课程设计从任务下达到检验合格为止,对影响设计质量、进度、效果等要素进行全面动态分析、评价与控制。南华大学杨蓉等从专业培养方案出发,提出以课程设计理念为指导思想,立足于专业特色和行业背景,综合考核和约束特性,实现各阶段客观、全面评价,达到全要素均衡管理;以目标管理、动态管理、过程控制作和信息管理为此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将课程设计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其中决策阶段包括选题、资料整理和方案确定三个环节,实施阶段包括计算分析、报告书写和答辩三个环节。
(2)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两方面因素:个性因素、专业和行业需求因素。以南华大学为例,将课程设计全过程划分为6个考核环节(选题、资料整理、方案确定、计算分析、报告书写和答辩),依次在每个环节对学生的态度指标和能力指标设定考核标准。其中态度考核来自三个方面,即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和自我评价。态度考核指标体系特别适用于没有固定设计场所的小组形式,有利于全过程监督管理,因为组长评价可以克服教师主观评价的不足,自我评价是对教师和组长评价的补充。能力指标针是对学生在课程掌握程度、应用、创新、独立思考及要点提炼等方面的能力考核,在不同环节考核内容不同。
(3)管理模式实施的保障杨蓉等认为,课程管理模式要素包括时间、质量、效果以及组织形式等,上述要素主要通过目标管理、动态管理、过程控制和信息管理实现。在目标管理上,教师把握总目标,各小组长切实保证本组成员的全部参与及在各环节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控制进度。组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环节任务,有效参与小组讨论。在动态管理上,根据各小组进展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如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教师组织共同讨论,及时解决办法。在过程控制上,对课程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在信息管理上,通过学校数字化教学中心网络课程建设平台进行信息搜集、处理、储存、传递及应用等。
2.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研究
在对本专业的课程设计管理与考核的实践中,徐州工程学院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中设计了两个表格,即《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设计进度控制及目标要求表和《建筑给排水工程》阶段性成绩评定表,用来指导设计,检查进度,提示综合能力训练的要点。实践证明,这种强化过程管理提高了课程设计效果。福建工程学院在加强课程设计的阶段检查上做了相关研究。教师利用CAD制图成果的可复制性,根据设计进度安排要求学生按时上交各设计阶段的成果,掌握学生的工作进度。课程设计完成后,上述院校还增设答辩环节,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阐明设计意图,使教师能更加客观、公正地评定成绩。在美国大学中,基于教育学家O•桑迪的相关理论,强调课程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以笔者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University)访学期间选修WastewaterTreatmentProcess课程学分为例,该课程设计在过程控制方面,从课程设计任务布置开始到答辩结束的全过程均进行有效控制,在信息管理方面,通过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进行信息搜集、处理、储存、传递及应用。
二、已有理论与措施评析
综合课程设计全过程管理相关理论与本专业课程设计的实践发现以下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1.过程控制管理阶段划分欠合理
已有研究将课程设计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其中决策阶段又细分为选题、资料整理和方案确定三个阶段,实施阶段细分为计算分析、报告书写和答辩三个阶段。该划分过于细化,如方案确定阶段是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设计背景资料,结合课程所学,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经过必要的计算,选择最优方案。这个阶段虽然是在前一个阶段基础上完成的,但和后面的计算分析密不可分,因此不宜将方案确定简单划入决策阶段。在本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存在过程环节区分过细的情况,如将《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设计过程考核分为5个小阶段等。另外,将课程设计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也有待商榷,如答辩环节重在最终成果的考核,狭义地讲并不属于课程设计的实施,不管从两阶段的划分还是从阶段的命名上都有所不妥。
2.考核体系与标准有待优化
已有的考核体系构建通常考虑两因素:一是个性因素,二是专业和行业需求,由此将课程设计考核的二级考核指标分为态度和能力两个方面,对态度考核的三级指标进一步分为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和自我评价;对能力的评价根据各阶段的专业要求提出相应指标。就选题而言,不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一个环节,因为题目的制定是否合适是由指导教师把握的,如果要考核应该是对教师确定题目的水平进行考核,不应对学生进行考核。本专业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设计过程分阶段考核分为方案设计、管道布置与计算草图等,但缺少答辩成绩。而在美国大学课程设计或Project的考核中有些内容和标准体系太过复杂,如学生互评的成绩分为9项5个等级。
3.全过程管理保障措施缺乏
对于课程设计过程控制而言,从课程设计任务布置开始到答辩结束的全过程均需要有效控制,包括选题的导向、组长的人员指派、各环节时间分配及控制、质量检查及监督,在环节结束之时及时进行评价等。对于相关信息管理需要进行信息搜集、处理、储存、传递及应用。目前为止,课程设计不像毕业设计那样有成熟的课程设计管理系统,有必要使课程设计教学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三、课程设计全过程管理与考核改革措施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既注重最终成果考核,又注重过程性考核;既尊重老师在考核中的主导地位,又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表现进行客观评价,本研究特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1.优化过程控制管理阶段划分与内容
对于学生而言,完成一个课程设计任务主要经历选题、资料收集、方案选择、设计计算、图纸绘制、计算说明书撰写、成果提交、最终考核共八个环节。将这一完整的课程设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工作阶段、正式工作阶段和考核阶段。准备工作阶段,学生进行选题,完成小组划分和组长指派。正式工作阶段包括资料收集、方案选择、设计计算、图纸绘制与计算说明书撰写共五个环节。上述各环节紧密相关,无法对其进行机械、简单区隔。各小组工作效率不同,统一要求每个小组或者学生到某个时间点必须完成某一项工作,显然不合理。出于管理与考核简化考虑,增强可操作性,所以把这五个环节进行打包处理,划为正式工作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结束后,进入最终的考核阶段,完成答辩等考核工作,但小组设计成果提交时应说明每个小组成员的工作内容,以便指导教师对设计成果进行区别评价。
2.合理构建考核体系与标准
如前所述,不需要对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每个环节或每个阶段都进行独立考核。采取设计小组共同完成一个设计题目的情况下,综合成绩可由三部分组成,即正式工作得分、答辩环节得分与流程管理得分,分别占70~75%、20~25%、5~10%。正式工作得分由指导教师评价分、组长评价分和组员互评分构成,分别占该部分得分的60~70%、15~20%、15~20%。但指导教师评价分、组长评价分和组员互评分所评价的内容不同。指导教师评价是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评价,组长评价和组员互评,是针对小组其他成员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内容为成员的责任心、参与性、工作质量,分别占30%、40%、30%。这个环节旨在反映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因为组长和组员最了解其他成员的表现,得分权重较大。组员互评时,除了对责任心、参与性进行评价外,包括对工作质量的评价,以供指导教师参考。答辩环节所占成绩比重较大,有利于对学生表现进行区别。流程管理得分主要是评价某个学生在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是否在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工作(包括互评环节),如果出现一次非不可避免原因造成的拖延,则该项得分为0。这样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可以兼顾最终成果考核和过程考核,又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适用于采用设计小组共同完成设计题目的形式,有利于产生倒逼效果,促使各个层次的同学端正态度,较好地完成相关设计任务。学生在正式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可通过其他同学的评价进行区别,通过客观的流程管理得分进行印证。整个考核体系与标准中,教师评价给分占所有得分的70%左右,客观的流程管理评价得分占有一定比例,具有良好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3.加快建设课程设计管理系统
据了解,当前本专业的课程设计管理尚缺乏基于全过程控制管理和考核的课程设计管理系统,有必要加快相关管理系统建设。理想的管理系统应具有两类用户,一种是教师,一种是学生(分为组长和组员两种身份),用户可以进行什么操作主要由角色及课程设计进程的阶段决定。在设计进程中,不同状态下各用户的操作不一样。系统界面设计为三分效果,顶部为系统的头部,左侧为菜单选项,右侧为系统工作区。工作区应该有用户操作的动态生成和数据提交页面的局部刷新。教师系统的工作菜单包括课题输入、组长指派、成果评价、答辩评价、特殊评价。组长的工作菜单包括选题、成果上传、同学互评、成绩查看;组员的工作菜单包括选题、同学互评、成绩查看。不同身份用户互动关系图教师完成课题输入后由学生自由选题并商定组长,由教师指定组长。组长在正式工作阶段除了组织完成课程设计外,另一个重要职责是负责完成成果上传。接下来是教师对设计成果进行评价,而学生完成互评。上述工作完成后进入教师的答辩评价和流程管理评价阶段。所有评价工作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每个学生的成绩,以待查看。教师用户系统应该可以对重要环节设置时间节点,如学生选题、成果上传和学生互评等,以控制整个设计过程的进度。
四、结论
当前课程设计中存在过程控制管理阶段划分与内容欠合理、考核体系与标准有待优化、全过程管理保障措施缺乏等问题。本研究将完整的课程设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工作阶段、正式工作阶段和考核阶段。采取学生参与的多方位、全过程考核方法,综合成绩评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正式工作得分、答辩环节得分与流程管理得分,该评价体系具有良好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根据以上观点提出的覆盖课程设计全过程的课程设计管理系统构思有利于管理的标准化。新措施有利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涉及多门课程,上述措施的提出未必对所有的课程设计完全适用,后续有必要展开更加丰富的实践研究,以进一步优化当前措施,提高本专业的课程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洪涛,曾其勇,杨其华,周娟.基于QC小组的课程设计组织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
[2]李松,方晓波.给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
[3]陈鲲,陈礼洪.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1
[4]崔凤国,牟雪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探讨[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
[5]许兵,武道吉.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
[6]张林军,王宏.《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
[7]杨蓉,郑平卫,叶勇军.基于全过程管理的课程设计考核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6
[8]曹冬岩.美国大学课程考核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1.
作者:林少华 陈蕾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