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食品塑料包装中纳米碳酸钙的特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包装与食品机械杂志》2015年第一期
1试验过程
取表面积S为160cm2的样品,按每cm2加1mL食品模拟液,将样品全浸泡于容器内,即浸泡液体积V为160mL。试验分别采用饮用纯净水、4%乙酸液、20%乙醇和正己烷作为模拟液,在20℃,40℃和70℃水浴锅中浸泡,浸泡时间分别为0.5h,1h,2h,4h和6h。后移取50mL浸泡液,蒸干,用1mL硝酸消解残渣,后用饮用纯净水定容至50mL,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消解液中钙浓度(C:mg/L),原子吸收光谱仪工作条件见表1。钙的迁移量W按下式计算。
2试验结果与讨论
对纳米碳酸钙保鲜盒进行切割,表面去毛刺,然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碳酸钙在其中的形态分布,结果发现颗粒常以团聚物形态存在,如图1,产品中纳米颗粒的粒径基本处于10μm级,远远高于纳米碳酸钙原料60nm水平,且极不均匀。分析认为造成颗粒团聚的主要原因是纳米颗粒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处于能量的不稳定状态,极易通过团聚达到稳定状态,团聚消弱了纳米颗粒填充的增强作用[8]。要得到分散性好、粒径小的填充状态,必须削弱或减小纳米作用能。目前一般采取机械分散法,即通过机械力把颗粒聚团打散,或者通过加入分散剂、干燥处理等方式。另外成分对纳米颗粒的团聚也有一定影响,成分越均匀,纯度越高,团聚的趋势越低。如图2、图3所示,纳米碳酸钙颗粒中镁、铝、硅等杂质,进一步加剧了颗粒团聚趋势。
2.2迁移特性分析
由图4可以看出,在相同温度下,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迁移量有所增加,相同浸泡时间下,浸泡温度升高,迁移量增大。分析认为:纳米碳酸钙填料分散在塑料制品中,两者之间没有紧密的化学结合键,高温、长时间浸泡消弱了两者之间结合力,导致碳酸钙向模拟物迁移趋势增大。图5是纳米碳酸钙在20%乙醇浸泡液中的迁移情况。在相同温度下,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迁移量缓慢增大,浸泡温度升高,迁移量明显增大。分析认为:温度升高使得乙醇浸泡液浓度升高,乙醇对PP的溶胀作用增强,导致碳酸钙颗粒与塑料之间的结合力减弱,颗粒更易于迁移。纳米碳酸钙在正己烷中的迁移特性与在20%乙醇中类似,如图6所示。浸泡温度偏高时,时间对迁移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由图7可见,迁移量随浸泡温度、浸泡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但浸泡时间对迁移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分析认为:碳酸钙颗粒易溶解于乙酸,属于化学反应,并随着温度升高,时间延长,该溶解反应加剧,表现为迁移量不断增大。由图8可见,在相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4种模拟物中纳米碳酸钙迁移量大小依次为:4%乙酸>正己烷>20%乙醇>水,即酸性食物>油性食物>酒类食物>水性食物。4%乙酸本身对无机填料有溶解作用,且随着温度升高,酸溶反应会更快,所以碳酸钙在酸性模拟物中浓度远远高于其它模拟物;另外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正己烷作为油性模拟物,是有机非极性物质,聚丙烯也为有机非极性材质,两者之间存在溶胀作用,聚丙烯在正己烷溶液中溶胀后,包裹其中的纳米碳酸钙颗粒被释放出来,因此正己烷模拟液中迁移量相对较高。虽然酒精也属于有机物质,但与水一样属于极性物质,碳酸钙溶解能力相对较小。纳米碳酸钙在溶胀或溶解同时,也存在扩散行为,根据扩散的菲克理论,扩散量与温度、时间成正方向关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纳米碳酸钙填料在食品包装产品中易发生团聚,导致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差;纳米碳酸钙在水性、油性、酸性及酒精类模拟物中均有迁移,并随着温度升高,浸泡时间增大而增大,但迁移特性有所不同,纳米碳酸钙在酸性模拟物中呈现最大迁移量。
作者:曹国洲刘在美肖道清单位: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