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小包装食用植物油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甘肃省食用植物油及油料供需基本情况
(一)市场供需。调查数据显示,由于种植油料作物费工费时、经济效益偏低,近年来农户种植油料作物的积极性下降,全省食用植物油产量和消费量相比缺口较大,已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对外依赖性很大,主要靠省外调入。2011年,全省食用油及油料产量23.53万吨,总消费量31.21万吨,年需求缺口7.67万吨,当年从省外购进9.96万吨。2012年,全省食用油及油料产量25.49万吨,总消费量33.73万吨,年需求缺口8.24万吨,当年从省外购进11.64万吨。从食用油消费流向看,城镇居民口油(含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用油)占总消费量的43.28%,农村家庭口油占46.72%,工业用油(包括食品业用油和饲料用油)占10%。2012年,全省城镇居民口油(含餐饮业及单位食堂用油)消费量为13.35万吨,年人均消费13.37公斤;农村家庭口油消费量为17.22万吨,年人均消费10.9公斤。城镇居民口油以小包装油为主,年消费量8.5万吨左右,餐饮业及单位食堂用油主要是中包装油,年消费量5万吨左右。安全卫生、营养均衡,是中小包装食用油受城镇居民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农村家庭口油主要是自产自销的散装油。
(二)综合库存。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末,全省食用油综合库存较上年同比增加2.2万吨。其中:政府储备库存占社会存油总量的69.7%;食用油经营企业库存占12.7%;转化用油企业库存占0.2%;城镇居民家庭存油占7.1%;农户存油占10.3%。政府储备库存在平衡全省食用油余缺调剂中始终发挥着“蓄水池”和“调节阀”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服务政府宏观调控、保护油料种植户利益和抗震救灾等工作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
二、中小包装食用油供需状况及投资前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城市流动人口增加、食品安全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小包装食用油消费量一直呈刚性增长的趋势。相关资料显示,甘肃省中小包装食用油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近5年年消费量从8万多吨增长到13.5万吨,已经占到总消费量的40%以上,尤其是小包装食用油消费增长较快,年消费量从5万吨增长到8万多吨,已经占到总消费量的2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甘肃省内销售的中小包装食用油品牌有近百个之多,仅益海嘉里、中粮集团旗下品牌就有10多个。通过对兰州市各大超市和张苏滩、焦家湾粮油批发市场经营户调查,在众多品牌中,金龙鱼、香满园、福临门、鲁花、百合花、胡姬花、鲤鱼、口福等全国知名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市场份额达到75%-80%,在超市几乎清一色销售的是益海嘉里、中粮集团旗下品牌;丹马、山丹香、泽菲、红蜻蜓、八鱼、金健、老油坊、家庆、广林子、优素福、海北花、祝临门、西部人等地方品牌约占20%-25%。品种有菜籽油、调和油、豆油、胡麻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省内食用油品牌中消费者认可度比较高的是丹马和山丹香,2013年的消费量为2000多吨,约占市场份额的2%-3%。自今年1月份甘肃省食用油“禁散令”实施后,全省各地一些大的个体经营户和油脂企业纷纷申请注册商标和QS质量安全认证,进一步加速了中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竞争格局,食用油加工、贸易企业面临新一轮洗牌过程,转型升级或与大型渠道经营商合作,已成为储备企业油品轮换经营的燃眉之急。1.中小包装食用油消费市场分析油脂行业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业。在热热闹闹的品牌战、价格战背后,必须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和渠道经营优势。从小包装食用油第一品牌———金龙鱼品牌的发展之路,完全可以感受得到一个成功品牌缔造的根本。1990年新加坡郭氏兄弟集团(嘉里粮油的母公司)在国内投资建厂,生产出第一批小包装食用油品牌“金龙鱼”,此后经过20多年的市场培育和无数次的竞争洗牌,如今的小包装食用油消费市场,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走过了从各品牌无序竞争的“战国时代”到益海嘉里、中粮集团两大油脂巨头双雄并立的“强者时代”,在这样的大时代,小企业、小品牌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生产规模化、市场垄断化、产品小包装化,是食用油消费的大趋势。小包装食用油消费的快速增长和人均食用油消费量的增长,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的一个缩影。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经济欠发达,城乡居民食用油消费习惯、消费水平与经济发达省份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从消费习惯看,散油消费比例大。二是从消费水平看,小包装食用油在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只有15%-20%,主要消费群体是省会、地级市及部分县(区)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13公斤。调查显示,超市、单位福利和批发市场,是小包装食用油销售的主渠道。城市居民经常购买食用油的地点是在超市,其次是小区、居民点粮油店。在各种包装规格中,携带方便的5L包装菜籽油和调和油最受城镇居民消费者青睐。20L以上中包装食用油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餐饮业、大中专院校食堂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在城市居民口油消费中,个人购买和单位发放福利的比例大体上是7:3。2.中小包装食用油生产项目投资前景分析中小包装食用油消费是今后的大趋势。随着城乡居民购买能力日益增强,80%的中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空间给厂家留下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小包装食用油消费总体趋势将朝着优质、多品种、多档次的方向发展。全省食用油全面“禁散”后,对食用油市场的直接影响是散油销量急剧下降,特别是一些大的食用油经销商和政策性储备企业,大量的库存油短期内无法消化,储备油轮换成了很棘手的问题。仅每年5000多吨的储备油轮换,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目前,企业普遍采取的应对策略是积极压库促销、抓紧注册商标、联系贴牌生产和论证上马中小包装灌装生产线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11月起,全省食用油商标注册量快速激增,已经注册和正在申请注册的小包装食用油品牌有100多个。在看似热闹的“商标注册热”背后,还须保持一份清醒的“冷思考”。调查显示,目前一些正在致力于开拓小包装食用油二三线城市市场的油脂企业,正抓紧布局县域市场,实现经营渠道重心下移,积极撬动乡镇农村口油消费的巨大潜力。小包装食用油越来越向大企业、大品牌集中。在新一轮市场洗牌中,品牌战和价格战是大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主要竞争手段。品牌战和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资本实力的比拼,益海嘉里、中粮集团等大企业都具有国际市场采购和沿海港口城市建厂的成本优势和多年一二线城市市场营销的渠道优势,利用规模优势、资本优势和多品牌化经营策略,鲸吞打压了一批没有市场竞争力的小企业,提高行业进入门槛,不断扩大在小包装细分市场的占有份额。这是他们一贯的经营目标和竞争策略。可见,在资金实力、成本控制、营销渠道、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等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盲目上马中小包装食用油生产项目是有一定风险的。
三、对策建议
通过对甘肃省食用油产业现状及消费趋势分析,储备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善于从危机中捕捉推动发展的良机,充分利用自身储运设施、税收信贷、企业信誉等优势和增加成品油储备规模等政策机遇,坚持走专业化分工、集团化合作发展之路。一是要创新储备油轮换模式,着力解决“散油哪里销”的问题。积极与省内外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和中小包装油渠道分销商合作,采取参股经营、租罐租仓经营等方式,组建购、储、产、销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商品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相分离,心甘情愿当好“二股东”,借智借力,与人同行,发展自己,实现储备油“动态管理、滚动发展、保值增值”的目标。二是要坚持走专业化分工之路,着力解决企业“小、弱、散”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储备企业与大型油脂企业合作的话语权,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和经营活力,建议将省级储备油经营业务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组建专业化的油脂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省级储备油的轮换和经营业务。三是要发展食用油精深加工和物流产业链,着力解决“自有品牌打出去”的问题。在整合机构、合作经营、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政策性投资,上马食用油精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实现由贴牌生产向自有品牌的过渡,最终将公司发展成为集仓储、贸易、加工为一体的专业化油脂企业。为避免企业盲目投资,建议以新组建的专业化油脂公司为生产平台,统一使用自有中小包装品牌,攥紧拳头,稳步推进差异化区域品牌战略,主攻方向放在乡镇农村居民消费市场,真正让自有品牌在甘肃市场“叫得响、卖得好、有市场”。四是对政策性储备企业散油轮换实行宽限期保护,着力解决“堵”和“疏”的问题。储备粮油是带有公益性属性的特殊商品,对稳定城乡居民食品类消费价格指数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食用油“禁散”后,短期内将对储备企业正常的油品轮换工作产生直接影响,造成大量的库存油不能顺利销售出去,进而影响其保供稳价主渠道作用的发挥。为了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建议上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补充出台政策细则,将政策性储备企业食用油“禁散”宽限期再延长一年。
作者:孙俊勇单位:甘肃省粮油贸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