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小企业创新机制系统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文章基于博弈论视角,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根据智猪博弈理论,发现中小企业的最优发展战略不是创新而是模仿,这与现实中政府鼓励中小企业创新以及多数中小企业积极创新的情况不相符,形成“中小企业创新悖论”。为化解该悖论,论文采用博弈树方法,依据序贯理性和逆向归纳进行分析,发现中小企业创新机制的选择受到创新成本、创新资源、政府政策、市场规模等四大因素影响,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利用各项政府扶植政策,进行创新博弈选择。具体而言,中小企业在高创新成本、低创新成本和潜在市场规模巨大三种情况下的不同占优战略为:模仿为主的生存战略,出售创新技术的竞争优势聚焦战略以及自用创新技术开拓蓝海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中小企业;企业创新;创新技术;蓝海战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企业中,99%为中小企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CHFS数据显示,其中小微企业所占GDP比例为24.3%);而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城镇个体和私营企业共安置就业人员1.44亿,占城镇就业人口的37.7%,同时去年个体和私营经济新增就业者达1184.48万人,占去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比例超九成,已达90.4%[1]。中小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率的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不应忽视的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的弊病,在经济波动时期,往往最先受挫,因此提升中小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创新能够通过减少成本和提升产品差异化水平等途径改善企业绩效,进而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然而,所有的中小企业都适合进行技术创新吗?中小企业的创新生存机制该如何设计?文章尝试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对中小企业创新机制进行系统设计。
二、中小企业创新悖论
中小企业的资金规模相对于大企业较为薄弱,在创新方面处于不利位置。这类似于博弈论中著名的“智猪博弈”理论[2]。设想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装有食槽,而另一头为按钮,大猪和小猪要想吃到猪食必须按下另一头的按钮。假设共有8个单位的猪食,按下按钮的成本为2个单位猪食,大小猪进行按钮博弈。若大猪小猪一起按按钮,大猪吃到6个单位猪食,小猪为2个单位,减去2个单位成本,大猪效益为4,小猪为0;若大猪按小猪等,大猪得5个单位猪食,小猪3个单位,减去成本,收益为大猪3,小猪3;若小猪按大猪等,大猪吃到7个单位猪食,小猪为1,再减去2个单位成本,大猪为7,小猪为-1;当然,若大猪小猪都不按,双方收益均为0(如图1)。因此,对于小猪而言,无论大猪的选择是按还是不按,其最优选择都是等待(若大猪按,3>0;大猪不按,0>-1),即等待为小猪的占优战略。“智猪博弈”理论反映到市场活动中,可解释为大企业进行创新,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的利润;而中小企业由于各种成本(研发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成本等)的限制,最优策略为等待大企业创新,在大企业创新之后或模仿或追随或抢夺。然而这一结论与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及中小企业创新浪潮的现状不符。现实市场中,国家采取各种扶持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如工信部提出要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政策指出通过“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计划、创办小企业计划、知识产权战略、信息化推进工程,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经济参考报,2013.08.13),从而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方式快速转变,进而提高中小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3];此外,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2.0也于2014年10月正式启动。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掀起了一波创新浪潮。这表明,“智猪博弈”逻辑和现实的实践存在矛盾,笔者将其称为“中小企业创新悖论”。
三、化解中小企业创新悖论
基于资源聚集程度、创新成本、创新研发人员汇聚度等因素的差异,将创新成本分为高成本和低成本;将创新后满足的市场划分为小型市场、中型市场和大型市场。不同创新成本及创新后市场规模的大小将影响中小企业的创新模式选择。
1.高创新成本下创新模式选择设想市场中存在两个企业:大企业和小企业。在高创新成本制约下,小企业有两种选择,即创新策略和模仿策略。若小企业选择创新,大企业有两种选择,购买小企业的创新专利或不购买自行模仿研制,如图2所示。按照逆向归纳法,大企业选择模仿为其占优战略(300>240),此时小企业的收益为-10,即收益不足以弥补研发推广成本,因此,对于小企业而言,其最优选择为模仿(100>-10),模仿可收益100。可以解释许多较为成熟的市场和进入门槛较高的行业,大多数中小企业采取模仿策略。根据曼菲尔德对美国和日本企业模仿创新的相对成本和耗时所做的比较研究显示:模仿创新比优先创新的成本低、耗时少。美国模仿创新的成本为优先创新成本的65%,耗时仅为优先创新的70%;日本企业模仿创新的成本为优先创新的50%,耗时为优先创新的72%[4]。由此可见,对于一些创新技术人员匮乏、研发资金不足且市场规模中等的中小企业而言,其占优战略为模仿。这一战略选择与智猪博弈结论相同。
2.低创新成本下创新模式选择有些中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却由技术人员创建,为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优势明显;还有一些中小企业虽然人员不多,却得到了资金支持(如风投介入或资本家入股等),这类中小企业的创新抉择如图3所示。面对有限规模的市场,中小企业创新与否的答案依赖于它认为大企业购买的可能性有多大。假定它认为大企业购买的概率为p,那么,如果选择创新,它有p的概率得到150,1-p的概率得到50(这里设定为正值是考虑此类中小企业为技术密集型,创新成本较低),预期收益为:P*150+(1-p)*50=100p+50如果选择模仿,它的确定收益为100。故,只有当100p+50>100,即p>0.5时,中小企业才会选择创新;否则,p≤0.5时,它将选择模仿。当p>0.5时,中小企业会选择创新后将专利技术出售给大企业,此时对于大企业而言,购买小企业的专利技术也是其占优战略(280>200>150)。将这一战略选择返回到智猪博弈中,可以理解为大猪不愿付出劳动去按按钮,若小猪按按钮,它愿意给小猪留下6个单位猪食,则大猪和小猪的收益为(2,4);大猪不愿按按钮的意愿越强烈(对应于大企业购买的意愿越强烈),它愿意留给小猪的猪食就越多(假设大猪为理性的),小猪按按钮的动力就越强(对应为小企业的创新意识就越强)(如图4)。如果在出售专利技术时能够引入竞争机制,则对作为出售方的中小企业更为有利。假设小企业A的创新技术价值为100万,转让给大企业A后创新专利总价值为500万,大企业A自行研发创新收益为200万,则A、B的转让合作使得专利技术增值200万(500-100-200=200万),若只存在A企业一个买方,则双方边际贡献相等,合作带来的剩余收益200万元应该均分,故小企业应得收益为200万元。引入竞争机制后(如采用公开拍卖专利技术权方式等),竞争可以降低购买方的谈判能力,提高中小企业的谈判能力。假设另一个市场份额更大的企业C加入购买竞争,合作创造的价值为800万,若C企业为技术开发弱化型企业,竞争优势在于市场开发,其自行创新的收益为100万,则C企业的边际贡献为200万(800-100-500=200万),小企业A的边际贡献为600万(800-100-100=600万),此时双方边际贡献不等(由于A出现了替代性选择B和C),A和C的总贡献为800万(600+200=800万),此时,小企业A应得到增加值的75%(600/800),即450万,再加上保留价格100万,最终小企业A可以550万的价格出售专利技术。因此,引入竞争者C后,小企业A的创新技术专利出售价格增长了350万(550-200=350万)。由此可见,对于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而言,如果面对的是有限的市场,当大企业购买其技术专利的概率p足够大时,应当进行技术创新,并可通过引入拍卖竞争机制,提高自身在专利交易中的边际贡献,从而获得更大的转让收益。
3.市场规模巨大时中小企业创新模式选择如果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够引爆一个从未被发现和满足的潜在的巨大市场,企业是否还应选择出售技术专利。此时的博弈树如图5所示,则按照逆向归纳法,大企业的占优战略为自行创新(700>600>100),小企业的占优战略为创新自营(400>100>50)。这一创新抉择的演变可用蓝海战略解释。根据蓝海理论,任何一个公司,无论大小,只要能够发现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并通过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模式等方法满足这一需求,则潜在的巨大市场将被引爆,而最初进入者即市场引爆者将成为最大的赢家,分得最大的市场份额。如淘宝网开辟电商时代,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电商网站,其创始人马云也于2014年跃居中国首富;再如腾讯网开发网络通讯软件,引爆网络通讯市场;美国Facebook的成功也是以创新性的满足人们的网络社交需求获得的。这些成功企业的共同点都是小企业起家,通过某个创新开发出了蓝海市场。因此,对于能够开发出蓝海的创新产品或技术,中小企业的占优战略是发现潜在市场,创新并自营。返回到智猪博弈中,可以假设为小猪发现了按钮边的另一个小按钮,按下这个小按钮,按钮下方会出现一个隐蔽的食槽,食槽中有10个单位的猪食(小猪的蓝海),而这一点大猪并不知道,此时小猪有绝对的积极性去按按钮,因为此时它按按钮的收益为9个单位的猪食(10-1=9,考虑到小按钮消耗的体力小,小猪消耗的成本减半为1),大猪小猪收益为(8,9),这一选择为唯一纳什均衡,即小猪按按钮是大猪和小猪共同的占优战略(图6)。
四、中小企业创新机制模型构建
1.模型构建根据上述三个博弈树(图2、图3、图5)构建中小企业创新机制博弈模型,博弈的参与方为中小企业(博弈方1)和大企业(博弈方2),博弈如图7所示。第一阶段由中小企业先进行博弈,可选择创新和模仿大企业的产品,若选择模仿,则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得益数组为(R2,R1-C1-M1);若选择创新,则中小企业再次选择出售或自用,选择出售,则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得益数组为(P-C2,R3-P),若选择自用,则大企业开始博弈,大企业若选择模仿,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得益数组为(R4-C2-M2,R5),若大企业不模仿不进入该商品市场,则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得益数组为(R3-C2,0)。其中,R1为大企业创新小企业模仿情景下大企业的产品利润,R2为小企业模仿大企业时小企业的利润,R3为大企业购买小企业创新专利后的垄断市场利润,R4为小企业自用创新技术取得的市场利润,R5为大企业模仿小企业创新产品时取得的利润,C1为大企业研发新产品的成本,C2为小企业研发新产品的成本,M1为大企业利润被中小企业争夺走的部分,M2为小企业利润被大企业争夺走的部分,P为大企业购买小企业创新产品付出的价格。设q为大企业模仿小企业创新技术的概率,则(1-q)为不模仿不进入该市场的概率。考虑实际情况,认为R3>R4>R5>R1>R2。
2.模型分析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选择创新自用的期望收益为。当R4-C2-qM2>P-C2>R2时,中小企业选择创新自用,此时,可能出现两种发展:一种是小企业开发的技术为利基市场技术,市场范围有限,小企业在利基市场中得益发展;另一种是中小企业开发了一个全新的技术,该技术启动了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中小企业据此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新行业的市场领导者。当R2<R4-C2-qM2<P-C2时,中小企业选择研发新技术后出售。此时,能否售出获利取决于大企业是否购买的博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博弈主要受利润、成本、市场吸引力等因素影响。再综合考虑企业决策的内生和外生变量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模型如图8。在图8中,中小企业创新抉择受创新资源、创新成本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前两者为企业的内生因素,企业要想提高创新能力,必须汇集创新资源、降低创新成本;政府政策为外生变量,要求政府足够重视并给予中小企业创新以积极的政策倾斜。
首先,政府应建立创新技术平台或奖励创新技术平台的建设。如福建厦门市在思明区建立的海峡两岸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其建立的孵化模式,专注于创业者和中小企业,给予中小企业以未来发展规划和资金运作支持。再如,安徽省宿州市出台了《中共宿州市委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宿州市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重点新产品研发后补助、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共用补助实施细则(试行)》和《宿州市鼓励科技人员、团队创新创业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对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进行奖励;为激发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的积极性,宿州市政策还规定,对新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认定的工业企业,一次性给予企业法人6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一次性给予企业法人3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由同级财政一次性给予企业法人奖励[1]。
其次,政府和企业共同促进优秀技术人才进入中小企业。资源优势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能力,而人力资源则是核心中的核心。中小企业自身可制定一定的激励制度吸引和留住技术人才,如高薪吸引、入股分红政策、职业发展规划、价值体现引导等;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高级技术人员向中小企业流动的政策鼓励和政策引导,如拟定高级技术人员进入中小企业的财政补贴措施、创业税收优惠措施等。
再次,降低创新成本。这可以通过入驻政府创新产业园区、技术人员入股以及成本节约计划等举措实现。此外,中小企业创新模式还受产业成本和开发市场大小的影响。对于高创新成本产业,中小企业的占优选择为模仿战略,企业的发展目标是生存;对于低创新成本产业,若市场规模有限,则根据大企业购买创新技术成果的概率来决定是否创新,大企业购买概率越大,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越强,此时如果引入竞争机制(如拍卖),则能最大限度的增加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收益,企业资本积累丰富,形成创新良性循环,最终能够实现企业发展壮大,这类中小企业实行的是竞争聚焦战略;对于中低创新成本但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业,中小企业可通过市场调查等手段发现潜在蓝海,积极创新,开拓蓝海,发展成全新领域的行业领导者。
五、结论
通过前述分析可以发现,中小企业创新机制的选择受到成本、资源、政府政策、市场规模四大因素影响,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利用各项政府扶植政策,进行创新博弈选择。具体而言,中小企业有三种创新选择:第一,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技术人员欠缺且市场规模中等时,不适应创新,此时的最佳战略为模仿;当然若市场规模非常小时,中小企业也可尝试小范围低度创新,满足利基市场的需求,因为太过狭小的市场空间由于利润微薄,大企业往往不屑于模仿进入。此时企业的发展目标为生存。第二,资金密集或人力资源密集且具有中等规模市场时,中小企业根据估算大企业的购买意愿决定是否创新。此时企业的决策还受到政府政策支持、创新成本高低的影响。若创新成本较低、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大企业购买意愿较强,中小企业应积极创新,通过出售技术创新成果,获得资金积累,形成良性循环,取得技术竞争聚焦优势,企业发展可持续性增强。第三,若企业创新成本较低、人力资源优势显著且面对的市场巨大时,企业的最优选择为聚焦技术优势积极创新,开辟蓝海,引爆市场,从而一跃成为蓝海市场的市场领导者。文章对于中小企业的创新抉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指导中小企业进行创新博弈,警醒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避免盲目追求创新所带来的生存危机,同时也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积极创新,开拓蓝海。限于篇幅,文章未对影响中小企业的创新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这将是该论题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中小企业网.[2]张维迎.博弈与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07-115.
[3]工信部五项举措扶持小微企业[EB/OL].新华网.
[4]胡坚.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博弈论分析[J].发展,2011(7):82-83.
[5][韩]W.钱金(W.ChanKim),[美]勒妮•莫博涅(RenéeMauborgne)著,吉宓译.蓝海战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5-51.
[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98-112.
[7]姚世斌.基于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成长性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5):12-15.
[8]尹作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22-43.
作者:杨婷 沈杰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