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自我管理探讨(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主要阐述了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特殊性,以及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些理念,并根据实际经验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
大学生;社团;自我管理
管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组织协调团队活动的一种行为。管理可以使整个团队平稳高效有条理运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体的出现,管理这种社会行为不仅仅在治国理政上体现其重要性,也在各种经济体和各种社会团体中越来越被重视。没有任何两个团体的管理方式完全一样。管理这种普遍的社会行为就像当今不同国家实行的不同的经济制度一样,在不同的文化、地域、行业等大环境条件下有着不同的模式,而在同一种模式中在不同管理者、团体文化等因素下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可以把前者称为管理共性,而后者称为管理个性。而在种种管理行为之中,大学生团体的管理又十分特殊。
一、大学生社团的管理的特殊性
首先是大学时代的特殊。大学时代区别于其他不同的学生时代或者是人生时代,家长的照料随着大学住校生活而鞭长莫及,一切都依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支持。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弱,自制力普遍偏低。当他们懂得并熟练掌握自我管理之时,也将至大学毕业。其次是大学生意识的特殊。文化和年龄对意识有着很大影响。当代的年轻人渴望独立自由,不受约束,民主制度,想我所想做我所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年龄基本上都在18~19周岁,尚处于叛逆期,加上文化的影响,内心总有“我的青春我做主,他人不要插手”的思想存在,渴望对自我的管理,对于他人的管理或者意见并不听从甚至有反抗的言论或行为出现。大学的招生面向全国,这意味着在同一座大学中,不同地区的人会交集于此,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会在同一陌生地区同一时间进行碰撞。不同地区的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家庭背景的差异也会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造就了大学生管理困难,社团等自治管理困难的多种现象出现。
二、社团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成员执行力不够出现反对心理,消极怠工。社团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由于其自发、非营利的性质决定,并没有劳动报酬等条件予以约束,而学校能够给予的福利有相对应的很少,一样情况下都要求无回报付出。此外,由于实行自我管理的模式,就自然面临同届人之间不服从管理的现象出现,加上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掌中宝,对于管理的逆反心理更加严重。
1.人员流失严重。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明白,培养一个人才远比保留人才所花费的成本更高。社团管理也是一样,虽说社团是以有着共同兴趣为前提建立的,但是由于每个人对于兴趣的关注度不一样,导致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些人在加入社团之前并未具备相应的一些技能,这一点在表演类、技术类社团中尤为突出。
2.换届或升入高年级之后心态发生变化,同年级之间认同度不高。换届或者升入高年级以后,心态会出现改变。在社团招新之后,新任干部之间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服从管理的现象。这无疑降低了执行力和效率。
三、社团管理中的问题对策解决
1.用制度管人,民主与集中并存。在日常管理方面,让所有的成员参与进来,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并收集不同的意见进行参考,保证每个人的对管理行为的理解达到高效工作的目的。尽管决定意识,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这项命令的意义在于什么。在部分人不明白管理层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定的时候依旧可以执行决定。民主决定虽然保证了意见统一但由于需要讨论,必定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达成统一的意见;集中相反,可以用很少的时间做出决定,节约时间成本但其他非决策人容易抱怨。所以民主集中并存,采用流程上先民主后集中;时间上缓民主急集中;在管理条例制定上民主执行上集中;在发展上初期集中后期民主,这样是在同样的效率上最节省时间成本的管理方法。
2.用情感留人,营造良好的社团文化氛围,增强成员之间情感。在管理中要避免人员流失,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并不能一味地为了留人而忽略了管理,如今大学生的心态与意识的变化,导致不开心就走、想走就走的行为出现,但同时大学生时代更注重同学之间的情感,所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团队的建设是防止人员流失的最佳方法。另外,可以设置共同目标,使团队成员更有动力奋斗,自然而然达到了防止人员流失的目的。
3.将人才培养融入日常生活,增强主观能动性,主动提升。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以及方法都可以从网络搜索到,鼓励人员自身学习,同时配合部门长及其他方面的指导,提升后备人员的技能水平。社团内部应该尽可能地收集各项相关资料,供成员技能的提升。
4.多参加专业活动,加强校际同类社团的交流。交流一方面既可以增进经验的交流,由可以认识自身的不足,还可以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音乐类社团可以举办或参加音乐会邀请外校同类社团表演;技术类社团可以举办社团之间校际交流会。
5.完善干部任命制度,任命与选举并存。干部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完善干部的任命是社团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社团干部的任命中,应该避免干部空降,但也应避免一切工作能力、责任心差但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担任不适宜的职位。此外在干部选举时应该在内部通过口述或者干部说明书等形式阐明干部所拥有的权力及义务,使有意参与管理的成员对职位拥有明确的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社团是个十分特殊的团体,社团的管理不应该是一板一眼的,而应该是灵活的,结合当前时代的变化积极调整自身管理模式的变化。在确保制度的前提下建立良好的团队情感,维系团队关系提升默契度。此外,大学时代是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桥梁,社团的管理也应该结合两者特点进行管理。以达到锻炼学生自身能力,充实自身和社团良好发展的多重正向效果。
作者:谢小金 乔亚辰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浅谈
摘要:
“新生导生制”是基于朋辈教育和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发展而来的,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创新路径。新生导生在实现大学生思想引领、学业指导、管理服务和心理疏导职能的过程中充分地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新生导生言行不规范、关系定位不准确、“新生导生制”持久性不足、考核体系不健全是“新生导生制”的实然存在;探索“新生导生制”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中的有效性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生导生制;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一、“新生导生制”与大学生自我管理
(一)“新生导生制”及其溯源
“导生制”由安德鲁•贝尔和约瑟夫•兰卡斯特于18世纪首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需要的必然产物。“导生制”在节省办学经费、扩大办学规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导生制的本质是学生的自主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导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其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新生导生制”是“导生制”的发展与创新,是教育大众化和精英化发展的双向选择。“新生导生制”是基于朋辈教育理论和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而来的。通过选拔思想积极向上、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工作经验丰富、沟通能力较强、具有服务意识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新生导生”,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大一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业生活指导,引导大一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目标、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新生导生制”的实践与推行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是创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举措。
(二)“新生导生制”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创新载体
“新生导生制”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创新载体,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有效形式。新生导生作为新生年龄相仿的朋辈群体,与新生交流接触可以在一种轻松、自由、平等、友好的氛围中展开,双方形成积极的良性互动,帮扶效果也会更加明显。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抓好这一时期的教育引导,可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环境,及时完成角色转换与定位,培养专业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新生导生帮助新生的过程实际上一种“新生导生—新生”之间双向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开展有针对性、亲情化、个性化的教育引导工作的同时,新生导生时刻以辅导员助手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激发自身潜能,努力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
二、“新生导生制”的职能体现
(一)思想引领
在复杂多元的价值传播战中赢得大学生信任、坚定大学生信仰、引领大学生发展,就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新生导生作为学生群体的优秀代表具有榜样示范作用,他们可以在新生班级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感恩教育等,引导大一新生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鼓励新生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贾可卿指出,思想引领的关键在于按照民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增强主导性意识形态自身的理论魅力。对于新生导生而言,增强自身才干是实现思想引领职能的关键所在。新生导生和新生年龄相仿,存在趋同性和相近性,可以在充分了解新生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并以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影响、感召大一新生。
(二)学业指导
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学习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学习的专业性要求大一新生既要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更是对大一新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多数新生在初期难以适应。因此,协助新生适应大学学习是新生导生的另外一项主要工作。新生导生在充分了解新生学习需要、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专业教育,激发新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求职欲望,引导新生对专业发展、未来就业等有积极的认知;除了在专业课程学习给予新生帮助外,新生导生还可以通过课外实习、课程设计、科研训练、学年论文、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学习思路和帮助,引导新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管理服务
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发展。大学生亦是如此,初入大学,新生要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学习和社会工作的关系等等,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和主动承担意识。当学生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发生矛盾时,新生导生要发挥协调者的职能;当新生学习动机有误、学习态度不端正时,新生导生要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指导;当新生不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时,新生导生就要亲切告知;在新生导生面前他们不会存在防御心理,当新生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新生导生要主动帮助其想办法,帮助其渡过难关。平日学习生活中,新生导生还要督促他们认真学习、遵守校规校纪,为他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服务。
(四)心理疏导朋辈教育
要与其他同学通过某种联系和缘由为介入点。新生导生就是大学生自我管理合理恰当的介入点。新生导生经过与新生的相互帮助、鼓励和支持,建立了良好的情感联结,形成了和谐互助的朋辈关系。新生存在心理困惑时,新生导生应给予他们更多地关注,耐心地倾听,运用已掌握的心理疏导的相关技能,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和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及时将不良心理状态遏制在萌芽状态;当然,也存在相当一部分新生性格内向,个人相对封闭,他们通常不会外露情感,也不会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新生导生要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用敏锐的观察力关注每位同学,发现异常状态时,及时地进行梳理、分析,自己能力范围之外无法处理的情况,及时向辅导员汇报,由辅导员或学校专业的心理老师做好相关咨询和疏导工作。
三、“新生导生制”的运用现状
(一)新生导生言行不规范
新生导生的一言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大一新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新生刚入校,对于同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品学兼优的新生导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访谈中发现,有新生导生不注重个人言语、仪表,在新生中没有公信力,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有新生导生存在酸葡萄心理,误导新生,自己觉得学习更重要,告诉新生应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有新生导生在大一新生选课时向其传递不良信息,告诉他们有的老师上课不点名、考前给范围等,间接左右新生的想法。这些言行背后的影响都是极其恶劣的,亟待教育和引导。
(二)“辅导员-新生导生”定位不准确
一是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新生导生制”作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路径并不意味着辅导员可以放任不管,将所有的事情和工作交由新生导生负责;部分辅导员对工作缺乏全面、宏观地引导和把握,没有对新生导生充分授权,在新生代导生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指导和帮助。二是新生导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充分实现。部分新生导生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工作方法不恰当,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不认同、不配合、不参与的局面;部分新生导生态度不端正,以“管”代“导”,极易引发新生反感;也存在部分新生导生无法处理好学习和助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学生自我管理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实现。
(三)“新生导生制”持久性不足
一是新生入校初期,新生导生工作认真负责,具体工作开展井井有条,为新生提供了有效地帮助和指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导生学业任务的加重、能力有限等原因,新生导生的存在趋向于形式化,新生导生“导”的形式也过于单调,实质性内容缺乏。二是新生导生的培训并非持续性的,新生导生只有经过培训,具备一名导生应有的技能才能为新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但是部分学校仅在新生入学初对新生导生进行培训,培训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形式单一;培训内容枯燥,缺乏实用性和有效性,新生导生“积聚能量”不足,工作开展受限。
(四)“新生导生制”考核体系不健全
一是评价主体过于主观,对新生导生的考核主要由辅导员完成,辅导员在评价新生导生的过程中容易受个人情感因素影响,主观性较强。二是评价内容缺乏系统性,当前的考核并不能全面地反映新生导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新生导生工作效果的体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但新生导生的考核往往是在一学期后,此时,可评价的量化指标较为局限。
四、“新生导生制”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中的有效性策略
“新生导生制”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路径,是创新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举措。探索“新生导生制”的有效策略,对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促进作用。
(一)能力提升策略
提升新生导生的能力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一是横向提升专业能力。导生的选拔由各学院辅导员负责,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为大一新生配备优秀的新生导生。新生导生经过选拔后,必须积极参加短期的集中岗前培训,明确新生导生的工作意义、工作内容、工作方法、言行规范等系统内容。二是纵向提升实践技能。工作过程中,定期召开专题培训,主题可涉及专业学习、人际沟通、心理问题预防、压力排解等多个方面,为新生导生提供操作技能上的支撑。还可以通过工作交流会、座谈会、沙龙等活动,为新生导生提供答疑解惑的平台和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新生导生聚集在一起分享经验,吸取教训,在交流中提升。
(二)双主体策略
充分发挥辅导员和新生导生的双主体作用,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切实发挥辅导员的引导作用。辅导员的教育和引导应贯穿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的全过程。新生入校阶段,辅导员加强引导和宏观组织;过程控制阶段,辅导员加强监督和指导。辅导员要及时与新生导生沟通,掌握学生的情况,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解决,少数存在的个性问题分类指导,实现学生工作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引导新生导生树立主体意识。新生导生要想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必须树立坚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将“导”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落实到新生中。与此同时,新生导生要端正态度,新生导生和新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绝对避免高高在上地“俯视”新生。
(三)过程监督策略
新生导生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仅仅依靠新生导生自身的素质和责任感是远远不够的,严格的过程监督是确保新生导生顺利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对于新生导生在帮助大一新生的过程中出现的不恰当行为和言语进行及时地批评指正,并指导新生导生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改进工作缺陷,探索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对于认真负责、表现优秀的新生导生,辅导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给予奖励,可以通过学生活动经费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可以给予一定的通讯补贴,也可以通过参评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等形式给予精神奖励。总之,辅导员的监督应贯穿新生导生工作的全过程。
(四)综合评价策略
综合评价的过程也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一是确保评价主体的全面化,对新生导生的最终评价应在其服务一年后进行,由辅导员评价、新生导生自评、新生导生互评、新生评价四个维度构成,分别占一定的权重;二是实现评价内容的系统化,从工作内容(思想引领情况、学业指导情况、管理服务情况和心理疏导情况四个方面)、工作方法、工作成效、满意度等几个维度展开,保证评价公平、公正、客观地开展;三是保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采取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新生导生的思想品德考核通过定性考核来完成,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如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奖情况等通过定量考核来实现。
参考文献:
[1]高一方.浅析导生制度与大学生管理能力培养[J].大学教育,2016(02).
[2]刘月秀,邱冠文.大学新生教育:挑战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3]吕小亮,时晓建.培养历史思维: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2015(02).
[4]贾可卿.思想引领的三种方式[J].贵州社会科学,2016(06).
[5]宋强玲.大学生朋辈教育的优势及实践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4(11).
[6]周频.基于导生制的混合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式探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09).
作者:于淼 单位:盐城工学院学生处
第三篇: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探析
摘要:
学生的自我管理即学生自治。大学生自我管理不仅仅体现为管理形式,更体现于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主观能动意识的增强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本文基于提高学生自治组织管理水平探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实现。
关键词:
学生自治;自治组织;自我管理
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专业部门、专职教师具体负责,也有高校所倡导和实践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学生教育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在发挥作用,但是这样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无疑都是来自校方,非学生自我管理形式。最能体现大学生自我管理形式的是由高校学生自治组织开展的教育管理活动。学生自治,即学生的自我管理。具体说来就是依靠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学生自治组织的带动下,发挥学生自主积极性,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模式。那么,提高学生自治组织的管理水平就意味着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水平。
一、学生自治组织存在的问题
其一组织成员的素质问题。学生自治组织的主体无疑是由大学生组成的,其成员为大学生中的骨干分子,或本身素质好,或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或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为同学服务的积极性。但这个主体结构总是处老生毕业、新生接替上来的状态,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获取总是处于缺乏成熟经力的状态,他们看待事物通常采取更加超然的精神批判和道德批判的态度,无论是关注社会的发展,还是关注眼前直接利益都认为自身更能代表正当的利益。而事实上,他们从属的青年文化,又存在着观念和行为的两极性。其观念和行为之间的脱节,同一意向中的相互冲突和仿徨不可避免的存在。青年文化的两极性使青年学生处于一种瞬息万变、飘忽不定、缺乏连续性的氛围中,文化观念和文化行为带有强烈的从众性质,正确的理性取向及不够稳定,也并不成熟思考。[1]其二自治权限的定位问题。高校学生自治的权限范围不容易界定。学生自治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但不可避免地要介入学校的事务,与学校的管理权限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交叉的状况。在学校权力结构中,这种权限的处理是学生自治遇到的难题。共青团组织与共青团领导下的学生自治组织兼具执行学校管理、教育工作理念和代表学生利益与需求的双重功能。而目前在这种双重关系中共青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异:一方面共青团组织没能完全代表年轻人;另一方面共青团组织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变异,主要是学生活动经费管理和人员管理。同时,学生组织的“行政性”突出,潜藏在学生群体中的个人权利欲望被激发出来。在学生组织的管理上,学生组织内部众口难调,小集体无视整体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组织职能的发挥,阻碍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双向沟通。
二、以提高学生自治组织管理水平来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成效的对策
1、进一步明确学生自治组织的功能
一是社会化功能。学生自治组织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化实践活动的社会局部之一,也是最直接、最具体的基层单位。它以各自的组织目标为导向,通过人际交往、开展活动、组织管理、集体规范等途径促使大学生从自然人最终转化为社会人。二是个性化功能。学生自治组织通过自身内部小环境和各种活动,促使其成员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三是选择功能。学生自治组织为成员在多元价值观、多重社会角色和不同职业取向等方面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四是利益整合功能。学生自治组织需发挥整合作用,将不同的利益,整合统一在为实现根本利益的实践中,使个体利益成为整体根本利益的组成部分。学生自治组织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应最了解广大同学的心理和现实需要,准确、详细地将同学们的意见、需要,通过整理、加工及时向校方和老师反映,为校方和老师制定规章制度、实施措施发挥参谋、咨询作用。
2提高学生自治组织的民主程度
高校学生的民主权利,往往与特定历史政治环境以及其中人们对民主的领悟相联系。民主,只是提供了“一种以公平和正义的方式调解价值和价值争议的政治和生活的方式”,即“只是为把价值相互联系起来以及把解决价值冲突放到公开参与公共过程之中提供一种方法”,它并不以不同价值的一致为先决条件,不是一定根据`所有人意志”做出决定,而是所有人参与政治的一个过程。目前,高校普遍都召开全校学生代表大会,提供校方和学生交流的途径,而这种形式毕竟还是一种间接民主。就我国高校的规模而言,在一个学校内部可逐步实现直接民主。尤其在信息通畅的现代高校校园普遍建起校园网,大大拓宽学生意见表达和交流的渠道,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直接参与学校事务的讨论,在BBS上畅所欲言。据此,在学生自治组织干部的选举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实行直接的选举,扩大民主参与的范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公开透明的参与到学校管理事务中来,必然会对学生自治组织的定位和职能坚定信心,学生自治组织的本职作用也就可以得到良好发挥,普通学生对于学生自治组织的关注度和依赖度就会增强。及突出典型教育资源的示范和引领学生自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自治的精神。而具备这种精神的学生代表就有可能作为学生自治组织的核心成员,因而应采取的作法包括:一是下力气狠抓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素质提升和能力提高,既要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更要强调发挥带领作用。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占学生总数的3倍左右,他们的行为和素养对广大学生有直接的示范作用。一方面要通过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挂牌明示身份,增强其身份意识,主动接受监督,促其文明修身,为广大学生提供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和培养。学生干部培训和党校教育不能一阵风,开班、结业即宣告结束,而是要针对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思想、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培训,长期不间断培养。二是收集和发掘学生中的优秀典型,发挥引领和导舫作用。成立`学生励志青春报告团”,开展优秀典型事迹讲演活动,用典型事迹感召和激励大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奋发向上、立志成才。
参考文献:
[1][2].王晓路高校学生自治组织运行现状及对策分析山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
[3]郑君依托文明修身工程,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教育模式山魅力中国2013(34)
作者:李晓云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