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图书馆知识管理论文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
1参考咨询部实施知识管理的契合点
目前,参考咨询部咨询培训组的主要工作包括:日常咨询、系列讲座、迎新教育、院系专场讲座、嵌入式课程、各类公选课、电子资源宣传和统计、多媒体中心管理、专家讲座和教育信息摘编等内容。其中,日常咨询、电子资源宣传、各类讲座课程(包括系列讲座、迎新教育以及院系专场等)三个部分具有较好的承接性,并且都是多人参与,知识管理的优势体现明显。专家讲座和教育信息摘编虽然自成体系,和其他业务关联性不大,但同样也需要团队合作。因此,主要围绕这五项,进行分析。日常咨询、电子资源宣传、讲座课程是一个阶梯化发展的过程,围绕着图书馆的纸本资源、数据库资源、自建资源、网络资源、馆际资源、信息技术、检索方法、个人文献管理等方面,通过馆员对各类信息进行融合,从而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给出不同的咨询方案。涉及这些业务工作的馆员应该具备图书馆服务范围的全套知识。而随着资源和服务的变化,无论个人还是组织,都是一个知识创造的过程,这些业务是很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业务。可以说,馆员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属于知识产品的范畴,因此非常注重馆员通过应用现有知识并进行创新来实现服务的优化,即知识产品的优化。设定参考咨询培训人员的整体能力来源于知识型馆员的技能和知识,尤其是高级咨询专家的技能、知识、经验和智慧。为了保证咨询培训组能力的持续提高,在内部创造出更好的知识流动机制,将咨询专家的个人知识、隐性知识尽快转化成组织知识和显性知识,是咨询培训组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同时,打造具有创新能力的项目团队,将咨询顾问个人与项目团队很好地协调在一起;这些能力保证了咨询培训相关工作的活力,并在个体贡献其知识方面建立良性的循环。而所有这一切,都有赖于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管理的方式,才能进一步提升咨询培训组的业务能力。
2实施情况
为了明确实施方案,保证实施效果,首先需明确知识管理活动的目标:①确定哪些知识应该管理;②帮助资深馆员表达他们的思想;③帮助项目主管人员更好地组织集体知识;④不断充实知识管理系统,使它内容更加丰富,并进一步鼓励成员来使用它;⑤力求使咨询培训相关的知识变成可以查询和获取的;⑥从积累的知识过程中实现创新。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采取两大措施[8]:一类为硬措施,即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显性知识的管理。信息技术对知识管理具有支撑作用,[9]包括数据库建设、系统平台、内部网、即时通讯工具、知识管理工具等,其目的是实现隐性知识的外化、显性知识间的组合化以及显性知识内化的问题,即知识的搜集、存储、共享、利用服务。另一类为软措施,主要是指通过组织架构以及组织文化的改进来使知识管理在组织内部得以顺利地实施。常用的实施策略包括: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知识团队组织,设立首席知识执行官(CKO),建立学习型组织,倡导良好的内部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定期召开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会,营造一种知识共享文化氛围等。即通过“做中学”一对一教学、建立“场”、对话和集体反思(建立场所促进多人经验分享)等手段,实现隐性知识外化及隐性知识之间社会化的问题。
2.1技术手段:硬措施知识管理流程中的获取、存储、组织、应用、共享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以便于知识的外化、组合化和内化。建立这些系统除了保存共享显性信息之外,还旨在打造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更紧密的联系,因此这些系统都是内部共享的同时也和外部相连,通过使读者获得相关信息,并直接与馆员进行交互,使读者和馆员的知识因信息流动而增加。
2.1.1日常咨询系统。日常咨询包括电话、到馆、表单、实时、邮件、微博、微信等咨询方式,多人承担,一人总负责。表单和实时咨询采用CVRS系统,邮件、微博、微信采用商业平台,此外,自主开发咨询系统人工搜集电话及到馆咨询。建立底层数据库搜集日常电话及到馆咨询;设置符合实际情况的分类;多咨询人账号以便于知识的搜集;咨询人和整理人权限分级,咨询人能查看所有人的问答,并能够添加问题及删除自己的问题,整理人具有查找、修改、删除的全功能;系统嵌入到网页当中与主页“常见问题”联动,随时更新,因此读者在想要咨询之间就有可能通过同一页面看到相关问题的答案。后续系统还将标准问题和典型案例进行优先显示以利于馆员边咨询边学习。
2.1.2课件分享系统。系列讲座、迎新讲座、院系专场讲座等由多人负责,课件放在非书资源平台(“畅想之星”)上,一方面在参考咨询人员内部实现共享,另一方面,也为在校学生实现课件的开放获取。课件一般以PDF格式进行共享,同时鼓励个体贡献,保护个人贡献。
2.1.3每周一库及数据库指南数据库及ftp。每周一库旨在周期性宣传日益丰富的数字资源,择要介绍所推荐数据库的内容特色、注意事项和使用指南等。每周一库建立了底层的数据库,并在网页当中揭示,便于负责该项目的馆员自助定期。每周一库的字段当中包括该推荐数据库指南的ftp链接。每周一库负责人同时负责指南项目的组织,数据库指南也由多人完成。由于数据库平台、使用、资源变动频繁,因此,ftp上传、修改的权限归相应数据库指南的编写人,以此保证网页展示的数据是最新的。
2.1.4专家讲座系统和教育信息摘编系统。这两项业务都各自具备独立的系统,专家讲座系统中除了页面展示的数据库,还包括一个与之联动的专家信息库,读者可以参加、留言等方式与馆员互动。教育信息摘编则由执行编辑和学生编辑共用同一个系统。
2.2组织形式:软措施知识管理当中,比信息系统更难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即如何组织人,营造氛围,为了知识管理在组织内部得以顺利实施,还需要通过组织架构以及组织文化来支持。[10]知识管理流程中的获取、应用、共享和创新都更需要组织的形式促进,以便于知识的社会化、外化和组合化。
2.2.1知识团队:打破个体壁垒。日常咨询、各类讲座培训课程、电子资源宣传三项内容皆适合团队工作,均由参考咨询部咨询培训组全员参与。这种方式需要互相配合协作,因此更适合于基于项目的专业化合作方式,而非职能性工作,每个项目一个Leader,既需要个人知识创新,最终执行方案又依赖于团队合作。这种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共享,也有利于实现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标准化。每个项目,都有创新者、教练、活动家、执行配合者等几个角色。各种角色互相促进,以保证知识的不断更新增长。知识型员工的工作风格为“需要领导但不承认等级”,知识与任务,不与等级相关。开放交互的工作特点决定了知识流程的顺利开展,知识共享程度高,员工成长快,节奏稳定,利于拓展新业务。第一,每个人在同一业务当中可能会充当多重角色,创新者和项目负责人以及创新者和活动家都有可能重叠;第二,不同个体在不同项目中担任的角色不同,每个人都会充当某个项目负责人(如表1)。这样的组织方式可促使个体贡献共享知识,有效地打破个人知识壁垒。
2.2.2促进知识创造机制:打破组织壁垒。在良好的技术工具和知识团队的基础上,为了促进知识流转,使得组织的整体知识大于单纯的个体之和,营造共享隐形知识以及隐形知识社会化的的空间,我们采取了“做中学”一对一教学、建立“场”、对话和集体反思(建立场所促进多人经验分享)等手段,以此打破组织壁垒。“场”是组织成员的共有空间,可以是虚拟的或者现实的,主要是培养成员间不断涌现的关系,为共享隐性知识提供了可能性和灵活性。“场”中开展的活动主要是对话、集体反思以及做中学,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几种方式:日常咨询问题的定期碰头会、就课程的互相听课并提出意见进行质量控制、就某个项目的具体疑问而展开讨论,在相互碰撞中,形成新的见解和发展,推进知识创新的速度。上述手段很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组织中留下的壁垒。新型的扁平组织结构可以促进跨职能及跨业务单元活动,可以营造灵活的工作程序,打破了组织层次及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壁垒,打破了不同边界业务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同时,以知识创新为导向的组织文化和战略,保证了组织结构的良性发展。
3结果
3.1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合作效率从部门内部看,通过软措施和硬措施围绕着知识管理流程实施知识管理(如图3),各类信息平台的搭建使得工作人员从繁琐机械的事务工作中摆脱出来,搭建的过程也促进了部门业务及知识流程的梳理,提升了各项工作的效率。日常咨询通过积极维护内部系统及常见问题,咨询问题稳步下降,质量逐步专深;课件分享系统成为新人快速进步的阶梯;每周一库及数据库指南是各项针对电子资源服务的基础;专家讲座和教育信息摘编系统为工作人员积累资源同时也是宣传内容的口径,成为品牌性工作。从合作方面来看,知识管理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后,充分调动了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很多系统的改进、建设都是在一个学期内完成的。彼此擅长的业务也形成了融合和促进。
3.2通过咨询数据支持图书馆决策从全馆角度看,信息系统搭建之后,平日累积的数据就不单单是流水的数据,一段时间后即可以从中看出一些变化。例如,以前的日常咨询仅仅止于咨询人员互相交流、提高咨询质量;而通过累积系统的数据,则可以根据细化的分类,定期整理问题,将有代表性的问题分门别类的提交给各个部门以及馆领导,通过将读者咨询反馈数据化,进而敦促馆内管理及服务改进。
4未来发展方向
知识管理的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极大地提高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但仍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
4.1广泛数据来源的兼容目前的数据仅仅来自于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及人工存储,随着新媒体等各类方式嵌入到图书馆服务,这部分非结构化信息如何简便的纳入到系统中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期翼技术的进步。
4.2后续的上层组织推进目前的知识管理实验仅仅停留在我馆参考咨询部咨询培训组,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知识管理,系统地普及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部门间协调更为灵活或者部门间壁垒更容易被打破,这需要依赖于上层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组织文化及组织战略与之相配合,以实现组织知识创造的螺旋。
4.3知识管理效果的评价目前的效果评价仅仅停留在短期的业务效率效果的变化上,长期而言,还需要更加科学的效果评价,例如针对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对效果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加强;[11]还有Pfeifer等人提出的,[12]通过关注某一时点所需知识的评估、该知识的持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对额外联系的需求,来揭示知识管理中存在的弱点等方法。这些理论创立之初都是应用于企业,还需要与后续本地化的实践相结合,找到理想的知识管理效果评价方法。
作者:高冉茹海涛卿蔚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第二篇
一、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一)知识经济环境的必然要求如今,社会各界对知识的需求明显增加,社会各个行业开始引进知识管理,知识创造了大量的资本与动力。网络竞争、同行业之间竞争、其他信息机构和组织竞争都给图书馆带来的巨大的挑战,图书馆必须顺应发展的潮流,改变目前单一的管理服务理念,开拓信息服务的新途径,不断获取所需的知识资源,完善网络化建设,提高馆员素质,满足用户对知识的需求。
(二)满足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通讯技术等的发展,种类繁多、搜索方便的电子类文献逐渐突出,纸质书籍文献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传统图书馆管理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知识管理的实施打破旧的管理模式的束缚,发挥出自身管理和技术的优势,使得图书馆馆员及时了解知识的动态。并且信息资源的虚拟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特征的出现,使得馆藏资源和信息传播途径更为广泛和丰富,为知识传播的新途径打下了基础,所以,专业化的管理、高效率的服务更应该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表现出来。
(三)人才竞争的要求图书馆的发展既要拥有大量的知识资源,也要拥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图书馆馆员。图书馆在参考咨询、信息重组和创新方面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图书馆在管理显性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馆员对隐性知识的管理[5],突出人性化、信息化、柔性化和创新性的特性,重视馆员的继续教育,运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馆员学习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开拓其自主创新的能力,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二、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建立适合图书馆的知识库知识存储于知识库中,没有知识库就没有知识管理。图书馆知识库按照种类分为文献知识库、检索专家知识库、智能知识库、自建知识库、概念知识库、特色知识库等。各个知识库之间既是独立的有是关联的,每一个知识库都为其他知识库的内容提供背景,所以高效率的入库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最大限度的减少冗余,为读者提供高质量、多渠道的信息服务。
(二)改进创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直接推动了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构建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平台,将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及时了解读者的信息习惯和心理特征,整合深层次的读者要求,进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开发,为用户提供先进的技术服务。创新知识管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图书馆需要改进知识管理技术以迎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硬件方面要加快更新设备,配备高速度的信息处理设备、大容量和高密度的存贮设备以满足现代图书馆的要求,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提供硬件基础;在软件方面,赋予图书馆员终身学习和教育的理念,加强馆员的培训,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充分调动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融入到图书馆知识管理中,更好地为大家服务,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提供软件基础。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他构建的学习型组织力求精简、扁平化,强调弹性效应、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6]。学习型组织对图书馆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型组织加强了图书馆员的凝聚力,使得知识共享和创新深入人心,馆员之间相互帮助与激励,发挥协作精神,促进学习能力的增强,真正的实现了个人与工作的完美契合,使得馆员的知识思想解放,形成团队意识。馆员可以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突破旧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在思想上和管理上对知识有所创新,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图书馆学习型组织应该鼓励图书馆员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知识管理中,学习与激励并重,馆员要以终身学习和教育为目标,不断的追求自我的发展,学习型组织激励员工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共享[7],促使馆员与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更好地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并产生创造力,进一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知识管理评价系统建立有效的图书馆知识管理评价系统可以使图书馆工作事半功倍。在工作中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解决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各部门要结合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深入地反馈读者的要求与评价,结合目前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提供参考意见。图书馆应该综合所有部门的要求与意见进行调研与考证,并且要借鉴其他图书馆的评价方案,或者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及评估方法,制订出符合图书馆知识管理评价的可行性方案。知识管理评价系统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直接影响到下一个周期知识管理工作的实施,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问题,使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更上一层楼。
作者:孙悦刘春艳单位: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第三篇
1.知识的组织和描述技术
知识组织是指对知识客体进行的诸如搜集、整理、加工、整序、揭示、控制、提供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及其方法,它包括主观知识(隐性知识)的组织和客观知识(显性知识)的组织两方面。通过这些实体间的相互关联,支持相互发现与检索利用。知识组织技术可以分为手工和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包含自动分类、聚类、自动标引、概念聚类和语义索引等,还包括基于本体的知识组织,不但表示语义信息,而且支持推理。
2.交流、合作与学习技术
图书馆范围内的合作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项目的合作,二是部门内部的合作,三是部门之间的合作。图书馆的交流主要表现为公共交流和私人交流,如图书馆员间的交流、图书馆员与专家的交流,图书馆'员与领导的交流等。不同的合作与交流方式具有不同的工作流,需要有不同的交流工具支持。
3.使用与创造技术
图书馆组织知识的使用方式包括检索、搜索和浏览。知识检索是综合应用信息管理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及语言学等多学科的先进理论与技术,它基于知识和知识组织,融合了知识处理和多媒体信息处理等多种方法与技术。正是由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根据图书馆领域的知识对图书馆集体知识和个人知识进行了有效的组织,使得基于元知识的检索、概念检索、等级检索等成为可能,大大方便了图书馆员对知识的利用。知识管理系统必须表现出对知识的良好发现功能和检索功能,以真正支持知识使用、交流和共享。
4.相关支持技术
相关支持技术包括工作流技术、知识流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等,主要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流程和访问权限等进行控制。知识流程是指组织的核心资源一知识在组织内各个知识驻点之间为创造价值而形成的一系列积累、共享、交流的过程。知识流程中显性的一部分是通过信息流程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知识流程中隐性的一部分更多地表现为组织结构、组织制度、沟通方式等。知识驻点是知识价值的增值环节,在图书馆环境中,这些知识驻点就是图书馆业务流程中的每一个子流程。
知识流技术是支持知识流程的相应技术方法,这些技术可以通过角色、授权、权限分配、公文流转等技术指定图书馆范围的相关资源的主体、客体和关系,从而保证特定的知识为特定的业务流程或特定的图书馆员所利用。知识流程的设计与重组包括知识的基础编码与标准化机制、知识的分类与模块化机制、外部知识内化机制、知识重用与授权机制、知识地图与知识搜索机制以及用知识流程统一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从两个角度划分图书馆领域的角色,即按部门或者按业务划分,知识管理系统实现时包括系统管理的角色和系统使用的角色。
作者:韩春花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