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域资源整合下高职思想政实践教学创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在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操作化诉求、策略化与高职思政教育课程教改要求极为接近的前提下,基于拓展高职思政教育内涵和外延,强化思政教学的现实指导性和应用性,辅助学生构建正确“三观”,在“以实为基,以生为本”的运作诉求下,地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和融入开始成为高职思政实践教学保持个性化、本土性、实践应用性以及丰富思政教学内涵的重要创新工具。然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实践教学应用的评估体系欠缺,目标定位不够合理,教学指导存在片面化,因此也变相制约了其与地域文化资源的创新融合。
一、高职院校思政理论实践教学的地域文化应用
诉求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实践教学,以教育部所制定的要求为基准,设置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课时,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师团队专业性和创新意识的不足,学校对思政理论实践课程重视力度的有限等,导致学生的课程参与积极性和知识识记成效极为有限。此外,在终身制教学、素质教学的教改目标影响下,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实践教学往往惯性复制其他院校教学模式和内容,教学缺乏创新性、针对性、个性化、实践性和本校特色。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即最大化整合校内外有效资源,立足本校学生思政教育诉求和思政理论实践教学的时代性发展特征,设计和构建出本校特色思政理论实践教学应用模式。
二、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育创新要求下地域文化的供应方式
(一)历史文化资源对丰富课程的辅助
以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的安徽为例,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安徽地域文化由徽州文化与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共同构成,并统称为皖文化和安徽文化。三大文化各具特色,如极具有区域特质和地方特色的徽州文化,其内容深邃、广博,系统的融合了东方文化和社会发展奥秘,基本覆盖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文化、生活、社会、经济等的基本内容,因此被视为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标本。徽州作为移民社会,绝大部分是中原世家大族,《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所收纳的清前历代4万名人中徽州就占800多个名额。如理学家朱熹、珠算大师程大位、新安医学创始人之一的汪机、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资本论》唯一提到的理财家王茂荫、近代著名画家黄宾虹、哲学家戴震、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著名学者胡适、革命音乐家张曙等。徽州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氛,扶贫济困、勤俭持家、兴文重教、以众帮众的宗族文化,对中国传统道德和儒家思想的弘扬,包含新安画派、篆刻、版画、刻书、医学、建筑、菜系等的文化特色,以及历代名人的品德、思想、人格、学说、奋斗历程、贡献、对该历史时代及后世的影响等,都可以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政理论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辅助学生提高民族素养,完善理想和信念的重要素材。
(二)革命文化资源对实践活动的辅助
开展思政教育引导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爱国思想。爱国意识的培养以深入了解、认识、热爱自己的家乡为起点,以本区域各类革命斗争事件、革命历史纪念馆及红色文化等资源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基础,学生从视、听、触三个方面来逐步强化对本地区革命斗争的认识,则对学生思想认知的提升更具有推动性。安徽自古就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美誉,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从三国时期的“张辽威震逍遥津”战役,到柘皋战役、顺昌大捷、红巾军之战、捻军起义、淝水之战、三河大捷、皖南事变、安庆保卫战再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广大安徽人一直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不惜为国捐躯,置生死而不顾。安徽不仅是陈独秀时期为中国革命培养火种的起源地,同样也是历代革命者的主战场。近现代安徽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奋勇直前,坚持抗战,此过程中所留下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事件,无不显示着中华儿女报效祖国、抵御外侮的决心。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实践中,通过组织各类如参观、聆听老红军演讲等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深刻认识到自己家乡的文化,为家乡文化的悠久灿烂而自豪,还可在解读平凡的安徽人民以国家存亡为己任,宁愿抛弃生命而誓死捍卫家乡和祖国的各类事件上,学到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学会身为一名安徽人应有的强烈责任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热望。
三、地域文化资源辅助下高职思政理论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式
(一)丰富课程内容,开展课内外实践教学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及实践活动与安徽文化尤其是徽州文化密切衔接,可作为课程创新的首要切入点。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第十章课程内容学习时,教师可邀请学生共同梳理和总结安徽古往今来的各类志士仁人及为中国民族、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的贡献和努力,以此激发学生身为安徽人的自豪感,鼓励他们以历代志士仁人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矢志不渝的毅力,爱国爱家乡的情怀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可设置成邀请学生共同调查近现代安徽人反帝反封建反外来侵略的各类斗争事件,并以日志、读后感等的形式撰写自己的感想和感悟,设计辩论赛和实践调查课程,让学生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入手调查,以客观存在的事实和数据“说话”,学生在亲身调查期间必然会受到感染,此种设计方式不仅有利于促动实践课程的全面展开,还可以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在了解和熟悉家乡文化的过程中,受到家乡文化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及熏陶。
(二)结合专业特性,倡导地域文化价值观
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所遇到的心理、思想障碍存在差异性,结合学生专业特征,在融入地域文化的过程中可实施“自选性+基础性”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基础性理论实践教学即侧重地域文化对同一年龄阶段,具有同种心理和生理发展共性特征学生的系统化影响,如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和形成热爱家乡的观念等。自选性实践理论课程的应用则是按照学生的专业趋向,如食品类专业学生,使其研究徽菜文化,体育专业的学生引导其探究安徽文化中的武术文化部分,历史专业的学生研究安徽文化中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发源部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则为其提供徽商的发展历程资源等,学生自行选择性的阅读和研究,对其自身专业知识的丰富和眼界的拓展等均有无法预估的辅助作用。此外,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扬地域文化的价值观应该被视为地域文化与高职思政理论实践课程结合的重点,古往今来本区域各类优秀人物的事迹和本区域民众的智慧发挥成果等都可作为鼓舞学生的基本资源,如地域文化中所蕴含的奉献精神、勤劳自强精神、和谐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均可辅助学生应对现阶段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类障碍,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爱护集体、关注社会的意识。综上所述,地域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有效融合可辅助思政课程的创新。除上述应用方式外,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平台,使用专题讲座、地域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如“地方名胜古迹知识竞赛”和“地方古今名人知识竞赛”等、民俗和地方戏剧进校园活动等,同样可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优化的重要辅助。在现阶段高职生的思政教育运作中,学校和教师可借助校园BBS论坛的在线交流功能,实时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展趋向,构建和应用具有专业性的地域文化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三下乡”、参观访问、参与志愿者行动、社会公益、服务性等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锻炼和展示自己,以此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助力。
参考文献:
[1]李会军,付红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地域性别文化进路[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2]李会军,付红梅.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06).
[3]唐凯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地方特色教育资源的考察分析——以广西百色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09(02)
作者:李婷 单位: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