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微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途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原则就是全面性,即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
1.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方法和审计环境构成每一项审计工作的要素,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对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各个要素实施控制。
2.审计质量管理不应仅限于审计业务项目质量的管理,审计组织、审计预算、审计信息、审计档案等管理质量同样是全方位的内部审计质量全面管理的重要内容。
3.内部审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将审计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审计阶段全部纳入审计质量管理的视野,把好每个环节的质量关,最终保证整体审计的整体质量。
4.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才是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关键。内部审计机构全员树立质量意识,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参与。作为内部审计“客户”的组织同样应参与到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来,进而形成内(审计机构)、外(组织)审计质量管理的合力。
(二)可行性原则
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实施的关键在于要立足实际,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各项管理、监控的措施在制定时必须以内部审计机构现有的人力、物力、能力为基础,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目标和方案。在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管理措施尚未健全、时间尚未成熟时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应着眼于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盲目地贪大求全。内部审计机构制定的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措施应便于操作,兼顾成本效益原则。过于繁琐和细致的规定,不但有碍审计效率的提升,更浪费了有限的审计资源。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审计部门人力资源的业务素质、技能水平,注重本部门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从解决基础性问题着手,循序渐进。
(三)系统性原则
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在进行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规划与体系构建时,必须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通盘考虑,将质量管理的主体、质量管理的客体、质量管理的实施等诸多方面加以分析、综合,构成一个通畅的业务流程,进行完整的闭环管理,从而保证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运行。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包括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标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目标、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计划、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实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结果分析、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信息收集与反馈、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偏差的对策与纠正。这个体系每一部分的建立与运行是不能孤立的,也不能简单追求某一环节的完美而忽视了其他环节,否则这个质量管理的体系是无法健康持续运行的。
(四)实效性原则
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效性原则就是通过合理的管理行为,对内部审计的管理质量和业务质量起到有效的提升作用。合理的质量管理行为,要求的是符合目前的现实条件,以现有的审计资源和能力,在成本效益的前提下实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而不是通过繁琐的流程与手续一味地追求精细。对内部审计质量的有效提升,就是通过全面的质量管理对当前的审计工作质量有大幅的改善,使内部审计工作更符合组织的管理需要。在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管理的方法追求实用,管理的结果追求实效。
二、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规范体系
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基石,是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
1.规范的内审组织建设。如果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独立性差,将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业务的开展,内部审计质量更是无法保证。
2.规范的队伍建设。内部审计岗位对管理、技术等专业复合型要求较高,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人员的引进上应设有较高的门槛,并持续开展岗位培训,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胜任能力。
3.规范的审计方法。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业务开展时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的审计方法,依靠个人的职业经验与判断,特别在调查取证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内部审计准则》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业务制定了业务操作规范和质量判断标准。要以开展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为契机,全面宣贯《内部审计准则》的实施,将《内部审计准则》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4.规范的职业道德。在内部审计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体现内部审计职业特征,调整内部审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即为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每一个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导下,建立适合本组织、本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用于规避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风险。
5.规范的审计业务流程。内部审计业务的开展同其他管理业务活动一样,都应当有明确的流程,用于指导内部审计业务的顺利实施。
(二)监控体系
按照PDCA理论,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对质量管理结果的检查,因而必须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
1.内部监控机制。在内部监控机制中,包括内部审计业务的流程控制、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内部审计质量的考评制度、内部审计业务的奖惩制度。首先,要建立完整通畅的审计业务流程,加强审计业务内部控制以控制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差错与弊端,防范内部审计业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其次,要通过建立项目检查制度、自查与互查制度,部门检查制度,以及行业互查制度等专项的内部审计业务质量保障措施,以便及时发现内部审计业务实施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尽快纠正问题。第三,要以《内部审计准则》为标准,通过具体的质量考核操作,在适当的时间由相关人员对具体审计项目质量形成质量考核意见。第四,要在内部审计考评基础之上对考核结果进行恰当的奖惩,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促进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2.外部监控机制。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监控体系中应加入外部监控机制以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包括内部审计的客户质量监控和内部审计的同业质量监控。定期或不定期向内部审计的客户进行审计业务质量征询,通过调查客户满意度以测评内部审计业务实施质量。另外,组织内部审计同业互查以开展内部审计质量的检查,通过其他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以专业的角度更加彻底、全面地进行内部审计质量监督。
(三)信息体系
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保证各种信息及时、准确地沟通与反馈,因而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体系。
1.信息采集。从控制的过程来说,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是与审计业务同步进行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全面质量管理信息的采集也是同质量管理相伴而生的。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必须清晰各种质量管理信息的采集渠道、汇总方式、沟通路线以及存储位置。
2.信息分析。信息收集的目的在于运用,因而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定期进行质量管理信息的汇总、分析,进而查找到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为后期的改进完善提供依据。
3.信息反馈。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信息经过汇总、加工之后形成质量管理报告,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反馈至质量信息的产生者或提供者,如内部审计人员或内部审计客户。
4.信息跟踪。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对质量管理信息反馈情况进行跟踪,及时掌握质量管理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建立质量管理信息跟踪档案,详细记录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整个运行轨迹。
(四)修正体系
修正体系处在PDCA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建立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修正体系,就是要建立一个内部审计质量整改机制。首先,必须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责任机制。只有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员,才能确保内部审计质量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人负责。每一项内部审计质量问题都能查找到根源,才能确保有人具体负责整改。其次,设立内部审计质量复核岗位。目前,内部审计机构审计质量复核工作基本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来完成,但鉴于部门负责人的精力、时间有限,内部审计质量复核工作往往不能深入持久。在设立专门的质量复核岗位之后,岗位责任之一就是承担本部门审计质量的管理与监督,包括审计方案的制定与执行、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以及审计报告的审阅等,形成审计业务质量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并且该岗位应在本部门之间进行定期轮换,以便能够达到整体的学习与提升。再次,建立审计质量整改检查机制。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定期后续检查,全面落实整改建议。
三、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实施途径
(一)强化审计质量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要进行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必须牢固树立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意识,要从风险、责任、业绩等多个角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进行强化。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的活动,因而必须将审计质量意识向每一位审计人员灌输。要将内部审计质量提到审计职业生命的高度,将审计质量与审计人员的职业生涯的成就感、价值观紧密相连。同时内部审计机构应努力营造全面质量管理的氛围,打造全面质量管理的文化,创造全面质量管理的条件,为提升审计人员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提供优良的基础环境。
(二)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应该说,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操守等诸多方面。独立、客观、廉洁的职业道德操守是内部审计人员做好审计工作的基础;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和明辨是非能力等政治素质是内部审计人员做好审计工作的保障;娴熟的审计业务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职业经验等专业素质是做好审计工作的条件。内部审计机构应定期组织内部学习,让内部审计人员将工作的成绩与遇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并将有益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进行分享,创造机会让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种专题岗位培训和学术研讨,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汲取崭新的审计理念,与先进的同业进行交流,拓宽审计人员的视野与工作思路,有目的地进行审计成果与成功经验的复制,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为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三)拓展内部管控手段
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质量的管控,按实施的时间来说,分为事前、事中、事后。质量管控的手段包括进行事前审核、检查、事中督导、事后补救。内部审计质量的管控手段应进行外展,如建立审计质量责任制,以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质量负责制,对审计质量的管控责任进行层层分解、级级落实;建立审计工作质量考评红黄牌制度,连续黄牌警告后,应出示红牌,责令停止其内部审计工作;要打通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通道,优秀审计工作业绩者优先晋职晋级;要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退出机制,以审计工作质量考评为核心的退出机制将激发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职业危机感。
(四)建立外部考评机制
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一定要引入外部考评机制,包括:
1.审计客户考评。内部审计向组织提供审计服务,组织对审计产品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质量的改进与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应定期向审计客户征询意见,形成固定模板,并将客户的考评意见落实到具体审计责任人员的个人业绩考核。
2.同业互评。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定向交流机制,与先进的同业进行内部审计业务质量互评。通过互评看到差距,找到原因,最后对症下药,进而达到内部审计质量的全面提升。
3.专业机构考评。内部审计机构应主动邀请内部审计协会等外部专业机构,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专家会诊,听取专家的意见与建议,从而促进内部审计质量的全面提升。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关系到内部审计职业的进一步发展。内部审计机构应结合自身行业管理的特点与需要,在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为组织提供优质、满意的审计产品。
作者:钟红霞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