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议中央企业审计工作质量管理的措施范文

议中央企业审计工作质量管理的措施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议中央企业审计工作质量管理的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议中央企业审计工作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问题

通过笔者多年审计工作实践以及同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同行交流后认为,在部分中央企业中,对审计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六点。

(一)体制机制不顺,制度方法欠缺。

一是由于中央企业经营规模大、管理链条长的特点,审计机构多而分散,总部力量不足而基层相对过剩,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和部署,难以形成合力。二是规章制度不健全,长期疏于修订制度,工作缺乏依据和标准,规范性差。三是思想方法不能及时更新,缺乏先进理念做引领,目标方向不明确。四时仍然沿袭传统审计方式,审计信息化程度低,缺少先进的预警方法。上述问题,对企业审计质量整体水平构成严重制约,是造成审计质量不高的直接根源。

(二)人员结构失衡,队伍素质偏低。

一是不少中央企业内审部门的人员仍以财务专业为主,不懂经营业务、生产工艺和工程建设知识的匮乏,导致工作仅局限在财务收支审计领域,难以向管理审计、效益审计和风险审计领域拓展,审计工作转型困难。二是没有形成学习型的审计组织,审计人员忙于审计业务,学习和接受培训的机会少,知识更新慢,导致队伍素质不断退化。三是审计人员能力不强,表现在现场审计思路窄、没重点;取证不完整、不充分。审计事实表达不清,定性不准等。上述问题,对审计部门有效发挥审计职能产生严重阻碍,是造成审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三)计划欠缺周密,结果平淡无味。

让企业领导和职工群众满意,是衡量审计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有些审计部门的工作之所以得不到企业领导认可,关键是不清楚企业领导关心什么,职工群众关注什么,尤其在制定审计计划和选择具体审计项目时,缺乏与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沟通,“你干你的,我干我的”,盲目性、随意性都非常大。这种现象必然导致审计工作与企业的中心工作相脱节,审计结果平平淡淡、似是而非,企业领导不重视,职工群众不配合,工作走入恶性循环,很难打开局面。

(四)准备工作不足,控制手段缺失。

一是审前准备草率,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的审计方案千篇一律,脱离实际,重点不突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均不强。二是审计分工不明确,工作忙闲不均,不能合理调动审计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审计组长领军能力弱,对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指导,工作随意性大。四是审计实施不深入,重大问题不能查深查透。五是审计工作底稿复核不够细致,甚至没有人复核,差错率较高。六是审计定性不够准确,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缺乏严格规范。上述问题,也是造成审计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审理机制欠缺,综合分析不够。

目前,一些中央企业审计部门普遍存在审计结果“粗加工”多、“深加工”少,“初级产品”多、“精细产品”少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专门人员对审计结果进行审核把关,审计质量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二是对审计结果缺乏综合分析,就事论事多,审计报告格式几乎千篇一律,可读性和可用性均较差,很难引起领导的兴趣。三是没有建立项目质量后评估和奖惩机制,审计人员不能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得到能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反而受到伤害。

(六)问题整改不力,错误屡查屡犯。

问题能否得到彻底整改是考核内部审计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不少中央企业内审部门仍然存在“重审计、轻整改”的现象。一是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说不行,说不出怎样才行”,审计服务意识欠缺。二是督促整改力度不够,盯的不紧,抓的不狠,致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三是企业各部门横向联系少,审计结果缺乏通报和反馈机制,审计成果得不到共享,对存在的问题无法形成齐抓共管态势。审计查出问题得不到整改,甚至屡查屡犯,不仅使审计质量大打折扣,也严重影响了审计部门的形象和权威。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在开展审计质量管理过程中,一要严格遵循“三全”原则,即:对审计工作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全体审计人员都要参与其中,对审计工作全过程进行不间断的及时管理。二要严格按照PDCA循环进行,即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不断将审计工作质量推上新水平。

(一)创新组织体系,为质量管理提供体制保障。要解决中央企业审计资源分散和浪费的问题,可以借鉴国际大型企业集团的通行模式,实行审计组织体制集中化,由总部统筹管理和调配审计资源。当前,很多中央企业对总部审计管控的重要性认识比较深刻,正在积极推行审计扁平化管理,逐步整合集团审计资源。如华润集团根据“集团业务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战略,按照业务板块将内部审计人员划分为零售分销、地产、能源、医药、投资等5个专业审计组,实现了人员专业化管理;中国石化实行的是“两个层次、双重管理、分层负责”,“上审下”与“同级审”相结合,审计业务与审计管理适当分离的审计管理体制。这种组织体系的变化,可以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监督效果,充分利用现有审计资源,并为审计质量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二)创新理念,完善制度,为提升审计质量提供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使内审人员在工作中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需要先进的工作理念和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和依据。创新理念、健全制度,能使审计人员工作有方向、有标准、有规范,从而自觉增强质量控制意识。如兵器装备集团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切实规范了审计人员的作业标准,审计质量水平迅速提升;神华集团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审计理念,使内部审计工作很快由传统的查错防弊向增加企业价值转变;中国石化提出的“四大审计理念”,即:大审计理念、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理念、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理念、审计增加价值理念,对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狠抓素质和能力建设,为提升审计质量打牢根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审计质量管理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人,一般说来,审计人员素质越高,审计质量也越高。对此,首先要使审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思想,在工作中比方法、比质量、比作风、比素质、比成效,大力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二要以人为本,深入抓好学习培训,在倡导自学的同时,采取办培训班、参加各类考试、请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三要给审计人员提供讨论和交流的平台,可以采用审计项目小结、典型案例分析、优秀审计项目巡展等方式,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从而带动整体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四)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审计质量管理提供支撑。

如何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的审计方式,是目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对此,一要充分利用企业开发的ERP等信息系统,对其中与审计重点相关的财务系统、成本系统等建立审计接口,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审计工作。二要探索建设涵盖作业规范、管理支撑、知识共享和成果转化等模块的内审管理平台,实现审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应用。以中国石化为例,其审计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从审计计划制定下发、审计项目管理到审计成果利用的全流程贯通,审理人员可随时通过系统了解项目开展情况,提出审理意见,为审计质量管理提供了良好平台。三要进一步提升审计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手段,努力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动态监控和实时分析,及时发现被审单位存在的问题。如宝钢集团开发的数字化审计平台,能够自动采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实现联网远程监控审计,对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作用明显。此外,审计信息系统开发在精不在多,既要重开发,更要重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其重要作用。

(五)创新工作思路,为提升审计质量提供不竭动力。

内部审计工作要让服务对象满意,必须精选审计题目,一要紧紧盯住企业的难点、热点问题下工夫,为领导排忧、为职工解难。二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做文章,出好谋、服好务,充分起到保驾护航作用。三要“既报忧、又报喜”,即在履行审计监督的同时,对好的做法和经验也要认真总结,大力推广,这不仅能使审计客观性得到充分展现,同时经审计证明了的经验更能让大家信服,使管理的作用更加明显。要想取得好的审计效果,审前调查工作至关重要,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就能有好的解决办法。在调查基础上,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对相关情况和各种材料进行分析加工,然后再考虑应采用怎样的审计方法,以及审计力量配备和职责分工,并据此定下目标,做出方案,下达部署。这里重点介绍“主题”审计、开放透明审计和“三个一”审计模式。“主题”审计,即在开展常规审计中,将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主题”,组织专人进行深入剖析,并形成专题材料予以揭示和反映。开放透明审计,即内审部门转过身来,主动邀请被审单位参与到审计过程中,并将问题及处理意见与对方充分沟通。“三个一”审计是一种组织方式的有益变化,即一个大型项目涉及多个被审单位时,由一队人马负责,一审到底,并按照先易后难、先特殊后一般的原则选择单位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铺开。实践证明,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对提高审计质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加强全过程监控,建立审理和督导考评机制。

为了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发现和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差错,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项目审理机制,进行多层次、全过程的质量把控。以中国石化为例,该单位对审计项目实行“三级”审理体制,专门在总部审计局设立审理督导处,同时根据需要在分局和企业中设专、兼职审理机构(岗位)。所谓“三级”审理,即由审计组、项目负责单位和审理机构(岗位),层层对项目质量进行审理把关的机制,其中审计组是基础,项目负责单位是纽带,审理机构是核心,三者之间根据权限各司其职、密切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可以确保审计质量不出现大的差错。其次,为了衡量审计组的工作规范性和实际成效,还应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对项目的审计程序、项目实施、审计成效、审计创新等方面进行评分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促进项目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对程序不完整、格式不规范、内容不真实的审计项目,可以采用审理退回机制,并对相关人员予以问责。实践证明,充分运用奖惩手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可以有效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再次,鉴于中央企业点多面广,生产经营链条长的特点,要求总部审计机构,既不能对下属企业的审计工作放手不管,又不能大包大揽,必须按照管理权限予以管理和指导。此外,还可充分利用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审计项目评分和点评结果等方式,促进集团整体审计质量的提高。

(七)抓好成果利用,将审计质量提升到更高层次。

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查处违规、服务管理、支持决策等方面的作用,中央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结果的运用,使审计成果真正落到实处,这是确保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必须注意加强对微观审计结果的综合分析,在查实问题后要进行准确定性,看提出的问题是否符合客观情况,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同时从体制、机制的高度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如果只揭露处理问题,不对共性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就没有实现审计监督的高层次。其次,要高度重视审计问题整改,充分发挥审计通报的威慑作用,确保审计成果的转化落实。审计工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要确实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要坚持审计结论跟踪检查,督促结论落实,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努力避免整改工作流于形式。再次,应健全审计反馈和沟通协调机制,审计报告等资料不仅要向上级报送,也要进行部门间的横向传递。如中国海油、中国石化等企业的内审部门,在审计报告初稿完成后首先要以书面形式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同时通过经济责任联席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使审计成果利用率和问题整改率都得到有效提升。实践证明,内审部门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不仅能使各部门更加了解审计部门的工作内容和重点,并及时予以支持配合,而且能够与内审部门一起,共同督促被审单位整改问题,对企业监督大格局的形成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审计质量管理内容非常广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过程。诚然,各中央企业审计部门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好成果,但同世界一流相比,差距还较大,必须通过思想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来迎头赶超。当前,推动中央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扩张型发展转向内涵型发展,为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客观要求必须重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单位审计质量管理的路子。

作者:吕红兵单位:中国石化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