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改进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使命,而国有资产是完成使命的重要物质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管理机制;信息化
一、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不足
目前,各高职院校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解存在差异,各校的管理机制也不尽相同,部分学校简单地把国有资产理解为固定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管理资产的实物和总账价值,资产使用部门只负责使用,不负责管理;部分学校没有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由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基建部门、科研规划部门、产业办公室分别管理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各归口管理部门协调不畅通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管理环节脱节;部分学校虽然成立了国有资产委员会,但由于机制不完善、职责分工不明的原因,在工作中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问题。
2.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系统性不完整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制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时仅从局部出发,针对种类多、管理难度大的资产制定相应制度,如《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而现金、存货、低值易耗品、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资产管理工作则无规可依。同时,缺乏以国有资产整体为对象的纲领性的制度,如《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资产管理流程不规范,流转的环节有交叉或疏漏的情况,致使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没有构成体系,难以形成管理合力。
3.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低下
(1)缺乏资产管理的成本意识。一是学校层面缺乏成本意识。高职院校国有资产形成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在校园建设和资产购置中,学校通常没有进行精细有效的成本控制,只要有经费预算就尽量建设和购置,这种盲目投资行为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二是资产使用部门缺乏成本意识。资产使用部门通常作为配角,通过向学校提出资产使用需求、配合相关部门进行验收、配合资产盘点、提出报废申请等,被动地参与国有资产管理事务,而学校作为产权主体则承担了资产购置、维护、安全管理等全部风险和责任,资产使用部门没有树立起应有的成本管理意识,对资产的投入和产出缺少关注。(2)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在国有资产采购与管理过程中,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结合不够紧密,没有统筹科学的评估。经过多年的投入,高职院校国有资产数量已经非常庞大,但学校往往忽视现有资产使用效能的挖掘,每年资产采购需求只增不减,投入仍赶不上需求,资产无序配置、配置不均的现象突出。(3)资产重复购置和闲置现象普遍存在。部分高职院校在资产购置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购置后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造成同类设备重复购置现象,这不仅挤占了经费的其他用途,还占用了紧张的教学科研场地,造成了教学科研资源和场地的浪费。在资产购置时,学校通常通过政府采购途径按统一规格采购,致使一些资产的配套设备闲置;另外,因部分设备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设备在采购后长期未得到充分使用,如一些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机时偏低等,造成资源的浪费。资产使用部门对全校资产缺乏统筹管理,没有深入细致掌握资产使用情况,各使用部门又无法知晓闲置资产的准确信息,容易导致闲置,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益。(4)资产使用绩效评价缺失。高职院校对每年新增资产的数量和价值非常关注,却往往忽视了对资产的使用状态和使用效益提升的关注。学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缺失,没有制定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考评标准,对包括大型仪器设备在内的资产是否达到了绩效目标没有进行有效评估,长此以往,对学校造成的沉没成本不可估量。
4.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落后
高职院校基本使用了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但大部分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资产信息的登记、修改和查询,以及生成简单的资产报表和图表分析,对资产的预算、采购、使用、报废、处置等决策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另外,资产信息管理系统通常独立运作,与财务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系统缺乏数据连接和共享,容易导致资产数据与现实情况脱节、账账不符,资产管理人和使用人难以实时了解资产的真实状况。随着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管理组织架构日益庞大、资产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资产构成和类型日渐多样化,落后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需要。
二、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资产品目较多、结构复杂,涉及学校每个部门,应成立以校长为主任、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资产管理部门。校国资委按照集中领导、归口管理、逐级负责、分解到人的原则,制定议事规则、明确各自权责,对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实施闭环管理,建立职能集中、管理畅通、规范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2.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建设
一是构建全口径、全覆盖的制度体系。首先,以国有资产整体为管理对象,建立一个统领性的制度,确定管理机制,明确管理的范围、目标和责任。其次,按照国有资产的具体表现形式,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防止管理真空地带的出现。其中,因固定资产种类多、管理难度大,应根据教育部对学校固定资产的十六大分类,在固定资产管理总体制度下建立各分类制度,形成制度体系。另外,高职院校是技术发明和转化的重要场所之一,应重视无形资产中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换等方面的管理,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力度。二是构建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重新梳理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从申报购置到使用报废、从出借出租到出售转让、从清查盘点到绩效考核,使资产的各个环节形成管理闭环;同时,在各个环节中明确各项事务的工作流程、具体要求、参与部门、审批权限、收益管理、绩效评价等制度,建成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制度体系,实现各类管理事项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流程清晰、流转有序。
3.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1)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成本意识。领导层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出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使用资源,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全校师生员工重新学习国有资产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其重要性,树立起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并积极参与管理工作。在各资产使用部门引入成本概念,对资产使用部门占用的资产进行成本核算,实行资产效益考核,最大限度地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2)促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应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深度参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以更好地达成办学目的。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模式,需要深入了解学校及各部门的需求,取得真实数据,并通过多方论证、意见互通,形成信息对称,从而挖掘出现有资产的使用潜力,提升资产利用率,实现资产的高效配置。(3)推行资产公示制度和“共享”管理模式。推行资产公示制度,在办公平台、资产信息管理平台、公示栏等地方对拟申购、拟报废、拟转让以及闲置资产的相关信息进行主动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各部门可对照本部门同类资产的采购计划,减少重复购置;可挖掘拟报废资产中具有使用价值的部分,变废为宝;可获取闲置资产的存量情况和使用率,通过重复利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推行“共享”的资产管理模式,理清各类资产的使用状况并建立使用台账,着重分析专用仪器设备的周转使用次数等,建立仪器设备“共享”数据库,既可实现设备在全校范围内的高效使用,避免设备重复购置,也可将闲置或使用率不高的资产向社会开放使用,适当收取使用费,使国有资产发挥出更大价值。(4)推进资产管理绩效评价。高职院校根据资产投入和产出的过程,通过建立资产绩效考评体系,量化考核指标,对资产管理中的组织管理的合规性、配置的公平性、使用的高效性等情况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形成学校和各部门资产管理效益分析报告,对部门的资源配置方向和数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支持。同时,建立奖优罚劣的效益管理机制,评价结果与相关责任人年度绩效挂钩,对于绩效评价好的部门给予奖励,反之,则按情况给予批评、处罚或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以此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优化财务支出结构的目的。
4.提升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第一,普及移动终端辅助设备的使用,为每一项资产贴上标签,作为资产的“身份证”,资产的取得途径、使用情况、计提折旧、当前价值和报废处置等情况在“身份证”上均可实时反映;第二,打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等各业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对接通道,提升对海量资产管理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从数据报表使统计到资产数据流程化的转变;第三,在系统中明确资产管理中各部门职能和工作流程,增进组织机构、管理机制的统一性和协作性,缩小操作偏差,提升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迟玉收,胡永定,管文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变革.教育研究,2018(8).
2.李良,章奕晖.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文化建设.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6).
3.张军民,连彦青.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5).
4.高惠玲,王海滨,郭万喜,林乐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在“放管服”背景下的思考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7).
作者:黄晓敏 单位: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