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论文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
经济利益支配人们的经济行为,信息相关者经济利益不一致是盈余管理产生的直接动因,通过分析盈余管理动因相关理论,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债务契约动因债务契约是指债权人(金融机构)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在向上市公司提供贷款时与其签订的保护性条款,如:限制发放过多现金股利、限制举债规模、规定流动比例、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变动范围等。一旦上市公司出现违约行为,债权人就会采取相应惩罚措施,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惩罚,降低违约成本,就会通过采取会计方法或者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
(二)管理层报酬动因管理层报酬有显性的薪资报酬和隐形的的非货币报酬(如:声望、前途、职务消费机会等),管理层报酬和企业的经营业绩直接相关,而会计信息是用来直接反应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在利益报酬的驱动下,管理层就可能为了获取超额的薪资报酬或更多隐形非货币报酬进行盈余管理。
(三)税收动因节约税收相当于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在“现金流”日益重要的时代,企业为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会采取相应的会计方法,降低应纳税额或者递延应纳税额,特别是在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制度不一致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更有通过盈余管理节税的动机。
(四)资本市场动因在我国现行资本市场制度下,通过发行股票筹资的门槛较高,且股票的发行价格不易确定,而企业经营业绩是获准发行股票、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会计信息是获取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渠道,因此企业管理层为了取得发行股票筹资的资格,或者为了以更高的股价筹集更多的资金,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改变企业的财务报告,研究资料证明:许多公司在IPO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配股是大多数上市公司上市后的最佳融资渠道,但配股应具备一定资格,主要以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为标准,为了取得配股资格,上市公司可能通过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实证研究显示:净资产收益率略高于10%的上市公司通过操纵应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概率高。《公司法》规定,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应暂停股票上市。当上市公司经营不善时,管理层会通过盈余管理调整财务报告,使其连续三年中任意一年不亏损即可维持上市资格。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达到盈余管理目的,维持公司上市资格。
(五)政治成本动因很多巨型企业、垄断企业为降低政府管制,减少社会压力,往往利用会计方法、程序选择降低企业收益;部分企业为了取得政府的扶持,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降低企业盈利;国有企业中盈余管理动因更为明显,一方面,管理者为了迎合国家的目标进行盈余管理,另一方面,管理者的前途与企业经营业绩相关联,管理者可能为了自己的前途名誉,进行盈余管理。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的分析
(一)从会计准则制定角度分析由于企业会计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基本原则情况下,选择适合自身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但仍存在不合理因素;会计准则与会计实务有一定距离,对会计准则的修订是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些方面都为企业盈余管理留有一定的空间。
(二)从上市公司自身治理结构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损害小股东利益;独立董事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公司缺少有效激励机制。这些都会导致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发生。
(三)从证券监管角度分析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关于IPO、配股、退市的相关规定刚性较强,这是导致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我国证券市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盈余管理行为不能很好加以防范。
(四)从外部审计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是通过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由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财务报告发表相应的审计意见,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很难保证审计意见的客观、公正。
三、防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一)完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会计核算的标准和依据,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客观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准则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可选择的空间。为了压缩盈余管理空间,笔者认为,应从根本上完善会计准则,涉及管理者主观选择的会计政策,应做到更加具体细化,减少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减少管理层的会计估计和主观判断;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但随着新准则的实施,上市公司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盈余管理方法。再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业务,为能使这些新业务在会计处理时有法可依,防止企业利用新业务进行盈余管理,我们应及时对会计准则进行修订。
(二)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结构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治理结构薄弱的公司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较大。完善内部监控机制,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人为操纵会计利润,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运行。1.加强公司内部监控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控模式一般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共同监管,明确各方的权力责任,完善股东大会制度、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规范独立董事选聘机制,明确独立董事权力和义务,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对公司高管有一定制衡作用,能够减少公司内部人控制的现象。2.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管理者业绩评价体系。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报酬主要是与会计利润挂钩,会计指标不能客观真实反映管理者的经营情况,上市公司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股票期权),使管理者报酬和股价挂钩,使管理者的目标和股东的目标相一致,最大程度的限制盈余管理行为。我国上市公司对管理的业绩评价主要是以会计指标为基础,而会计指标的人为操作性较大,指标比较单一,不能客观反映管理者的经营业绩,我们应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指标体系来评价管理的经营业绩。3.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是导致盈余管理的直接原因,机构投资者的引入能有效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机构投资者一般能长期持有公司股票,有利于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稳定发展。
(三)完善上市公司监管制度我国资本市场上,证券监管机构对公司上市、配股资格、终止上市等规定,都是以会计盈余为依据,其衡量标准过于单一,这也是诱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要弱化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监管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如:除考虑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还要综合考虑经营活动现金流、主营业务利润占总利润比率等其他辅助性指标。
(四)提高外部审计效率有效的外部审计一定程度上能制约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但由于我国审计制度发展不够成熟,注册会计师风险意识较差,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效率较低。提高外部审计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改变上市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制度,由独立的第三方接管上市公司审计服务的“发包”权力,使注册会计师独立于上市公司,保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客观、公正的评价被审单位的会计信息。2.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注册会计师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熟悉上市公司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法手段,提高自身执业能力,才能更好的开展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惩罚力度。对于注册会计师因审计舞弊或重大过失未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给投资者或债权人带来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加大惩罚力度,减少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舞弊行为,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
作者:李刚单位: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第二篇
一、异常事项
(一)主营业务巨亏,净利润扭亏为盈2013年度,煤气化公司主营业务表现不力,出现了巨额亏损,公司财务报表披露合并营业利润为-863,129,980.35元,母公司营业利润为-748,232,227.39元。而净利润却扭亏为盈,合并净利润为4,093,561.99元,母公司净利润为143,337,143.37元。其中,使净利润扭亏为盈的主要因素是巨额的营业外收入,该科目合并数为934,636,617.07元,母公司数额为933,040,556.76元。
(二)董事会换届,众多原高管离职煤气化于2012年度开展了领导班子的换届选举,多数原高管人员离职,新任命高管于2013年正式任职。在换届前的2012年度财务报告中,煤气化披露了-311,565,694.60元的合并净利润。究其原因,主要是该年公司一方面大幅增提存货跌价准备,另一方面管理费用激增。对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公司年度报告中解释为:“受市场波动影响,存货价格下跌”,此类判断主观性较强,有较大的利润操纵空间。公司对管理费用激增的解释为“:政府关停单位关停期间费用增加”,但是公司对管理费用激增的说明不够详细,缺乏说服力,尤其是管理费用明细科目中有一个“管理费用———其他”,该科目较上年数额增加较多,却没有对其详细解释。恰逢领导班子换届的紧要关头,煤气化的2012年报表有“洗大澡”嫌疑。
(三)年末出售巨额资产2013年12月27日,煤气化公布“关于山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公司将太原关停工厂区资产整体转让给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评估项目予以核准的公告”。该公告批准煤气化与集团公司在太原签署的《关停工厂区资产转让协议》,允许公司将关停工厂区资产、债权债务、劳动力一并转让给集团公司。公告所指停工厂区资产是自2012年4月起,实施了政策性关停的煤气化工厂区生产单位诸如焦化厂、第二焦化厂、煤矸石热电厂等。2013年12月30日,双方组织人员对关停工厂区的资产进行了交接。
二、盈余管理分析
(一)利用资产处置进行盈余管理煤气化在2013年报表中对巨额营业外收入做了如下解释:“因转让关停厂区净资产及集团公司承担关停厂区关停期间维护费使公司本年营业外收入增加931,116,761.16元”,并在报表附注十“(三)其他需要披露的重要事项”中详细解释“根据山西省国资委及太原市人民政府的要求,本公司在2012年和2013年两年中相继关停了焦化厂、第二焦化厂、电厂、选煤厂等单位。……因转让关停厂区净资产及集团公司承担关停厂区关停期间费用使本公司2013年营业外收入增加931,116,761.16元”。通过阅读公司近期财务报告及公司公告了解到,公司关停的焦化厂、选煤厂等近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处置该部分不良资产可以解除公司负担,改善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同时,煤气化处置停工资产的交易属于关联方交易,而关联方交易往往很难完全公开透明,为利润操控留下了空间。在2013年末处置该部分资产可以迅速改善报表利润,扭转主业不力造成的巨亏局面的情况下,煤气化有强烈的利润操纵动机,利用资产处置进行盈余管理。
(二)利用地方政府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煤气化在2013年报表附注二“(二十)煤矿维简费、煤炭生产安全费用、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及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中披露“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全省煤炭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措施的通知》,公司从2013年8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暂停提取煤炭企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根据山西省地方政策,煤气化所属煤炭生产行业需要提取煤炭企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该类储备金属于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的“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据准则规定,安全生产费应当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即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最终进入了公司的利润表。
从本文前述公司概况中可得知,煤气化的最终实际控制人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具有政府背景。由于上市公司可以带来一些政绩上的好处,如促进地方就业率,保障地方财政收入等,地方政府往往有动机给予一些财政补贴或政策优惠来支持上市公司,避免上市公司被ST,甚至摘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煤气化暂停提取安全生产费可以减少计入成本或当期损益的费用,从而对公司利润产生影响,从某种程度增加了公司利润,削弱了煤气化被ST的风险。
无论煤气化利用资产处置还是利用地方政府政策进行盈余管理,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公司利润,粉饰财务报表。追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公司领导层刚经历换届,在释放了前任领导层经营不力导致公司财务亏空较大的情况下,新任领导层需要利好消息,赢取广大投资者的信任;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处置长期亏损的不良资产可以优化上市公司资源配置,有利于公司注入质量优良、具有较好市场发展空间的资产,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切实提升上市公司价值,最终实现上市公司转型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作者:马潇萧王刚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第三篇
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利弊
在适度的范围内,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控制可以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并且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最重要的是,盈余管理有效推动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的盈余信息如果不加以管理,一定程度上会误导投资者,使得信息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适度的盈余管理便可以解决此问题,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公司面临突发事件或者其他暂时性的问题时,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使得公司的股价维持稳定,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使得企业价值实现得以最大化。
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会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严重损害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会影响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使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另外,一旦盈余管理过度,将变成利润操纵,损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导致不正常的竞争,损害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过度盈余管理,一旦被投资者和债权人发现,将破坏投资者对收益质量的感觉,导致他们对公司的不信任,不仅使公司的经营目标难以实现,而且会影响公司的声誉,对公司今后发展极为不利。
2.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1)建立道德评价标准,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相关的经济事实准确转换为会计信息需要人为主观的估计和判断,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丰富的会计知识和实践经验。上市公司管理层的道德水平以及其道德评价标准直接影响着盈余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因此,有必要对公司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合理评价,将其至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同时,对管理人员进行教育,使其明白盈余管理的利弊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从思想上规范其行为。
2)加强信息披露。如果信息不对称,市场将无法将企业的真实状况传递给上市公司的投资者,那么如此,投资者将无法判断各个上市公司的差别,为了避免信息的不对称,保证股东和投资者维护自身利益的合法知情权,有必要加强信息披露,使得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及时全面了解公司盈余管理的状况。重点对易于被人为操纵的营业外收入等报表进行披露。
3)完善会计制度。会计人员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直接操作者和直接责任人,审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试金石,必须保证其质量,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揭露盈余管理行为的一个主要途径。会计准则的指定为有限理性的经纪人,在原则和方法上避免不了有其主观判断和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必须对相应的会计制度准则进行完善。
4)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一个治理结构松散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有效地遏制公司管理者盈余管理的动机,避免盈余管理过度。同时公司治理机构对盈余管理行为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另外,为了避免纯粹地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管理报酬契约带来的不足,有必要引入公司管理层薪酬水平的外部竞争机制,使得对公司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得到有效地激励。
5)加强监管力度。在我国,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的机构众多,除了企业内部监督部门外,还有如财政、银行、证监会等部门,以及会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等社会监管部门。然而,在整体上缺乏统一的监管,各个部门只是针对上市公司的特定业务,这样,就给上市公司提供了利用各个部门间监管的漏洞进行盈余管理。总之,盈余管理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在市场经济中,除了通过法律手段来消除盈余管理过度等问题,通过其他的一些途径来进行来规范盈余管理也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维护好中小股东的利益,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
作者:申君单位: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