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盈余管理论文3篇范文

企业盈余管理论文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企业盈余管理论文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企业盈余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

一、盈余管理的方式及其影响

1.生产操控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中对于产品成本的计算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这为企业进行生产操控创造了机会。一定时期内,产品负担的固定费用是一定的,企业往往可以在生产能力范围内通过扩大生产来减少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费用,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在利润表上则表现为同等销售量水平下销售成本的降低,利润的提高。企业进行生产操控造成管理层为了存货而生产,短期利润的增长是以库存商品的不断积压为代价的。库存产品的增加,保管人员需求增加,仓库的空间、条件等也需进一步完善,带来产品保管成本的增加。此外,随着时间推移,大量积压的产品,可能面临陈旧过时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其可变形净值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为了存货而生产的行为是一种极大的短视行为,于企业的长期经营是极为不利的。

2.酌量性费用操控管理层通过控制酌量性费用控制企业的支出同样可以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酌量性费用是管理者可以通过主观决策决定其支出时间、数额大小的费用支出。属于酌量性费用的有企业的研发支出、广告费、职工的培训费等。通常的操纵手法是减少此类费用的支出。此类费用的减少短期来看对企业并没有很大影响,但长期来看,广告费的削减影响企业的知名度、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和企业产品的销售市场;人员培训费的减少影响企业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影响企业整体的长足发展;而研发费用的减少,降低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不能跟上市场需求的变换,无法抢占市场先机,对新市场的开发缺少敏感度,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极易受到排挤。

3.非经常性损益操控企业中非经常损益所占比重一般较小,但通过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操控可以使企业实现扭亏为盈甚至微利,这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尤为重要,上市公司的命运很可能就在一盈一亏之间被彻底改变。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主要包括税收补贴,税收返还,利用资产重组获得的收益以及处置企业内部资产的资本利得等。有的企业为了扭亏,甚至和当地政府协商请求税收补贴,非经常性损益对于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对非经常性损益的调整虽然可以缓解企业短期的燃眉之急,但不可经常使用。如果经常使用此类操纵手法,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会对企业的形象、信用、持续经营等大打折扣,缺少了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企业将很难在市场中长期立足。

4.关联方交易很多公司和公司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正是由于关系的复杂,很难理清其中的头绪,这就为企业进行关联方交易提供了便利。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在上市公司中较为普遍。可以通过高价收购上市公司商品,低价转让母公司的材料;母公司将收益性较高的资产委托给上市公司经营,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委托给母公司经营等方式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可以很好的进行企业之间的利益输送和转移,但这种交易的存在打破了以公平为基础的市场交易原则,使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带来一系列的市场负效应,使有限的经济资源流向低能低效的行业、企业和部门,影响整个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

二、减少不正当盈余管理的对策分析

盈余管理对企业来说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只能采取措施控制企业盈余管理在合理范围内。

1.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减少不正当盈余管理的前提。为此应该做到一是董事会规模要适当,董事会规模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会增加监管成本,影响监管效率;过小则会影响监督作用的发挥。二是公司股权配置要合理,避免股权过于集中带来的“一股独大”。同时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止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从根本上减少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2.完善有关准则制度财务会计准则虽然对企业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规定的还不够完善和具体,使企业有了钻准则的空子和打擦边球的机会。另外,随着市场的发展,新的问题不断涌现,旧的准则有可能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求,所以相关制度规定也应与时俱进,在发展中不断完善,针对具体的经济问题规定更加严格的限制,逐渐缩小企业进行不正当盈余管理的空间。

3.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的监管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不能只流于形式而应加强细节的监管,对于查出的企业不合理盈余操纵行为严惩不贷,加大处罚力度,真正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维持整个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4.发挥审计的作用被称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有着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对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盈余操纵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和识别能力,尤其对于企业的应计活动盈余管理能够很好的识别,通过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应计活动盈余管理,减少企业管理层对公司利润进行的人为不合理操纵。但同时也要防止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独立性缺失行为,使经审计的财务信息的质量真正得以提高和被会计信息使用者所信赖。

5.普及财会知识,发挥投资者对披露信息的监督作用投资者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在对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对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简要的分析,能够起到公众监督的作用。但作为投资者的普通大众往往缺乏必要的财务专业知识,不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能力极为有限,无法充分发挥对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督作用。为此,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组织财会知识公开讲堂、建立财会知识普及网等方式逐步提高公众的财务专业水平,提高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进而对企业的不合理盈余管理活动起到监督抑制作用。

作者:李瑞红单位:河北大学

第二篇

一、实际上,企业的管理者选择盈余管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以往的研究表明,常见的原因

1.首次公开发行IPO企业并没有一个已定的市场价格。那么IPO企业的市价通常是投资者通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等信息判断的,这样管理者为了获得一个好的IPO发行价就会有通过盈余管理操作财务报表的动机。此外,在IPO审批制的国家中,通常会对企业首次公开发行的前三年的利润情况有所要求,那么为了企业顺利上市,管理者也有盈余管理的动机。

2.传递信息的需要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在评价比较盈余时,会看透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如果盈余管理手段可以向投资者提供关于公司内幕更多的信息,那么盈余管理手段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

二、通过以往的研究会发现,公司的管理者盈余管理的通常操作手段

1.利用应计项目操纵利润(1)改变收入的确认时间点。这是一种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法,即收入的确认本应该符合权责发生制,可是管理者根据不同的需要可能会提前或者推迟确认企业的收入,这就会相应的增加或者减少企业当期的利润,这种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会计政策的运用实现的。(2)改变费用的确认时点。可以进行盈余管理的会计操作方法除了改变收入的确认时点还有改变费用的确认时点。常见的方法是提前或延后确认费用支出。大比例的进行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以及通过会计政策变更将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改变为加速折旧法等手段进行费用的提前确认。或者将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来延迟确认费用。

2.企业管理中通过真实手段盈余管理(1)通过价格折扣促销短期的提高企业销售收入。企业通常会通过更加诱人的价格折扣、更宽松的收款信用期等手段进行促销,进而加速了产品的销售收入确认时间,使得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销售收入,以往研究表明,企业的管理者通常会在财年的一段固定时间内进行这种短期限时促销活动,这种行为会产生额外的销售量以及将下一财年的销售量加速到当前财年,从长期来看这种行为对企业时有害的,奖励企业当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加生产成本,但是短期内会增加企业销售收入。(2)通过过度生产而报告更低的产品销售成本。为了提高报告利润,企业的管理者还会通过过度生产达到规模经济效益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销售成本,一旦每单位的固定成本的减少没有通过每单位边际成本的增加进行补偿,那么总的单位生产成本就会降低。这样短期内企业的报告利润会增加,但是同一时期企业的销售量并没有随着生产量而增加,这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会低于正常的销售生产水平。(3)通过降低随意性支出提高报告利润。随意性费用支出包括研发费用、广告费用和维护费用等。这些费用通常会在同一时期发生,因此,企业能通过减少报告费用支出来增加收益,特别是通过降低随意性费用支出。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当这些费用不会产生立即的收入和利润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的管理者通过降低随意性支出来满足盈余目的,那么,通常情况下财报上会显示出非正常低的随意性费用支出。

三、结论

我们既要看到盈余管理好的一面又要看到盈余管理不好的一面。我们要看到盈余管理有好的一面,管理者与企业的所有者订立的契约有时候并不能完全合理有效,因此,在适度的空间内应该允许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体现自身的价值。当管理者的行为带有过多的机会主义成分时,盈余管理才是有弊无利的。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在有效市场中,盈余管理是可以作为一种向市场传递内部信息,表明公司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盈余管理坏的一面,从契约角度看,这可能是由于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由于管理者不完全相信有效市场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市场并不能辨认和惩罚管理者可能的操纵利润行为,结果就是过度的盈余管理手段被管理者利用。当然,进行盈余管理这种行为的好坏不是一概而定的,而是取决于如何利用它,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增加透明度来减少坏的盈余管理的方法的使用。

作者:翟玲玲吴璇张丹尼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三篇

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具体方式

(1)应计利润管理。在会计报告中,主要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这两种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不管款项是否收付而以权利的形成和责任的发生作为会计项目确认的依据。与之不同的是收付实现制,不管理其权利或者责任是否已经发生而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会计项目确认的依据。会计理论界普遍将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的基础,因为权责发生制可以将费用与收入的配比问题较好的解决,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待摊项目和应计项目,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费用和递延确认收入来调整利润。应计项目的确认因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将会有更大的灵活性,所以公司管理人员通过应计利润来产生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能性大大增强。(2)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是管理人员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管理人员通过使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对企业净收益产生长期的影响,进而来对会计盈余的水平产生不同影响,因此会计政策是管理人员进行长期盈余管理的一种好手段。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是肯确定的交易而做出的判断。比如对残余价值、坏账等的估计,其中就有折旧估计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不一样。对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变更,一般采用的是追溯调整法,把累计影响数计入变更当年的净损益中,这样就会对企业变更当年的盈余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对于公司的会计估计变更,既不需要进行追溯调整,也不用计算当年的累积影响数。一些结果显示,一些财务状况不好的企业变更其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是为了私人利益等而进行了盈余管理,而实际上经营状况并没有真实改变。

2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2.1会计准则虽然各国的会计准则为了遏制盈余管理都在不断进行着完善,但是我们看到的盈余管理仍在变换着不同花样出现。盈余管理实际上是无法根本消除的,这与会计准则改善并没有直接关系。不管是什么原因,会计准则都有着不完善性,主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准则对于一个经济业务却制定了不止一种的会计政策。(2)不合理性始终存在于其制定过程中。(3)制定的准则并不能第一时间就得到实践。由于这一缺陷,使企业在准则外会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方面有很大的弹性。

2.2政府监管政府监管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对信息的监管是证券监管的核心,而会计信息监管又是信息监管的重中之重。因为没有完备的法律,有效得执法,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在监管下依然时有发生。现在我国上市公司监管的问题主要有监督法律不完备和监督没有完全到位。

3盈余管理的建议

3.1完善公司内部相关制度第一,建立健全的独立董事机构。公司的董事对管理层具有制衡作用,可以防止公司的管理层滥用职权的行为;同时,独立董事可以通过参与董事会的相关工作,发现公司在生产经营中的不合理部分,阻止公司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保证公司的稳定正常发展。第二,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可以保证监事会的单独监事职权,对企业运作进行及时适当的监控,阻止不合理现象的发生。第三,建立健全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建立健全的审计委员会制度,既可以判断企业监控者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又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惊醒实时监控。

3.2完善上市公司的外部相关制度由理论部分的分析可以得知:正是会计准则体系的不完善不合理部分才给了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所以,应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结合国外的经验,增加我国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程序的公开透明化,广泛征求多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提高会计准则体系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4结论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下带着目的性而进行的的行为。虽然每个企业的动机都不相同,关键问题还是会计准则不过完善。从具体方式来看,盈余管理多是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进行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框架,总结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具体方法,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总结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条件和动机,并结合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提出了遏制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措施和对策。其方法和对策主要有:(1)完善会计准则体系;(2)保障会计准则实施;(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体遏制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如下:与不同评估机构合作,加强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控制和监督,加强审查;规范并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条件并检查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有没有符合准则规定;还有对会计估计的相关会计科目进行严格审查,根据其盈余管理动机,查验这些会计科目有没有变更,了解行业和市场情况来判断这些会计估计变更是否合理。

作者:马祥山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